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蒙湖俯瞰)
一
當飛機劃過萊蒙湖的上空,我仿佛看到了一方美硯,湖邊的座座小鎮就像硯池邊雕刻的花紋,看似隨意卻又精致。
日內瓦機場沒有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機場那樣龐大,可多了幾分整潔。便捷的鐵路就在機場最下一層,到市中心不過十幾分鐘。但是我的目標不是這兒,而是湖畔的另一道“花紋”——洛桑。
二
洛桑是座小城,即便在瑞士這種沒有幾百萬人口的大城市的國家裡,也是算作小城。人口不過十萬,城中大部分地方步行即到。可是她赫赫有名,因為奧林匹克。奧林匹克博物館就在湖畔,城市的一角。沿著小路上行,兩側都是各國藝術家制做的有關奧林匹克的作品。也有關於世界紀錄的作品,一道玻璃鋼弧線代表跳遠的世界紀錄,三道連續的弧線就是三級跳。
博物館大門左右各有兩排石柱,左邊石柱上刻著主辦過夏季奧運會的國家的名字和主辦時間,右邊是冬奧會的。門前一條橫杆代表的是奧運會男子跳高世界紀錄的高度。博物館風格簡潔明快,據說全部動力都是太陽能。游客不多,門票5法郎。第一次去時,在大廳看到了中國奧委會的標牌和一堆國際著名品牌贊助商陳列在一起,還有一塊牌子是李登輝以個人名義捐的,上書“永遠紀念蔣經國先生”。政治真是無所不在。
說到洛桑不能不提到與她隔湖相對的法國小城依雲,那裡出產世界上最好的礦泉水。以致瑞士人不無妒忌的說,難道和最好的差距就是一個湖嗎?。萊蒙湖的法國一側都是高山,大多在4000米以上,一年中大多時候都是積雪。在湖畔的陽光下吃著新鮮的魚,看著雪山旁飛翔的滑翔傘,讓人放松極了。
三
沃韋離洛桑不遠,卻也赫赫有名,一是因為雀巢公司的總部,二是因為卓別林在這裡度過了他的最後歲月。小鎮的周圍都種著葡萄,山坡的斜度很大,這樣可以讓葡萄更多的接觸陽光。小鎮就在山下湖邊。碎石鋪就的小街,不時從酒吧裡傳來的玻璃杯碰撞的聲音和淡淡的酒香,一條悠閑穿過的小狗,路邊精致干淨的民居,低矮的窗台上擺滿了鮮花,沒有防盜門和防盜網,只有半開的窗戶和被風吹動的漂亮的窗簾。一切都傳達著一種和諧安靜的氛圍。湖邊的小港灣裡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游艇,一艘仿古郵輪從遠處緩緩駛過,鳴響著汽笛,蕩開層層水波。
蒙特勒離洛桑更遠些,石庸古堡是這裡的名勝。可以參觀到日內瓦聖維克多修道院院長博尼瓦被鐵索鎖住長達四年之久的石柱,更著名的是石柱上英國詩人拜論的簽名,他由此寫下了名詩《石庸的囚徒》,更讓古堡名揚天下。做為東方人也許不了解這段歷史,可是古堡內曲折的回廊,古樸的陳設和或幽暗或寬闊的房間看上去很有歷史的滄桑感。從城堡大大小小的窗戶望出去,山與湖就像掛在牆上的一副副靜物畫。
四
去因特拉肯的人都是為了攀登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峰,因為那裡是必經之地。由於地處圖恩湖和布裡恩茨湖之間,所以被稱為因特拉肯(即兩湖之間的意思)。我們去時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連車站外的超市都看不清,更不要說什麼少女峰了。匆匆忙忙逛了逛商場,竟然發現好幾個拄著拐杖的人,明顯都是腿腳受傷,看來都與滑雪和登山有關。回程的路上順便在小鎮斯匹亞茲轉了轉,餐廳只有我們一桌客人,服務生靦腆的像個大姑娘,土豆配肉腸很可口。小鎮建築錯落有致,不見一人,空氣中只有濕潤的青草和泥土的香氣。
快捷,舒適而准時是瑞士鐵路的特點。沒費什麼力氣我們就到了瑞士首都伯爾尼。這個有15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名字的由來很是有趣,是當時的統治者把他打獵獵獲的第一只野獸作為城名,熊成了城市的名字和城市的標志。熊的圖案隨處可見,當然還有做工考究的大鐘,正點報時的時候會有各種人物和動物在鐘上輪流出現。
大教堂塔樓高而尖,塔樓後面是一條河,鐘聲合著水聲更顯古城的幽靜。雄渾的管風琴使教堂變得肅穆,高聳的穹頂讓人頓生對神的敬畏。
街道石板修成,不時有噴泉出現,有軌電車緩緩駛過,發出有節奏的聲音。許多建築外都有走廊,即使雨天也不必擔心,小商販也把攤位擺在那裡,好不熱鬧。看到類似糖炒栗子的東西,不過貴的嚇人,大概兩三個就合人民幣一塊錢。下午五點一過,所有商店全關上了門,大街上重歸寂靜,只有淅淅瀝瀝的雨聲。
五
日內瓦是開始也是結束,它坐落在萊蒙湖的西面,湖因城而成名,經常被叫作日內瓦湖。大噴泉就在湖邊,從火車站大概步行半個多小時就到,140米的高度讓人們即使離著幾十公裡也能看到它。可以走到離噴泉很近的地方,在那裡可以聽到水柱噴礡而出時發出的隆隆聲響,氣勢巨大,不過要小心濺上一身水!花鐘很美,不過在遍地花草的日內瓦,不注意很容易錯過。
城市的東部是聯合國和各種國際機構所在地,萬國宮,紅十字會都相隔不遠。一座收藏瓷器等工藝品的博物館也在那裡,很多藏品看上去相當親切,大多出自明清時期的景德鎮。博物館本身也是氣勢不凡,算得上一件古建築精品。當然,最重要的是在這裡參觀是免費的。
第二次到日內瓦,正趕上帆船賽,湖面上白帆點點,還有直升機伴隨。翻看日歷,竟是農歷端午,遠在萬裡之外得祖國正在賽龍舟,真是有意思的巧合。
要離開了,一片寧靜而美麗的土地,一種簡單而質樸的生活。一個幾乎可以把全部領土都當作公園的國家。記得一首藍調中唱到“紐約,紐約,只有來到這裡才知道什麼是世界之巔。”這裡不妨借用一下——“瑞士,瑞士,只有來到這裡才知道什麼叫風景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