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柬埔寨記游——人物風情篇

作者: 卡夫奇妙醬

導讀越南、柬埔寨記游——人物風情篇 暹粒,游人—— 不愧是賦有國際名聲的古跡,這裡,幾乎彙集了全世界的各色人種…… 遇見個11月大的Baby,根本還不知道怎樣睜眼看世界,已被他母親裝在背包裡,越洋過海,來到這古老Angkor Wat吳哥寺。在第二層庭院裡,一旁的年輕母親靠著牆角悠閑地翻看LP,而這個可能是此地最小的游客,無視古跡的偉大絕倫,不管不顧地做著他的白 ...

越南、柬埔寨記游——人物風情篇

暹粒,游人——

不愧是賦有國際名聲的古跡,這裡,幾乎彙集了全世界的各色人種……

遇見個11月大的Baby,根本還不知道怎樣睜眼看世界,已被他母親裝在背包裡,越洋過海,來到這古老Angkor Wat吳哥寺。在第二層庭院裡,一旁的年輕母親靠著牆角悠閑地翻看LP,而這個可能是此地最小的游客,無視古跡的偉大絕倫,不管不顧地做著他的白日夢,引得過往游人好奇停步,忍俊不禁……

身背肩扛,手拽懷抱,拖兒帶女,仍然精神抖擻的西方游客實在為數不少,這一點也沒妨礙他們的游玩,西方人的育兒、養兒觀念真是和我們東方人有著天壤之別……

柬埔寨,當地民眾——

赤柬自一九七五至一九七九年統治柬埔寨三年八個月二十天,推行比文革還文革的瘋狂毛主義。老人家沒想到的,紅衛兵干不出的,四人幫來不及做的,赤柬都做了。金邊市人口近百萬,在三十六小時內被疏散一空,成為一座死城。全國人口從五百多萬減至三百多萬,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死亡。在吳哥不少景點入口顯著位置,安排了數個當地居民,演奏民族音樂,每有游人經過都樂聲響起,以期得到游客的施舍……

東梅奔角落裡的這個老人,我是尋著他並不悅耳的琴聲找到的,看到那麼瘦骨嶙峋的軀干,心下微微有點駭然,聯想到曾在電視裡見過的非洲難民。從年紀上看,肯定是經歷過“赤柬”時代存活下來……。拉琴那麼專注,似乎不急於推銷他的一點紀念品,而是在享受眼前的寧靜與和平……

女王宮裡的老婦人,當她發現我的相機對著她的時候,自然而然地露出笑臉,真實、樸質,源自心底。猜測不到她的過去,經歷了人生五味與悲歡離合,能夠笑對自己的命運,讓人敬佩……

圖片說明:11月大的Baby,女王宮裡的老婦人,拉琴老人



中國女人——

暹粒的第一日,從巴肯山看完落日回來,按攻略的提示找一家餐館吃晚飯,無奈攻略沒詳細說在哪條街,Toto司機也不知道,正好停的路旁是一間Guest House,這間旅館招牌的外文名字下面寫著“中國皇冠酒店”的中文字,馬上下車穿過前院走到裡面,一位個頭高挑的女人正站在門廳裡,張口中文問過去,果然,一口標准普通話從那女人嘴裡傳出,我得到了正確的指點。

預定的酒店只有兩日,次日就要換住處,雖然攻略推薦不少價廉物美的Guest House,但那日確實太累了,不想再走了,問這個女人是否有房,她派了個柬埔寨小領班帶著去看房,又給了個合適的價錢,想想也是Guest House的適中價格,房間也還干淨,就定下了。這樣,認識了這個中國女人。

次日早上先把行李搬到來,這才仔細打量這個老板娘。應該是四十往上的年齡,高挑的個頭,適中的身材,白皙的皮膚,標准的鵝蛋臉,端莊的五官,被不顯痕跡地精心修飾了,臉上沒有明顯的皺紋。說話雖非燕語鶯聲,但不急不緩,恬靜中含一份利索。

徐娘半老,風韻猶存。暗自揣測,她年輕時一定是個標致的大美人。

暹粒的後兩日我在這裡進進出出,或者坐在門廳的長椅上休息時,總能看見她,要麼布置服務生干活,要麼接待其他游客,要麼,不做什麼,站在前院裡,遙望遠方沉思……

望著她一襲飄逸長裙,包裹著依然凹凸有致的身形,行動時有一些婷婷裊裊之意韻,靜立時又一種典雅清婉的儀態。這個形像在普遍又瘦又矮又黑的當地人中是多麼突兀!

忍不住腦子裡胡思亂想,她為什麼孤身一人在這裡,是情感受到極大的創傷?或者家庭親人的突然變故?還是事業不順、生意失敗遠走他鄉?滄海桑田,如今在這個偏遠異國的貧窮小鎮,守著一間旅店討一份生活?生意不忙的時候,她在遙想什麼?難道,像《花樣年華》中的主人公,逃避著一份刻骨銘心又不切實際的情感,卻仍舊心有不甘,期盼峰回路轉?

冷眼旁觀,雖然她給我的總體感覺是溫和平順的,但偶而和她對面的時候,分明看見那眼眸深處的一縷落寞與寂寥……。始終沒有給這女人留下照片,不想對她有任何打擾,但她的形神,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裡……

柬埔寨,勞動者——

能夠有份工作自食其力是幸福的。聽“木房子”餐廳老板說,柬埔寨當地只有四種蔬菜:茄子,冬瓜、黃瓜、空心菜,當地人能吃到的食物品種很少,醫療水平很低,壽命差不多也就五十多歲。

果然,在好幾處景區的維修工地看見,工人圍坐塵土地上,午飯除了用手抓米飯,佐餐的就是巴掌長短的腌鹹魚。

柬埔寨曾是地雷比人口還多的國家。在芸芸美制俄制越制華制地雷當中,最令人生畏的是中國最後一批軍援物資──塑膠炸彈。它輕巧隱蔽不含金屬,掃雷器測不出。這種雷很“人道”,爆炸半徑不會高過膝蓋,不足以致命,但足以炸爛一只腳,傷者惟有截肢。除了勞動者,當然還有乞討的殘疾人。在鎮上的一個角落,曾看見一起的四個男人,三人各少了一條腿,一人兩腿都沒了,實在不忍心拍……

柬埔寨兒童——在去女王宮的路上,還有羅洛士群景區,看見了當地的小學校,規模、校舍、設施等,都是簡單、簡樸,或者,簡陋。但是,有安定環境學知識的孩子們,都那麼開心、專心……

柬埔寨國民目前的平均年齡是16歲,每家都有4-5個孩子。在每個景區,都能看見很多游逛的兒童,或者兜售物品,或者推銷自己當導游,或者沒有目的,只是閑逛……

上學的孩子,自行車幾乎是每個人必備的交通工具。這個經過校門口的女孩,碩大的自行車幾乎齊平她的個頭,但騎上去卻非常熟練靈活……

孩子們有的活潑雀躍,有的靦腆羞澀,而眼神都是那麼清澈、澄淨,身上的生機活力和對外界的熱切憧憬令人久久無法忘卻……

圖片說明:柬埔寨兒童



高溫、干燥、爆曬的天氣裡游玩,易熱、易渴、又易疲勞,只是,每每看見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身體的不適立刻被拋在腦後,不停地用相機追逐,恨不得讓自己的心,盡可能多地分享他們無憂無慮的快樂,並且讓這樣單純的快樂,在回到日常的生活裡,能夠再次感染自己……

這裡的孩子,雖然懇切而不厭其煩地向游人推銷,但得到肯定的拒絕後,沒有失望,沒有沮喪,依舊綻開他真誠的笑顏……如果說巴戎寺裡那眾多的四面佛臉,安詳、含蓄、又神秘的微笑,昭示著高棉人偉大輝煌的曾經,那麼,眼前這些活生生的面孔,稚氣、原始、又真摯的微笑,分明表達了這個民族滿懷希望的現在與未來。這才是我最喜歡的“吳哥的微笑”!!

圖片說明:柬埔寨兒童



柬埔寨,民居——

鳳凰樹花開得艷麗、熾烈,藍天下、綠樹叢裡的吊腳屋,好有些世外桃源的情致……。其實,這個民族在近來的數十年中,承受了太多苦難與憂傷,積重難返。眼裡所看見的許多民宅,都是破舊不堪、岌岌可危草棚茅舍,而屋內,也幾乎是家徒四壁……

雖然現在來自繁華之都的人們不斷地涉足這片土地,漸漸改善了他們的生活,但貧困依然是大多數家庭所面臨的主要處境……

初到西貢——

越南第一大城的胡志明市舊稱西貢市,是越南3個中央直轄市之一、亦是越南的經濟中心、全國最大的港口和交通樞紐。位於湄公河三角洲的東北側、由同奈河、西貢河和威古河形成的一個三角洲上,居西貢河右岸。轄有市區11個郡,郊區7個縣,總人口近400多萬,面積1945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1845平方公裡,人口近200萬。1976年正式改稱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是一個優良的商港、軍港和中南半島陸路和海、空交通中心,同時也是越南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工業主要有碾米、制糖、釀酒、編織、卷煙、化學、造船和機械修配等;郊區為稻米主要產地;越南南方交通運輸中心,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暹粒實在就是個縣鎮,除了一些針對游客的高檔酒店,當地即便所謂的購物中心、警察局、郵電局,也都是外表平淡、乏善可陳的低矮建築。

從暹粒到西貢,飛機僅僅50分鐘,雖然抵達西貢時天也完全黑了,但坐在出租車上一出機場,立刻,寬闊通暢的柏油馬路,馬達轟鳴又川流不息的車輛,路旁來往熙攘的行人,兩側鱗次櫛比的高矮建築,異彩紛呈的燈光裝飾,把黑暗的夜點綴得如花似錦……熱鬧、光鮮、繁華,不亞於任何一座現代化的都市,想到剛剛離開的暹粒,對比如此強烈,這種出乎想像的富庶氣息一下撲面而來,讓人有些猝不及防……

湄公河之游——

游船在湄公河上穿行,水面時而開闊時而狹窄,河水並不清澈。兩岸房屋一棟連一棟密密地挨著,形狀高矮錯落,外表陳舊雜亂,屋頂一支支天線如蜘蛛網般伸向天空,底下是一根根細木樁的基礎插進水中,肮髒、腐朽,讓人懷疑這房子的安全性……

著名的水上市場(Floating Market)已接近尾聲,沒有介紹描述的那麼多大小船只與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繁盛與喧囂已褪去,僅三三兩兩聚攏的漁船,還在進行著交易,多數為西瓜、菠蘿、南瓜等當地水果蔬菜,有幾葉一、兩人撐行的小舟,熟練、靈巧地游戈於大船之間,搖搖擺擺,起起伏伏……這是真實的越南鄉村風貌,透過原始、樸陋、破敗的表像,卻可以感受到棲息於此的人們,簡單生活背後的生生不息……

上到河中的小島,陸續參觀了米塊糖制作、米皮制作、椰子糖制作,竹棚的作坊裡,人們各司其職,並未因游客的到來而影響手中的活計。做好的成品整齊碼放桌上,沒有人吆喝著非讓人買東西。安詳寧靜的氣息伴隨空氣裡淡淡的甜香,很溫柔地彌漫著……

午飯是在另一個小島上幽靜的室外餐廳吃的,豬排飯加蔬菜和湯,還有水果,吃得很飽。飯後欣賞當地人演唱的民歌,談不上悅耳動聽……。後來又去一個農貿市場,這裡的菜市場和國內似乎也沒有什麼區別,水果蔬菜花花綠綠、鮮活水靈地擺了一攤一攤,幾分世故,幾分艷俗,卻給人物質極其豐富的滿足感,那些戴著越南鬥笠的賣菜婦人,勤快地打裡著自己的貨物……

回程的路上,大巴停在了一處規模不小花園外,游人可以入內參觀游覽。

入口的主要大餐廳,是一座圓形草頂的房子,厚實的草自頂中央斜斜地四散鋪下,深深罩著空間,周圍沒有封閉的圍牆,敞快透涼,好有地方特色又簡樸現代的建築!很是吸引人的眼球。室內陳設也那麼親切隨和,用餐喝茶的人們輕松愜意……;庭院裡溪流環繞、樹綠花紅,不少規模較小的茶室散落在各幽靜的角落,真是一處雅致清新的休憩場所!呵呵,可惜停留的時間不夠長,否則像當地人一樣,沏一杯香茗,佐一碟小食,安然落座,悠悠地閑來聽風賞景,豈不快哉!其實,整個湄公河一日游,都讓自己說不出什麼不好,但又著實沒有期待的那樣遇到令人興奮之處,最後游玩的這個花園,神情略微一振,總算對有些失望的心情聊以補償……

後來再想想,真實的湄公河,拋卻所有的掩飾,以那些本色的細節,讓人捕捉到社會最樸素的景致,感受到異鄉最淳厚的風情,難道還不知足?想罷,釋然。圖片說明:湄公河、農貿市場、休憩的花園

西貢殖民建築——

西貢最後一日,像其他第一次來的游客一樣,我們也拜訪了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殖民建築,包含Reunification Palace統一會堂、Notre Dame Cathedral聖母大教堂,Main Post Office中心郵局、The City’s Hall市政廳、The City’s Theatre城市劇院、Cho Ben Thanh濱城市場。

印像深刻的是聖母大教堂,那粉紅的身影,銀白的尖頂,直插雲端,在透明純淨的藍天下,美得像童話!很幸運,可以免費進入參觀。高曠的穹隆頂,彩色的玻璃窗,透射進來的光線恍惚迷離,安靜坐下默默體會歷史沉澱下的一種別致與優雅……外表面的那塊塊色彩統一、規格整齊的紅磚,因砌築、拼貼的方式不同,與白色的石雕相間,造就了豐富而精美的外觀形像,真有無窮的韻致……,讓人駐足停留,反復品賞。走進那個繁忙的中心郵局,坐在中間的長椅上,耳邊是此起彼伏蓋郵戳的聲音,身著越南國服的工作人員MM,艷麗苗條的身影在眼前出來進去,太陽光,正從拱頂下端的一個個玻璃窗裡慢慢灑下來。歷史與當今,在這裡完美地融合……

圖片說明:聖母大教堂、中心郵局內部、市政廳

浮光掠影般徜徉西貢街頭,一座座精美的殖民建築看過來,在欣賞與贊嘆它們華美外表和精湛工藝的同時,不禁捫心自問,為什麼一個有著自己悠久歷史與文化,也已經取得數十年獨立主權的國家,最能夠向來自全世界各地游人所展示的,仍然是它被外族統轄時期的建設成就?

反思自己的國家,可以呈現給外來游者的,也就是千百年前老祖宗的眾多遺產與上蒼賜予的自然風貌。雖然目前經濟飛速發展,但現在我們所做的,又有多少經得起時間的長久考驗,能夠在未來向世人驕傲地一展非凡的品格與容顏?

若干年後,如果有機會故地再游,重溫依然美麗迷人的殖民風情同時,真希望看到,具有傳承越南本民族文化,又融合他們現代技術與智慧的新成就,出現在人們視野裡,讓人欣喜,讓人贊賞。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