浮生若夢之東山一日烏頓旺嘉我一個茫然過客,在喧嘩都市淹留既久,早已疲頓不堪,忘卻人生的中年應怎樣呼吸自在,偶有不甘,然四顧心意惶惶。
心無所依,一時只作逃離之想,想則想矣,卻未敢出離太甚,也未敢決然放下,聊有所及,只能就近處尋得一二勝景暫以慰懷。最想的是山,最怕的卻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在平原地帶住久了,氣耗神散,難以為繼,惟有亟望哪方仁厚的山水能暫濟心神的涼薄。
按圖索驥來到蘇州的東山。
東山北接太湖,南通絲綢故郡之吳江府,其山形淡弱,但在平坦的吳越之地,仍出落一派兀然氣像。隨便撿了一條小徑,穿過果園,一徑上山。在草蛇灰線般的細石小徑上穿行,腳下的道路還是未通環東山的公路時,山北邊居民前往東山鎮的捷徑,因日久人稀,小徑幾為茂草侵噬,悠然有古意。據稱太湖乃隕石坑形成,按此推理,則太湖周遭小丘應為隕星衝擊地球時濺落的埃土所積,生長在這塊神秘土地上的各種作物,自然秉承了天地作合所蘊的不凡氣質,果園繁茂蓊郁,四季都不肯停歇,清明前的碧螺春新茶,端端是嚇煞人香,而端午前的白沙枇杷,梅雨季的楊梅、桃、李,十月的柑桔、板栗與白果(即銀杏)也樣樣是國內馳名。至於湖中的佳話,則數太湖三白(白水魚、銀魚、白米蝦),太湖中也出產蓴菜,和西湖蓴菜齊名,一樣的故鄉風物。如此物華天寶,自然引來人間無數艷慕,有不少外地人把外省的出產也運了來,貼上當地的標簽發售,美其名曰本地特產,其中當以碧螺春茶和枇杷為主。明眼人自知其謬,雖說東山特產盛名,然其產量不多,點到為此,怎堪得一年四季的叫賣。不說也罷。
不覺已到東山高處,四下眺望,山勢作南北走向,竟有層巒疊嶂、出入深淺之感。最高處的莫釐峰,有應景般的新築小廟一座,油漆尚未干透。太湖素面朝天,細浪微微,幾座小島點綴其中,宛如悠悠碧螺。小小漁舟,不知來處的引擎聲斷續飄來。往東,西山依稀。(令人不解的是,西山在東,東山乃在西,然名字上卻曲意如斯,此中不知有怎樣的深意。)山腳下,許多村舍藹然,粉牆黛瓦,隱藏林間。一時,凝神既久,心思邈遠,不覺身畔熱氣蒸騰,蜃影飄忽,泥土混和茂草的強烈氣息,令神識醺然寐然,竟也生起了不知今世何世之惑。
隨意揀了一條往北的小徑下得山來,山野無人處,惟有鳥鳴蟲吟,山毛櫸叢高及腰深。穿過果園,下到一處名叫嚴巷的村莊。村莊寂靜,村人撇下老舊的故居,把新屋起在馬路邊上。
前面就是太湖了。開發過後,不見了阡陌水巷,萍間蒲草。
順著公路往右,就是出過武狀元王鏊的陸巷古村。我對無數大同小異的古村興味索然,對王鏊也一無所知,好在古人亦不知今人事。想要進村一瞥,因看見戴了紅袖標的村中老者,一臉警惕地把守著關隘,遂不辭而別。不少人到此一游後,從此地坐船去太湖中的三山島玩耍。
再晃回嚴巷村。嚴巷有一排農家樂式的路邊餐館,可管吃管住。挑了一安靜農家小院。自家的茶、自家的菜,自家的故事,羞澀的嚴家阿媽不會說普通話,聽得懂,光笑著,開口之後,竟熱情憨厚得不像是做生意的樣子,小院連個菜譜都沒有,點菜時只能一個勁地數著自己的手指。困惑之余,只覺得自己心思慢慢地又回到了上個世紀:平常的菜蔬,平實的人生,平淡的心境。下到灶間,看見他們竟然是用柴火在燒菜,柴煙的氣味恬淡實在,對我來說實在是一個大大的意外。臨到走時買下她一筐枇杷,竟被逼著收下了一小筐新下樹的桃子。
等到離開東山時,所見已是另一個世界,一路鮮衣怒馬,車轂轔轔,都是神情世故、志得意滿的城裡人,他們要趁著周末到東山來痛快地嘗個鮮。
TIPS:周末不要去東山,交通繁忙。
交通:出蘇州火車站往右,尋得502路公交線終點站,上車後一路到底,大約一小時四十分鐘,即到東山。東山有環山公交,看准末班車時間。回蘇州的末班車是晚上7點。可幾人打車前往,車費110元左右。
東山可觀之處不少,紫金庵、XX堂,,,視個人時間而定。
東山的農家小飯店不少,如果要到老嚴家去的話,聯系方式如下:嚴建平,山水農家樂,電話:13140877040,0512—66289495。他新起不久的農房,可安排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