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令人著迷的一剎那
東巴文化第一次令我著迷實在昆明的雲南民俗村,進到納西族村寨,那裡的商店裡陳列的藝術類的商品很吸引我,我邊看邊問營業員,這個代表什麼那個代表什麼,她很有耐心的一一解釋給我聽,這幅畫是“合家歡樂”,那幅代表“快樂”,另一幅表示“幸福”,這些畫裡的線條所勾勒的都是納西族的文字,也就是東巴文。我當時很驚異,從來沒有這種體驗,一個字,寫出來,准確的說是畫出來,塗上些許顏色就成了一幅畫,柔和,自然,如行雲流水般讓人感覺舒暢。
我也就是從這裡了解東巴文字的,如字亦如畫,比較容易懂,有些字猜也能猜出幾分,我喜歡這些字,因為從這些字裡能不只能看出農耕文明的淳樸,恬靜和安適。似乎這裡面也蘊含著人類文明之初的智慧,或者說是那些很古老時代的智者們的才智沿著這些文字被流傳了下來。我祈願以我並不大聰明的頭腦去捕捉這些文字裡的那些蛛絲馬跡的智慧。
這些文字據說是人類迄今為止保存完整的為數不多的像形文字之一。據說它是相當於甲骨文之前的一種文字形態。我不是搞文字或者考古工作的,這些就不去管它了,對我來說喜歡就只是喜歡。
後來到了麗江,我看到更多的東巴文和更多用它做成的工藝品,比民俗村更精致,我就更高興了,有時甚至很天真地想,也許這些似字似畫的東西會帶我去另一片美麗的天地?離開的時候買了幾本書帶了回來,一方面因為這麼多的文字我不可能在幾天之內就認識了他們,我更希望它對我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或者我更希望慢慢感受她的美,她的迷人,另一方面也算是對麗江從事自己的文化產業的人們點小小的支持。
二,納西族剛才說了東巴文字,在麗江旅游的同時也對這裡的源生居民漸漸熟悉,他們是祖祖輩輩生於斯長於斯的納西族人,他們是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自己獨特的處事哲學的一群人。
在他們那裡沒有“屠夫”這個詞,只有“屠婦”因為這些活都是由女人來干的。在他們那裡有一句諺語:“取個納西婆勝過7頭騾”足見納西女人的能干。在這裡,男人把最高的榮譽給了女人,讓她們的衣服上有星星有月亮,號稱披星戴月,也同時把最辛苦的工作留給了女人,家務農活全都由女人來干,男人們從事一些高雅藝術類的東西,或者說是精神層面的東西,再或者是形而上的東西。當然現在的納西人的生活形態已經遠遠不是這樣了,男人們也出來工作了。
納西人賣東西也很直接,不喊很高的價錢,當然也就講不下多少價錢.我挺喜歡這種方式,感覺不像在別的景點買東西總擔心上當受騙.
他們的圖騰是青蛙,他們的保護神是大鵬鳥,我開始時很奇怪為什麼拿青蛙做圖騰?跟納西人聊了才知道原因:少數民族人丁稀少,他們崇拜青蛙的繁殖能力。又為何以大鵬鳥為保護神?而且在他們的文化裡,大鵬鳥常被畫成黑色的,很凶的樣子,本來它就是一個想像中的東西,由各種動物最利最凶的器件組成,這樣一個凶神惡煞的東西為什麼會被奉為神鳥?他們的觀念認為:大鵬鳥是傳說中最凶的動物,納西人以它們為保護神,就不會有別的凶惡的東西來欺負他們了。我恍然大悟:有黑老大做保護,別的小黑婁婁們當然不敢靠近啦!至於他們的文化中具體是什麼寓意我就不知道啦。
三,他們的哲學 睡好一夜覺,值羊肉三斤這是一句納西族的彥語,從第一眼看見就牢牢地記住了。以致後來每有朋友抱怨疲勞困頓時,我總把這句話搬出來。這句話對快節奏的現代都市人是一杆稱。都市裡快速轉動得車輪,使得生活於斯的人們也在加速趕路,競爭的壓力使得人們不得不拼命工作,時間似乎在這裡也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在溜掉,不願多停留,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則想盡一切辦法去抓住時間,人們睡眠的時間盡可能的少,常看見新聞中報道某某過勞死了。偶爾也聽到朋友說他身邊有同事有過勞死的。間或有朋友在路邊暈倒。每個人的原因各不盡同,過渡疲勞,睡眠不足,營養不良等等。但這句話卻很簡單很直接地說明了睡眠和營養之間的關聯,直白,實在,樸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當歷史上的多少民族,多少國家被悄無聲息地淹沒了的時候,麗江古城能保存的這麼完整,納西族的文字能得以保存,我猜想不只是某種偶然的因素。一個納西族的司機給我們講出了原因:以前納西族是個相對較小的民族,他們從來不建城牆,為的是在異族入侵的時候保護自己的子民最小範圍內的傷亡,我剛聽到這個理論時覺得很震驚,沒有城牆怎麼保護人民?後來司機說:不建城牆表示不抵抗,也就是歸順的意思。麗江也就因為這個免受了戰火之苦,土木結構的建築才得以保存,文化也才得以保存。我也才明白了納西族的處事哲學,保存自己的文化並不是把它跟別人的文化獨立出來或封存起來,而是要將別的文化融入其中,使自己的文化得以發展,才能源遠流長,這就是所謂的兼收並蓄。文化的發展是很奇特的,時間和歷史的大浪最終會將其中的糟粕淘掉,閃亮的金子總會被留下。我想古老的納西族人大概很早就知道這個道理,他們毫不忌諱的引入外族的文化,同時使自己的文化被流傳了下來。現在當很多地方很多民族的文化只剩一襲華美的衣衫和一些名存實亡的禮節時,納西文化卻還一直獨秀。我們今天提倡的所謂的保存我們中華文化,也不應該有門戶之見,把別人明明優秀的東西拒之腦外,也不是過幾個傳統節日,看幾本古書,把那些舊的禮節撿回來就能發揚傳統文化的?我們所需要的繼承我們傳統文化中的最核心的精神。可這最核心的精神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