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全攻略

作者: 白山 黑水

導讀這是我和我家哥哥去年十一去西安玩兒之前搜集整理的一些信息,回來之後也沒有寫游記,不過,我們的行程也差不多就是這樣了。稍微加了兩條補充,發表出來,希望能給想去西安玩兒的人一些幫助。 ------------三三 西安全攻略 A. 從鹹陽機場到西安市中心,taxi的價格是120-90元,機場大巴士達到出口就有,25元到達市區。西安景點門票價格及交通 兵馬俑 ...

這是我和我家哥哥去年十一去西安玩兒之前搜集整理的一些信息,回來之後也沒有寫游記,不過,我們的行程也差不多就是這樣了。稍微加了兩條補充,發表出來,希望能給想去西安玩兒的人一些幫助。

------------三三

西安全攻略

A. 從鹹陽機場到西安市中心,taxi的價格是120-90元,機場大巴士達到出口就有,25元到達市區。西安景點門票價格及交通

兵馬俑 90 ,華清池 40 ,半坡遺址 20 ,陝西歷史博物館 35 ,碑林博物館 30 ,大雁塔 25 ,大雁塔登塔 15 ,明代城牆(北門) 10 ,小雁塔 18 ,小雁塔登塔 10 ,鐘樓 15 ,鼓 樓 15,乾 陵 30 ,乾陵博物館 大陵30 ,清真寺 15 , 昭 陵 15 ,鹹陽博物館 20 ,青龍寺 10, 茂陵 15 ,茂陵博物館 20,含臨展5元 ,法門寺 60 ,秦始皇陵 26 秦陵地宮 15 秦皇宮 16 ,華山(門票) 70 華山(進山費) 20 華山纜車 110(往返),黃帝陵 35 軒轅廟 25 壺口瀑布 36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12 漢陽陵 30 張學良公館 10

市內出租車:桑塔納起步價6元,3公裡後為1.6元/公裡,其他車型起步費均為5元,3公裡後,1.3元/公裡。

西安市旅游公交:西安公交車中,以數字1、2、6打頭的車是普通公交車,上車1元;以5、7打頭的是中巴,前三站5角,以後每四站加5角。611路(當之無愧的西安第一公交線路):火車站—大慶路,沿途經過解放路全段(全國十大百貨商店“民生百貨”就在此路上)--大差市(凱悅賓館在此,克林頓來的時候就住在這裡,當時此路段全部戒嚴)--東大街(中國最著名的繁華商業街區之一,唐皇宮城門在此,目前該處已建“皇城賓館”)--鐘樓(西安的市中心,西安的行政區劃和城市功能區劃均以此為界,周邊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稍後有詳細介紹,別走開哦)--西大街(回民族聚集地,有很多西安的老街老宅和風味小吃)--西門(安遠門,此門向北是玉祥門,當年馮玉祥將軍就是從次進如西安的)--西關—土門(賈平凹先生的小說《土門》就是寫的這個地方)--西安制藥廠(著名的利君沙就是這裡生產的)--大慶路

603路,西安公交線路第二。火車站—陝西電視塔,沿途經過解放路—東新街(東新街是8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國最大露天夜市,商戶最多時達到400多家,彙集了西安和全國的風味小吃,一般從下午6點到凌晨4點,不過西安市政府為了改善城市環境已經在幾年前將此夜市取締,轉而進入室內,這裡現在雖然沒有以前的規模了,但還是吃夜市的絕佳地點,稍後介紹)--新城廣場(省政府的所在地,解放前這裡稱為皇城廣場,是唐皇宮的中心,建國後被改為新城廣場,民國時期,蔣界石曾在此辦公,裡面有著名的黃樓)--西華門—鐘樓—南大街(西安最年輕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店鋪眾多,世界各國的品牌在此都能找到)--南門(安定門,南門廣場是西安最大的城市廣場,也是西安的標志性廣場,克林頓總統來西安時就在此參加了仿古入城儀式。)--南梢門—體育場(陝西省體育場也稱朱雀廣場,陝西國力隊的主場)--音樂學院—小寨(西安的第二中心,由於周邊大學林立這裡又是年輕人集中消費的地方,充滿活力和現代氣息)--外國語學院—陝西師範大學-電視塔

5路,火車站—腫瘤醫院,沿途經過解放路全段—和平路—和平門—雁塔路全段(雁塔路西安的電子一條街,類似於北京的中關村,西北五省乃至真個西部的電子信息集散地)。--大雁塔(玄奘法師翻譯佛經的地方,目前這裡已經新成立的曲江新區,內有大唐不夜成等多處景觀,將是未來西安的新城市亮點)--小寨東路—小寨—子午路—腫瘤醫院(這裡還有西安美術學院,著名畫家劉文西是這裡的院長)

14路火車站—楓葉新都市沿途經過火車站—解放路—和平路—和平門—環城南路—文藝路(這個條路彙集了西安的各大文藝團體,陝西歌舞劇院、陝西話劇團、西安藝術學校、西安群眾藝術館,京劇團、秦腔團、著名作曲家趙季平,著名表演藝術家郭達、李琦都是從這裡走向全國的)--南稍門—體育場—小寨—小寨西路—子午路-太白路—西安高新區(附近還有西安電子城,西安擁有西郊工業城,南郊文教城和電子城,東郊紡織城,北郊飛機城和農業開發城)—楓葉新都市

103路 經過的路段是西北小商品集散地,此路上有100多個大大小小的批發城,交通不是很好。9路經過西五路開往北郊

602火車站—緯什街經過解放路—大差市—東門(長樂門)--東關正街—興慶路(因附近有興慶公元得名,興慶宮乃唐皇家園林,內有興慶湖,這裡是西安市民休閑的好去處,強烈建議游玩。)--西安交通大學—金花路—東高新(西安高新產業開發區分東、西兩部分)--經二路—緯什街(此地絕對重要,著名的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在此,我們國家發射的所有火箭衛星均由此測控)

306路旅游專線,開往西安東線旅游,半坡博物館、秦始皇陵、兵馬俑、華清池、驪山、臨潼博物館、鴻門宴遺址、扁鵲墓。游1:火車站--解放路--東五路--長樂路--西渭高速--西岳廟--華山索道 (每天7:00~9:00發車,末班車19:00從華山返回。間隔25分鐘,單程全程車票18元。)

游2:火車站--解放路--西五路--蓮湖路--大慶路--西寶公路--太平森林公園--法門寺 (每天7:00~12:00發車,末班車17:00從法門寺返回。間隔15分鐘,單程全程車票18元。)

游3:火車站--解放路--西五路--蓮湖路--大慶路--西寶公路--鹹陽--312國道--乾陵 (每天7:00~12:00發車,末班車17:00從乾陵返回,間隔16分鐘,單程全程車票12元。)

游4:火車站--解放路--西五路--北大街--未央路--西三公路--機場專用道--漢陽陵 (每天兩班車,9:00和14:00分別由火車站發車,12:00和18:00由漢陽陵返回。單程車票3元)。

游5:火車站--半坡博物館--華清池--驪山森林公園--臨潼區博物館--八大奇跡館--秦陵地宮--秦始皇陵--兵馬俑 (每天7:00~18:00兩邊有對發車,間隔5分鐘,單程車票5元。)

游6:火車站(經解放路、環南路)--碑林博物館--南門城牆(經長安路)--大興善寺--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北廣場--西影路--青龍寺(經雁翔路)--西安理工大學 (每天7:00~19:00對開,計劃間隔15分鐘(目前約20分鐘),空調車票價2元,普通公交車1元。)

游7:火車站--民樂園--新城廣場--鐘鼓樓--大清真寺(經南大街)--南門城牆--小雁塔(經朱雀路、南二環)--西郊公園--高新四路--科技路西口 (每天7:00~19:00對開,間隔15分鐘,空調車票價2元,普通公交車1元。)

東線是陝西旅游的黃金線路,主要旅游景區(點)有:半坡遺址、驪山森林公園、華清池、秦始皇兵馬俑、華山、西岳廟、洽川風景區、司馬遷祠等。具體請咨詢公交服務熱線:9600138

交通選擇:

1. 火車站去往華山的游1專線車。(西安至華山,發車時間:7:30,9:40,12:00,華山至西安,發車時間:12:00,14:00,17:00單程18/人, 車程1.5小時) 直接送到山腳下。在山門處,有景區專車送到爬山點。門票75元在山門處買,專車要收車票的。

2. 在汽車東站乘中巴,單程20元(依維柯),車程1.5小時。火車站廣場上有幾趟巴士去華山。出發時間是7:30——8:00之間。 巴士分兩種,一種是30元,直接送到華山腳下纜車處。另一種是20元,只送到華山腳下玉泉院。如果時間實在不合,可以考慮坐火車,過路車很多,2個小時可以到。然後下車包輛車送到華山山門。

上山:買手套1元,地圖2元, 租軍大衣10元,山下可寄包

D1、爬山路線:玉泉院—華山牌坊→(5分鐘)五龍橋(售票處)→(30分鐘)魚石→五裡關(14:00)----石門(14:30)--白蛇中箭處(15:00)--毛女洞(15:14)→雲門10分鐘)--回心石、千尺童(16:37)---百尺峽→(25分鐘)擦耳石→(5分鐘)北峰、天梯(17:00)——瘡龍嶺(17:15)---金鎖關(18:10)五雲峰→(15分鐘)迎陽洞→(5分鐘)朝陽峰→(35分鐘)南天門→(25分鐘)仰天池→(35分鐘)---西峰(19:40)——住西峰蓮花山莊。華山的游覽範圍要比黃山小。不論前山爬還是後山爬目的地都是北峰。北峰上去,蒼龍嶺,金鎖關,東峰,南峰,西峰就只有一條路可走。其中東,南,西峰的路線是個環形。在金鎖關有岔道,一邊上東峰,一邊上西峰。整個環形的游覽時間2個小時到3個小時。鷂子翻身,長空棧道等著名的險點就都在這個環線上了。個人經驗:蓮花山莊是華山上條件最好的賓館,修了蓄水池攔截水源,可以洗澡,但正因為如此影響了華山景致,據說要被關停。D2、西峰蓮花山莊---南峰——東峰——中峰中峰→(18分鐘)蒼龍嶺→(25分鐘)猢猻愁→(5分鐘)——北峰——索道下山。東峰(2100米)以觀日出聞名,又名朝陽峰,附近的清虛洞前的一孤峰上,有一亭,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與陳摶(tuan)下棋賭華山的地方,故稱下棋亭。想親身坐在亭中感受當年一賭華山的豪壯氣概,就必須得過華山二險之一的“鷂子翻身”華山第一高峰,南峰前進。南峰又名落雁,相傳是道家始祖老子隱居之地。也是金庸筆下華山論劍之處。此峰有兩景,一“避詔崖”傳說中當年陳摶為了躲避皇帝征召之處。二“長空棧道”它與“鷂子翻身”並稱華山二險,棧道依崖而鑿,游人需面對萬丈深淵手抓鐵鏈踏木板而過。西峰,東西兩側狀如蓮花,故又名蓮花峰。西峰的西北面,直立如削,空絕萬丈,人稱舍身崖的地方就是神話故事《寶蓮燈》中沉香劈山救母所劈之處。南蜂去西峰途中,有一懸崖,叫“思過崖”此處也驚險萬分,西峰有一小徑直接通達中峰,此處景致比起先前三峰遜色許多。游完中峰,回蒼龍嶺(此處為四峰下山中轉點)下山去北峰,先前夜晚登蒼龍嶺不能識其面目。此時日已升天,蒼龍嶺果如其名,猶如一條蛟龍騎附在華山五雲峰之上,直衝雲霄。下了蒼龍嶺,走過擦耳崖,翻下猢猻愁,便到了北峰。北峰,又名雲台峰,是登臨其他四峰的要衝,高雖不及其他四峰,可地勢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年“智取華山”就發生於此,雲霧中的北峰,宛如仙鏡一般,我們如同仙鏡般的仙人雲游在北峰之上。景點介紹:北峰海拔1614米,為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懸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雲台,因此又名雲台峰。唐李白《西岳雲台歌送丹丘子》詩曾寫到:“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台。”

峰北臨白雲峰,東近量掌山,上通東西南三峰,下接溝幢峽危道,峰頭是由幾組巨石拼接,渾然天成。絕頂處有平台,原建有倚雲亭,現留有遺址,是南望華山三峰是蒼龍嶺的好地方。峰腰樹木蔥郁,秀氣充盈,是攀登華山絕頂途中理想的休息場所,1996年開通的登山纜車上站,即在峰之東壁。

峰上景觀頗多,有影響的如真武殿、焦公石室、長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貢、神土崖、倚雲亭、老君掛犁處、鐵牛台、白雲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點均伴有美麗的神話傳說。

長春石室是唐貞觀年間道士杜杯謙隱居之處。傳說杜杯謙苦心修煉斷谷絕粒,喜好吹奏長笛,經常叫徒弟買回很多竹笛,吹奏完一曲,就把笛投於崖下,投完後再買,往而復始,從而間斷。因他能棲息崖洞中累月不起,便自號長春先生。

真武殿為供奉鎮守九州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而築。焦公石室、仙油貢、神土崖皆因焦道廣的傳說得名。相傳北周武帝時,道士焦曠,字道廣,獨居雲台峰,餐霞飲露,絕粒避谷,身邊常有三青鳥,向他報告未來之事。武帝宇文邕聞知他的大名,便親臨山庭問道,並下令在焦公石室前建宮供他居住。築宮時,峰上無土缺乏燈油,焦道廣默禱,便有土自崖下湧出,源源不絕。油缸裡的油也隔夜自滿,用之不竭。後來人們就把湧土的地方叫神土崖,把放油缸的地方叫仙油貢。

由於天災人禍,北峰諸多景觀廢毀,僅存遺跡,有的因年代久遠已鮮為人知。真武殿為北峰主要建築,千百年間旋興旋廢,民國看著曾有過大的修葺。《華岳志續編》載:"近年於建築毀於殿基,納黃河中條於一樓,寧非大觀乎!""文革"中北峰建築毀於火焚,僅存斷壁殘垣。今建築為1988年重建。其依崖就勢,古樸典雅,保存了原建築的風格,成為北峰主要人文景觀之一。

1949年華陰解放前夕,國民黨陝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兼陝西保安第六旅旅長韓子佩率殘部百余人逃上華山,妄圖憑借天險負隅頑抗作最後掙扎。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華陰群眾的幫助下,打破"華山自古一條路"的傳說,從黃甫峪攀上北峰,奇襲殘匪,創造了神兵飛躍天塹、英雄智取華山的奇跡。今真武殿前百米處建有六角攢頂飛檐鬥拱華山花崗岩圓雕石亭一座,亭中立有解放華山紀念碑一通。從此,北峰又成為向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現場與課堂。東峰 海拔2090米,是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東得名。峰頂有一平台,居高臨險,視野開闊,是著名的觀日出的地方,人稱朝陽台,東峰也因之被稱為朝陽峰。

東峰由一主三僕由個峰頭組成,朝陽台所在的峰頭最高,玉女峰在西、石樓峰居東,博台偏南,賓主有序,各呈千秋。古人稱華山三峰,指的是東西南三峰,玉女峰則是東峰的一個組成部分。今人將玉女峰稱為中峰,使其亦作為華山主峰單獨存在。

古時稱登東峰道路艱險,《三才圖會》記述說:山崗如削出的一面坡,高數十丈,上面僅鑿了幾個足窩,兩邊又無樹枝藤蔓可以攀援,登峰的人只有爬在崗石上,腳手並用才能到達峰巔。今已開辟並拓寬幾條登峰台階路,游人可安全到達。

東峰頂生滿巨檜喬松,濃蔭蔽日,環境非常清幽。游人自松林間穿行,上有團才綠蔭,如傘如蓋,耳畔陣陣松濤,如吟如詠,頓覺心曠神怡,超然物外。明書畫家王履在《東峰記》中談他的體會說:高大的檜松蔭蔽峰頂,樹下石徑清爽幽靜,風穿林間,松濤湧動更添一段音樂般的韻致,其節律,此起彼伏,好像吹彈絲竹,敲擊金石,多麼美妙啊。

東峰有景觀數十余處,位於東石樓峰側的崖壁上有天然石紋,像一巨型掌印,這就是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岳仙掌,巨靈神開山導河的故事就源於此;朝陽台北有楊公塔,與西峰楊公塔遙遙相望,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上有楊虎城將軍親筆所題“萬像森羅”四字。此外,東峰還有青龍潭、甘露池、三芧洞、清虛洞、八景宮、太極東元門等。遺憾的是有些景觀因年代久遠或天災人禍而廢,現僅存遺址。八十年代後,東峰部分景觀逐步得以修復。險道整修加固,亭台重新建造,在1953年毀於火患的八景宮舊址上,已重新矗立起一棟兩層木石樓閣一座,是為東峰賓館。西峰海拔2082米,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巔有巨石形狀好似蓮花瓣,古代文人多稱其為蓮花峰、芙蓉峰。袁宏道在他的《華山永》中記述:“石葉上覆而橫裂”;徐霞客《游太華山日記》中也記述:“峰上石聳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詩中有“石作蓮花雲作台”句,也當指此石。

西峰為一塊完整巨石,渾然天成。西北絕崖千丈,似刀削鋸截,其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之勢是華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華山叫蓮花山。 登西峰極目遠眺,四周群山起伏,雲霞四披,周野屏開,黃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鄉神府,萬種俗念,一掃而空。宋名隱士陳摶在他的《西峰》詩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處是仙鄉"的名句。西峰南崖有山脊與南峰相連,脊長300余米,石色蒼黛,形態好像一條屈縮的巨龍,人稱為屈嶺,也稱小蒼龍嶺,是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西峰上景觀比比皆是,有翠雲宮、蓮花洞、巨靈足、斧劈石、舍身崖等,並伴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 華山西峰頂上,有一塊十余丈長的巨石齊茬茬的被截成三節,巨石旁邊插著一把七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鐵斧。相傳這就是當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鐵斧叫“開山斧”。峰上崖壁題刻遍布,工草隸篆,琳琅滿目。峰北絕頂叫西石樓峰,峰上楊公塔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上有楊虎場將軍親筆題辭。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鴻蒙"題刻,是書法家王鐸手跡。

古今文人吟詠西峰的詩文很多,唐代喬師對有《西峰秦皇觀基浮圖銘》,明代書畫家王履有《始入華山至西峰記》,甚至唐代國子監殿試也以蓮花峰為題。唐劉得仁的一首《監試蓮花峰》詩寫道: 太華萬余重,岧峣只此峰。 當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翠拔千尋直,青危一朵秾。 氣分毛女秀,靈有羽人蹤。倒影便關路,流香激廟松。塵埃終不及,車馬自幢幢。南峰海拔2160.5米,是華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稱它是“華山元首”。登上南峰絕頂,頓感天近咫尺,星鬥可摘。舉目環視,但見群山起伏,蒼蒼莽莽,黃河渭水如絲如縷,漠漠平原如帛如如綿,盡收眼底,使人真正領略華山高峻雄偉的博大氣勢,享受如臨天界,如履浮雲的神奇情趣。

峰南側是千丈絕壁,直立如削,下臨一斷層深壑,同三公山、三鳳山隔絕。南峰由一峰二頂組成,東側一頂叫松檜峰,西側一頂叫落雁峰,也有說南峰由三頂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內。這樣一來,落雁峰最高居中,松檜峰居東,孝子峰居西,整體形像一把圈椅,三個峰頂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明朝人袁宏道在他的《華山記》一書中記述南峰形像說:“如人危坐而引雙膝。”

落雁峰名稱的來由,傳說是因為回歸大雁常在這裡落下歇息。峰頂最高處就是華山極頂,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絕頂而引以為豪。歷代的文人們往往這裡豪情大發,賦詩揮毫,不一而足,因此留給後世詩文記述頗多。峰頂摩崖題刻更是琳琅滿目,俯拾皆是。馮贄在他的《雲仙雜記》中記述唐詩人李白登上南峰感嘆說:“此山最高,呼吸之氣想通天帝座矣,恨不攜謝眺驚人句來搔首問青天耳”。宋代名相寇准寫下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的膾炙人口的詩句。落雁峰周圍還有許多景觀,最高處有仰天池、黑龍潭,西南懸崖上有安育真人龕、迎客松等。

松檜峰稍低於落雁峰,而面積大一地落雁峰。峰頂喬松巨檜參天蔽日,因而叫松檜峰。華陰名儒王宏撰稱松檜峰是南峰之主。峰上建有白帝祠,又名金天宮,是華山神金天少昊的主廟。因廟內主殿屋頂覆以鐵瓦,也有稱其鐵瓦殿的。松檜峰周圍許多景觀,主要有八卦池、南天門、朝元洞、長空棧道、全真岩、避詔岩、鷹翅石、楊公亭等。

歷代狀寫華山南峰的詩文很多,明書畫家王履有《南峰頂》詩:搔聞問青天,曾離李謫仙。頓歸貪靜客,飛上最高巔。氣吐鴻蒙外,神超太極先。 茅龍如何借,直到五城邊。中峰居東、西、南三峰中央,是依附在東峰西側的一座小峰,古時曾把它算作東峰的一部分,今人將它列為華山主峰之一。峰上林木蔥蘢,環境清幽,奇花異草多不知名,游人穿行其中,香浥禁袖。峰頭有道舍名玉女祠,傳說是春秋時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峰又被稱為玉女峰。

史志記述,秦穆公女弄玉姿容絕世,通曉音律,一夜在夢中與華山隱士蕭史笙簫和鳴,互為知音,後結為夫妻,由於厭倦宮廷生活,雙方乘龍跨鳳來到華山。

中峰多數景觀都與蕭史弄玉的故事有關。如明星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馬、玉女洗頭盤等。玉女祠建在峰頭,傳說當年秦穆公追尋女兒來到華山,一無所獲,絕望只好建祠紀念。祠內原供有玉女石尊一尊,另有龍床及鳳冠霞帔等物,後全毀於天災人禍。今祠為後人重建,玉女塑像為1983年重塑,其姿容端莊清麗,古樸嚴謹。

峰上還有石龜躡、無根樹、舍身樹等景觀,與其相關的傳聞都妙趣橫生,從不同角度豐富了中峰的內涵,增添了中峰的神奇與美麗。

古人抒寫玉女及玉女峰的詩文較多。唐杜甫在他的《望岳》詩中有“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盤”句;唐王翰有《賦得明星玉女壇送廉察尉華陰》詩;明顧鹹正《登華山》詩中有“金神法像三千界,玉女明妝十二樓”句等等。這些詩文更為中峰錦上添花,是不可多得的研究中峰的寶貴資料。五雲峰在蒼龍嶺上,金鎖關下,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峰頭。它的西面下臨深壑,崖壁陡峭。東面較平緩,是攀登東、西、南三峰的必經之地。峰上攀山道路千折百回,別具一格,路兩邊青松成林,風景秀麗。每當深秋季節,松翠楓赤,山花耀目,在陽光照耀下,猶如五色彩雲,故峰因此而得名。又因峰位置居東、西、南、北四座主峰中央,古時也曾稱為中峰。

五雲峰自然景觀很多,以奇石古松為最。有名的如八公龕、上馬石、將軍面、單人橋、五老松、夫妻松、臥虎松、錦雞守玉函等。

古時峰上須廟宇建築,稱五雲精舍,廟門上有清道光二年陝西按察使陳枝蕙的題額。據《華岳志》圖示,廟宇建築為四合院式,分前後兩殿,左右廂房,規模宏偉壯麗,建築風格古樸典雅。遺憾的民國十七(1928年)五雲峰下野火突起,峰上林木損失很大,廟也被火焚毀,今僅存遺址。玉泉院是我國北方一座人名的全真道觀,也是中國道教活動主要場所之一,建於宋神宗皇佑年間,也就是1049--1051年,是道士賈得升為師傅陳摶所建。幾經破壞,幾經修繕,到了明清才有現在這個規模,名希夷祠,因宋太祖賜陳摶號“希夷先生”得名,後改名玉泉院。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2000多年來,這裡曾會聚許多名人高道,講學修煉,像明、清顧炎武、王宏撰等,也留下一些碑石題刻。玉泉院內有近代馮玉祥將軍的題字:“破除迷信”、“水利救民”,字體剛勁有力

經過百獅台,就來到了玉泉院的主體建築區,風格采用江南園林式建築,以水池為中心,周圍配上亭、台、樓閣,給人以小見大的印像,現存主要建築:無憂亭、七十二窗、全真七子殿、大殿、通天亭等。

無憂亭:取意,無憂無慮,過去在無憂亭此面是一片桃樹林和竹林,兩面是古代戰國魏長城遺址,亭內寬敞雅潔,游人至此,有樂而忘憂之感,因無憂亭在玉泉院內西北方向,故有句俗話這樣說:“玉泉院內西北角,天大的事也能睡著。”

七十二窗長廊是環繞玉泉院的走廊,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數一下,看到底是不是七十二個,盡管這些窗戶因年歲久遠,看上去雖不是很壯觀,但卻在我國園林史上卻獨樹一幟,它是根據我國古代《禮記·月令篇》七十二物候現像,精心設計,物候學反一年分為五日一候,三候一個節氣,共二十四令,七十二候,窗形有圓,有方,有花草蟲魚、七十二窗各不相同。

全真七子殿,華山道教屬全真派,殿內從中間向兩邊,依次供奉著全真派的七位高道,中間是丘處機,其余幾位: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

過水涼亭:傳說當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金仙公主修道在華山,有天,她和幾位侍女一起上華山,登到西峰下的鎮岳宮,宮內有一口玉井,井水清澈見底,金仙公主就站在井邊,照她的影子,不小心,將頭上的玉簪掉進井裡,下山後,她們在過水涼亭下休息洗手,無意中又找回玉簪,驚喜中又發現亭下的泉水和山頂玉井是相通的,當時的泉水確經納涼亭流向院外,可惜,清朝年間,山洪暴發,河水改道埋沒。後人就根據這個傳說將希夷祠改名為玉泉院至今。

那麼,希夷到底又是什麼人呢?希夷就是陳摶老祖,道教全真派名人,唐末五代隱士,號扶搖子,生於871年,死於989年,活了118歲,安徽豪州人,精通煉丹和睡功,據說,一覺能睡八百年,當地把懶惰愛睡覺的人俗稱“陳摶爺”。他在世經常采藥,給百姓治病,後得道成仙,人們都很信奉他,希夷石洞內供奉著他的石頭臥像,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華山古廟會,各地的善男信女都來朝拜,說摸了陳摶睡像能治百病,求平安,信不信就由您了。如果有興趣,可以摸摸,保保平安。

穿過這段長廊,就來到了玉泉院的主體建築部分--大殿,它分前殿和後殿兩大部分,前殿供奉的是道教華山派的創始人——郝大通,殿外立了許多碑,有歷代名人歌頌華山詩碑,華山全圖碑和宋代書法家米芾的“第一山”,門楣上“古松萬年”為光緒皇帝所題。在這部分,是道師們每到道教節日,做道場和慶祝的地方,後殿供奉陳摶的坐像,門楣兩邊有兩幅畫,左面一幅是趙匡胤與陳摶下棋賭華山畫面,位置在華山東峰,左面是五龍駕陳摶來華山,這幅畫告訴大家,陳摶是怎麼到華山的。

“通天亭”,因和山頂金鎖關通天門遙遙相對,所以叫“通天亭”,從這兒出玉泉院,“自古華山一條路”就從大家腳下開始沿伸,全長25華裡,共有9567個台階,沿途各位可以看到迷人的風光山色,誘人的驚險神道。五龍橋相傳在橋下有一碧玉水潭,清澈見底,潭中的五個巨龍常化作五位老人飛往武當聽陳摶講授易學。有一天五位老人對陳摶說:“武當不是你長期棲身的地方,應當在華山之上”。於是他們讓陳摶閉上眼睛,騰空而起,陳摶待耳邊風聲停止,睜開眼一看,已停落到潭邊。這裡曾建有五龍宮。這座橋是1985年所修,因五龍宮而得名,橋上雕有五龍,昂首望岳,橋名是胡喬木同志題寫的。五裡關在華山峪五裡處,被稱為華山天險第一關。古時,此處西依絕崖,東臨深壑,形勢險要。當地人為逃壁失災匪禍,多在此據險設關,壘石成城,使一人當關,萬夫莫開。 舊志書及游記中對五裡關的險況有較多的記述。範守已《華山記》中說這裡“巨石突塞,谷口為石門,人佝樓上,若隧道然,是為第一關。”《三才圖會》妄想:“往時避兵者,就險聖石為關,額曰通天第一門。”《華陰縣志》記述,清同治初年,回部叛亂入華陰,張宗愚屯兵玉泉院四十多天,數萬百姓入華山避兵災,張宗愚屢次帶兵搜山,都為五裡關所阻而不得入。 關門上原築有城樓,入山者自城下通過,後因年久失修,城門、城樓毀圮。現存關門城牆為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華陰知縣崔肇林重建。關內原有高大廟宇建築,規模宏偉,風格嚴雅,稱三教堂,供奉儒、釋、道三教開山祖師,也是華山全真教創立前吸納眾教之長,融三教為一體的場所。現建築毀廢已久。關內另有桃林坪、玉泉洞、好漢洞等景觀多處。青柯坪在華山響水石南、蓮花峰下,因坪上多生青柯樹得名。坪地面積約四十余畝,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簾洞瀑水下行穿坪而過,是華山最大的坪地。 青柯坪三面環山,呈圈椅型,四周壑靜谷幽,泉石奇秀,濃蔭蔽天,翠峰雲繞,樓閣掩映,登臨如同仙境,故又有小蓬萊的美稱。 由坪上放眼環視,可觀賞蓮花峰、鳳凰嶺、獅子嶺以及水簾洞、和合二仙、二仙下棋、壽星石、鳳凰單閃翅、白馬過橋、獅子滾繡球、金龜戲玉蟾八個景觀,這便是有名的“華青八景”。回心石,這裡因山勢險惡,往往有一些意志薄弱者不敢前進,回心轉意,視險而歸。由此可見“回心石”是對一個人意志的檢驗。還有一種傳說是這樣的,元朝道士賀志真(號元希)帶領徒弟在華山日夜鑿洞,苦修外功,鑿成一個,被人占去一個。兩徒弟苦不堪言,以為師父的本領只會鑿洞,跟他學不到什麼,當賀祖於南天門外懸空鑿洞時,倆徒弟心生歹意,將繩砍斷,企圖將師父丟在洛南商州,他倆匆忙奔下山去,想另投新師學藝。萬沒想到,當跑到“回心石”時,突然發現賀祖卻從山下迎面而來,他倆大吃一驚,這才知道師傅已成仙人,於是回心轉意,隨師父上山鑿洞,修煉道功。後人便將二徒表示回心轉意的地方叫回心石。千尺幢在華山峪回心石上,是華山著名險道之一,也是華山峪登主峰的必經之道。這裡原為一崖間裂,寬僅三尺,直立70度,後來人們沿隙鑿拓成路,有石階370級。階寬僅可容半足,游人登臨,仰視一線天開,俯視若臨深井,故又名天井,原幢口置有鐵蓋,蓋上則可完全封閉路徑,幢壁“太華咽喉”石刻是其真實寫照。 經千尺幢登華山主峰始於漢代魚石在華山峪澗水中。傳說洪水中巨魚變化而得名。《華陰縣續志》記述,清光緒十年(1884)六月六日,華山峪暴雨驟作,洪水突發,有人從山巔望見,一條數間房大的魚,凌波順流而下,到五裡關下邊時,水突然變小,魚便化成了這塊石頭。 今觀巨石之側,有一魚形石紋,頭和尾形像逼真,宛然若生。石上有“魚石”、“天然變化”等石刻多處,其中記述了當年洪水暴發時的具體情形。老君犁溝是指群仙觀到猢猻愁的一段槽形險路。舊時,因路在陡峭直立的崖石上,無石階又無垂索可用,行人至此,必須弓腰曲背,依仗崖石上的石竇石窩,手腳並用,方可攀上北峰,所以民間有“千尺幢、百尺峽,老君裡溝往上爬”的俚語。 相傳古時,太上老君駕青牛路過華山,見開山鑿路的道徒及工匠們萬般辛苦,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就解下隨身佩帶的如意化為犁樺,駕牛扶犁開出此道,路因此得名。今溝左頂端還有“老君掛犁處”景觀,原置鐵犁一張,高丈余,游人每至此,皆履險攀崖,手扶其犁,以祈請農事吉祥。溝右頂端有鐵牛台景觀,傳說是當年老君拴牛地方,只可惜鐵牛不知何處去,只留牛台空悠悠。 關於老君裡溝的稱謂,道家還有一說,言不是“犁溝”而是 “離垢”,老君只有到了這裡,才真正的紅塵瑣事、酒色才氣統統拋在腦後,因此華山才是老君超塵拔俗的地方。擦耳崖指北峰口至上天梯下的一段險道。路西傍懸崖峭壁,東臨萬丈深壑,古時路面非常窄,只能容得下一只腳,行人通過時,必須肚腹緊貼著崖壁,雙手扣著石窩,但由於“受手者不沒指,受足者不盡踵”,就只能像粘在崖壁上的鼠類一般,摩面擦耳,橫移而過,以致崖壁上的青苔把耳朵都染綠了日月岩華山以石著名,過了擦耳崖,看到的這兩塊石頭叫“日月岩”,左邊的代表“日”,右邊的代表“月”,上面這四個字是“雲天弧光”,有時在夜晚,這裡會出現一道非常耀眼的光。相傳武則天當年上華山走這裡,看到這兩塊形似日月的石頭,就別出心栽地給自個兒的字號創造了一個“瞾”字,因為這兩塊奇石上頂青天,下臨空谷,唯我獨尊,是光明與權威的像征。蒼龍嶺是指救苦台南、五雲峰下的一條刃形山脊,屬華山著名險道之一。因嶺呈蒼黑色,勢若游龍而得名。嶺西臨青柯坪深澗,東臨飛魚嶺峽谷,長約百余米,寬不足三尺,中突旁收,游人在上面行走時,心旌神搖,如置雲端,驚險非常,因此便產生了唐韓愈在此畏險大哭投書求助的故事,留下了蒼龍嶺上端“韓退之投書處”的勝跡。 相傳韓愈登華山覽勝,游罷三峰下至蒼龍嶺時見蒼龍嶺道路如履薄刃,兩邊絕壑千尺,不由得兩腿發軟,寸步難移,坐在嶺上大哭,給家裡人寫信訣別並投書求救。華陰縣令聞訊便派人把韓愈抬下山。此後,又因這個傳說引發了幾則趣聞。 山西武鄉有個叫趙文備的人,百歲時游華山,聞韓愈投書故事,放聲大笑,並在崖壁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辭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有個名叫李柏的人登山至此,觀蒼龍嶺奇險,感慨萬端,知韓愈投書和趙老笑韓趣事留詩抒懷說:“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哭一笑傳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獨立嶺上但長嘯。” ,《水經注》裡記述,行人走到這個地方,要先在嶺口的廟中向神禱告,求神賜雲,使兩側雲與嶺平,以便人望不見嶺兩邊的深淵。盡管如此,行人還不敢站著行走,而是騎在嶺上,一寸寸往前移動,因此,人們又稱蒼龍嶺為搦嶺。直到唐末,嶺脊兩側始設石欄矮牆,也才有了少量的石蹬石窩。到了明清時期,隨著進行對華山神祭祀次數的增多,整修華山道路有了大的舉動,蒼龍嶺有了250級石階。因此民間有清朝乾隆年間陝西巡撫鑿蒼龍嶺的故事。故事說畢沅讓石工鑿嶺時,長安城裡下了三天血雨,原來蒼龍嶺是條活龍,被畢大人鑿死了。據說從此華山斷了龍脈,再不會出楊震、楊堅那樣的大人物了。金鎖關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樓般石拱門,是經五雲峰通往東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鎖關後則無路可通。杜甫《望岳》詩中“箭栝通天有一門”就是指的這裡。道家認為,華岳為仙鄉神府,只有過了通天門,才算進入仙境。所以有“過了金鎖關,另是一重天的”的民謠。百尺峽又名百丈崖,在千尺幢上,是與千尺幢齊名的著名險道。此處兩塊岩石壁立欲合,依崖隙直立一魚脊形巨石,呈90度,高46米,沿石脊鑿階91級,階寬僅可容人半足。旁拉以鐵索,游人至此,須手挽鐵索,足采石階方可登上石頂。

本人經驗:我們是先去華清池兵馬俑,再爬華山,否則爬完華山就沒有力氣去別的地方了。建議華山下來去按按腳,真的很累。

D3:行程—西安東線:華清池(40元)—臨潼博物館(24元)—兵諫亭(30元)—秦始皇陵(25元)—秦始皇地宮(15元)—秦始皇兵馬俑(旺季 3月1日—11月底 90元,淡季 12月1日—次年2月 65元)—半坡遺址(18元)

這一線可以在火車站廣場東南角乘306路旅游專線車到達(往返8元),走高速,大約1個多小時到。

第一站:華清池華清池因為有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傳說而名聲遠播,其實華清池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早在西周時期,周幽王就曾在此建驪宮;後世的秦始皇、漢武帝也都在這裡建立行宮;唐代更是大興土木,特別是唐玄宗天寶年間修建的宮殿樓閣更為豪華,並正式改名為“華清宮”。區內有荷花閣、飛霞閣、五間廳(西安事變時蔣介石曾在此居住)等建築,其中溫泉石壁上的《溫泉頌碑》是我國碑石藝術寶庫中的精品。中區是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區內有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尚食湯、星辰湯及文物陳列室。西區內有九龍湖、飛霞殿,還有《楊玉環奉詔溫泉宮》大型壁畫,該畫由90塊漢白玉組成,長9.15米,高3.6米,描述了開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在驪山溫泉宮第一次召見楊玉環的情景。

交通:火車站東側的306(游7)和307路公交車(30分鐘可到),平均10分鐘一趟。

特別關照:§需導游講解§華清池附近有洗溫泉浴,20元~40元不等,都是私人承包的,所以記得還價。§在華清池可以遠眺驪山和兵諫亭§華清池內可以用溫泉洗手,五角/人§門票包含一張紀念照,別忘了拍照然後和舊門票縮封本人經驗:華清池裡面有個長廊,可以溫泉泡腳,我們去的那天下雨,又冷又餓,於是去旁邊買了泡面,坐在長廊一邊泡腳一邊吃泡面一遍看景色,非常的爽啊!

第二站:臨潼博物館

從華清池出來向右走,步行五分鐘不到就是臨潼博物館。

臨潼博物館是一座以陳列該縣出土文物為主的地方性博物館,緊*華清池,紅柱挺立,回廊曲繞,別具一格。該館建於1979年,占地6600平方米,陳列面積約600平方米。沿襲中國北方四和院的形式,館內設有周秦藝術室、唐代佛教藝術室、漢唐藝術室三個陳列室和一個碑廊,收藏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代文物共1萬余件,其中有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唯一記載武王伐紂的遺物,有從唐慶山寺遺址出土的金棺銀尊、釋迦如來舍利寶帳(屬於極為珍貴的佛教文物)。

第三站:兵諫亭

驪山:是秦嶺北側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20余公裡,最高海拔1256米,遠遠望去,整座山形如一匹黑色的駿馬。驪山風景秀麗,相傳在洪荒時代,這裡就是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西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鬧劇也發生於此。

驪山山腰有一座老君殿,是華清宮朝元閣遺址,原是敬奉老子的地方。殿內原有的老子石刻像,藝術價值很高,現存於陝西博物館內。山腰上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小石洞,這就是西安事變中,蔣介石的藏身之所,洞邊有一座小亭子,名為“兵諫亭”。在老君殿北面,你可以欣賞到驪山晚照,每到夕陽西下之時,這裡的台階狀山坡籠罩在金黃的微光之中,一派寧靜平和的景像。交通:從西安火車站乘游7或307路公交車可以直達;也可在參觀完華清池後步行即到。

特別關照:

§驪山索道(40元) 驪山森林公園(30元)§山上的明聖宮,那裡離索道出口不遠,是一個私人出資新修的道觀,許多地方還在造。那裡沒有什麼名勝古跡、歷史典故,一路強調這裡許願的靈驗,會介紹到燒香、求簽算命的地方。

第四站: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城東約5公裡處的驪山北麓。陵墓規模宏大,修建時間長達37年之久,分為內外兩城,內城方形,外城長方形。陵園南部是墓葬區,今墓塚為四方錐形,底部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高55米。墓內機關重重,有眾多的珍品陪葬。雖然始皇陵的價值極高,但由於各種原因,迄今為止尚不能挖掘。

交通:游306旅游專線可到達。特別關照:§瀏覽時間:45分鐘-1小時§現在這裡只能看到一座巨大的土堆,沒有太大的觀賞性§中午12:30,有表演。§門口有電瓶車和馬車,如果正好四人可以租一輛馬車(40元/輛),繞秦始皇陵走一圈,欣賞一下周圍的景色

第五站:秦始皇地宮

秦始皇地宮是根據科學探測儀探測出秦始皇陵內部情況,而人工搭建模擬目前沒有挖掘的秦始皇陵。

特別關照:§瀏覽時間:半小時,需導游講解

第六站:“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博物館

是始皇陵的從葬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裡半處,發現於1974年,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一號坑是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的,後經鑽探又先後發現二、三號坑,其中一號坑最大,面積達14260平方米。三個坑共發掘出7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戰車、400多匹陶馬、10萬多件兵器。陶俑身高在1米75至1米85之間,根據裝束、神態、發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將軍俑,武士俑,車士俑等。坑內還出土有劍、矛、戟、彎刀等青銅兵器,雖然埋在土裡兩千多年,依然刀鋒銳利,閃閃發光,可以視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秦始皇兵馬俑規模宏大,場面威武,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目前展出的大部分為一號坑中的兵馬俑,由於保護技術有限,已回埋4000余,只展出1000多個。

交通:游306可直達,票價5元

特別關照:§瀏覽時間:1小時,需導游講解(導游費30元)§門口有安檢,還有武警站崗§不管什麼時候這裡游覽的人都會比較多,蹭導游不成問題§首先參觀了銅車馬展區,再陸續參觀了一、二、三號坑和環幕電影。§銅車馬更值得一看,請勿遺漏§兵馬俑外有好多便宜的水果,可以買些柿子和石榴§記住兵馬俑大門外小販賣的盒裝兵馬俑2~3元/盒(有土制和銅制,銅制貴些也就4元)

第七站: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半坡遺址

開放時間:8:30—17:00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距今有6000年的歷史。遺址分為居住、制陶、墓葬三個區,居住區是村落的主體。半坡人屬於新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器和石器。該館現有陳列室三個,遺址大廳一個。交通:從鼓樓乘105路公交車,或從火車站乘11路公交車可到門票:半坡博物館18元;半坡氏族村25元

注意:§東線景點集中,交通方便,沒必要跟團§在火車站對面解放飯店中國郵政處乘306(游5)可直達,單程5元,往返8元(可以在景點之間隨意上下車),當天可乘無數次,營運時間早晨8:00-晚上6:00;或在火車站乘307(游7)路公交大巴,走高速公路直達東線各景點,往返車費15元§東線包出租80-150元§

D5: 行程—西安市內景點:大雁塔(25元,另登塔20元)—大雁塔北廣場(免費)—陝西歷史博物館(35元)—碑林(30元)—關中書院(免費)—書法石刻藝術的寶庫--西安碑林(20元),逛書院門古文化街、小雁塔、(門票+登塔共20元)清真寺 (門票12元,7點關門)

第一站:“西安的像征”—大雁塔(大慈恩寺)

開放時間:8:00——19:00;游覽時間:1小時左右,門票20元,登塔另加20元

全稱“慈恩寺大雁塔”,大雁塔位於大慈恩寺內,始建於公元652年,相傳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師(唐三藏)自天竺國歸來後,為了供奉和儲藏梵文經典和佛像舍利等物親自設計並督造建成。

大雁塔是一座樓閣式磚塔,塔高64余米,塔基邊長25米,共有七層,塔身呈方形錐體。全塔采用磨磚對縫,磚牆上顯示出棱柱,可以明顯分出牆壁開間。附近還有曲江池、杏圓和樂游原等景點。近年來,由於西安市區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大雁塔已傾斜了1米有余。登上七層可以俯瞰西安城區。

交通:乘5路、19路、21路、610路公交車可直達。從鐘樓打車大概14元左右。

第二站:大雁塔北廣場

從大慈恩寺出來走過新落成的大雁塔北廣場。

那裡有亞洲最大的音樂、燈光噴泉,氣勢宏偉,如果碰巧音樂噴泉開始時正好在大雁塔上,站在塔頂上看一覽無余,比在廣場上擠在人堆裡看清楚、舒服多了。還有錯落有致的仿唐建築群,很大氣,讓人聯想到盛唐時期的長安城。

音樂噴泉開放的時間:

周一到周五:12:00、20:00

周六,日以及節假日:10:00、12:00、14:00、16:00、18:00、20:00

特別關照:建議最好晚上去,可以觀賞亞洲最大的音樂、燈光噴泉

第三站:“給我一天,還你萬年”—陝西歷史博物館

從大雁塔北廣場出來步行十分鐘便來到了陝西歷史博物館。

?攀奔洌?:00—19:00;游覽時間:1—2小時(需要講解員)

陝西歷史博物館占地約7萬平方米,是國家級歷史博物館,也是我國最大型、最現代化的歷史博物館。博物館是一組仿唐建築,陳列以中國歷史進程為線索,內部分為三個陳列廳,所展出的3000多件文物,都是陝西境內出土的歷朝歷代文物,讓人們感受到陝西古代的燦爛文化,重溫了一遍中國歷史。

陝西歷史博物館最精華的昭陵文物和唐墓壁畫展需另外付費(200元/人)

交通:乘5路、24路、27路、527路、610路均可直達。

第四站:書法石刻藝術的寶庫—西安碑林

開放時間:8:30—18:30;游覽時間:1小時(需導游講解)

西安碑林是在西安孔廟舊址改擴建成的,始建於北宋哲宗年間(公元109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碑林現有7個大型陳列室、8座游廊和8座碑亭,是中國古代書法和石刻藝術寶庫,收藏了從漢代到清代的碑石共2300多方,現展出的碑石達1000余方,其中多數是唐人所刻。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欣賞到篆、隸、草、行等各種書體,還有機會一睹歐陽洵、顏真卿、柳公權等書法家的親筆刻石,以及王羲之、蘇軾等名家的墨寶。石刻陳列館裡可以看到著名的昭陵六駿中的四駿。

交通:可乘14、402、239路公交車到博物館站下車;從陝西歷史博物館打車6元

特別關照:§在碑林門口的書報亭對面有個秦豫肉夾饃(現在已經遷至東木頭市,在碑林附近),那裡的肉夾饃很香,而且很便宜才3塊一個。不過要吃的話趕早,基本上中午就會全部賣光。§在碑林外面的攤上可以買拓片,碑林裡面和外面買拓片的價格相差兩個零。碑林外面拓下的字畫,未裱好的5-15元不等。挺便宜,買回去送禮用都很好。如果有裱好的更劃算,價格也只有30元左右。在當地現裱要2小時,在上海不管在那裱估計價格都不會很便宜,買裱好的也最方便。

本人經驗:我們去的時候是聽蹭的,有個姓楊的年輕男導游,忘了叫什麼了,我還專門去看了他的名字的。他有只眼睛似乎有點問題,但是講解真的是非常的棒。我們聽了好幾個導游講的,就他最好。

第五站:逛書院門古文化街

碑林出來沿著城牆走便是書院門一條街,店鋪林立,古色古香,主要經營古玩字畫和民間工藝品,順道游覽關中書院(免費)。

第六站:西安古城牆

從古文化街到古城牆步行即到。

開放時間:8:00——17:00;游覽時間:騎車1小時正好可以繞西安古城一圈

西安城牆建於明洪武年間(1370-1378)年,以公元6世紀時隋唐皇城牆為基礎擴展形成,周長13912米。牆體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厚度大於高度。不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城垣建築,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設施。以城牆為主體,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女兒牆垛口、城門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構成嚴密完整的冷兵器時代城市防御體系。

從南門上去租輛自行車(單車10元/小時,雙人的20元/小時)。城牆上很寬闊,西面和北門火車站這裡有幾段在修,所以一路向東,到北門之後往回騎。在古城牆上真的能讓人感受到歷史文化於現代文明所給你的一種內心衝擊的感覺。

特別關照:§可從南門、北門、西門、和平門、文昌門等地購票後登城,城牆上有游覽車,分段收費。§去西安城牆最好選擇在傍晚,傍晚的城牆很漂亮,在寬闊古樸的城牆上很有感覺。而且因為上面沒有什麼遮陽設施。

第七站:鐘樓

鐘樓位於西安城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彙處。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原址在今西安市廣濟街口,明萬歷十年移於現址,清乾隆五年曾經重修。鐘樓上懸掛銅鐘,用以報時,故名鐘樓。

交通:可乘1、6、8、11、45路公交車直達;從古城牆打車到鐘樓6元。

第八站:鼓樓

鼓樓位於西安市西大街與北院門交彙處,東於鐘樓隔廣場相望,鼓樓建於明洪武十三年,清代曾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擊鼓報時,故名鼓樓。

交通:可乘1、6、8、11、45路公交車直達。

第九站:回民街

第十站:化覺巷大清真寺

開放時間:8:00——19:00;游覽時間:半小時

大清真寺建築為明清風格,是我國四大伊斯蘭教寺院之一。寺院的主體建築有前後大殿、省心樓、鳳凰亭等,式樣別致,是中國古典建築與伊斯蘭教建築風格的完美結合。寺內還珍藏有清代手抄本《古蘭經》和一幅《麥加圖》,是西安穆斯林進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隨票贈送的旅游手冊,很好地讓你了解這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伊斯蘭教寺院。

交通:乘公交車到鼓樓即可(有許多公交車都可到)。

小雁塔(18元;上塔10元)開放時間:8:00——17:00

全稱“薦福寺小雁塔”,與大雁塔東西相向,因規模小於大雁塔,故稱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標志之一。薦福寺創建於唐代(684年),初名獻福寺,是為唐高宗百日獻福而建立的寺院。

小雁塔現存13層,高約43米,塔內設有木梯,登上塔頂,你可以飽覽西安市內風光。寺內還保存一口重達一萬多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鑄的巨大鐵鐘,每天早晨寺內會定時敲鐘,鐘聲清亮,數十裡內都可聽到。小雁塔雖不及大雁塔規模宏大,但這裡環境清幽,風景優美,在古城中別有一番韻味。

交通:可乘1、21、521路公交車直達,也可乘3路或26路到南梢門站,下車後西行即到。

注意:

§各景點交通:一天的行程可以以610路旅游公交車為主,除了碑林其它景點基本都能到。2~4人打車比較合算。火車站出站對面就是610路(610旅游專線車以火車站為起點,經過北新街、革命公園、鐘樓、鼓樓、廣濟街、朱雀門、小雁塔、南稍門、大興善寺、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秦王宮等地,票價在1—2元之間,且都在景點正門下車)

§旅游順序也可以先去鼓樓,這樣傍晚時分就可以登上大雁塔看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了。

§鐘樓、鼓樓看各人喜愛程度了,並不一定買票登樓,在外面就可以看得很清楚。鐘樓的夜景比白天漂亮很多。

§淡季旅游景點關閉得比較早,17:00左右關門了。

西安西線:鹹陽博物館(20元)—茂陵博物館(28元)—乾陵黃土民族村(25元)—永泰公主墓(21元)—乾陵(31元)—法門寺博物館或稱珍寶館(32元)—法門寺(28元)在酒店有代辦西線的一日游,早晨8:00來接我們。

第一站:鹹陽博物館

陳列內容以秦漢歷史文物為主,裡面陳列的漢代陶馬栩栩如生,姿態各異;其中以西漢三千彩繪兵馬俑最為出名,氣勢宏大,值得仔細欣賞。鹹陽博物館現有七個陳列室,其中鹹陽歷史文物陳列室三個,西漢帝陵文物陳列室一個,西漢彩繪俑陳列室二個,還有一個是臨時陳列室。館內共藏有文物近2萬件,是研究秦漢歷史文化的寶貴資料。

特別關照:如果去過陝西歷史博物館,鹹陽博物館唯一值得看的只有西漢三千彩繪兵馬俑。其他一切物品和陝西歷史博物館差不多。介紹內容也沒太多區別。

第二站:茂陵博物館

茂陵是西漢第五個皇帝漢武帝劉徹的墓、霍去病墓、衛青及李夫人陵組成的,也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博物館在霍去病墓旁,有鎏金銅馬、秦漢畫像和文字瓦當等珍貴文物還有漢代大型的石刻群,記得摸一下霍去病的墓碑,寓意可以去病消災。茂陵也有流水和小橋,但是屬於北方比較大氣的風格。

第三站:乾陵黃土民族村

是當年工人修建乾陵時居住的地方,有陝北特色的窯洞,裡面還有表現陝北特色的人物蠟像,介紹了陝西的十怪,還有真的驢拉磨,火雞,豬等,滿有意思,不過裡面像迷宮,一定要跟緊講解員。

第四站:永泰公主墓 游覽時間:半小時

中國唐中宗第七女李仙蕙與駙馬都尉武延基合葬墓,是乾陵的陪葬墓之一。李仙蕙夫婦於大足元年(701)被武則天杖殺,地面上有邊長為五十五米、高十一米的方形陵台,四周有垣牆。地下設施為斜坡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4對小龕、前後甬道和前後方形墓室,全長87.5米。墓道東西壁繪青龍、白虎、闕樓、儀仗,墓室頂部繪天像,四壁繪人物,所繪仕女形像生動,線條流暢,為唐墓壁畫中精品,但剝落甚多。有四幅壁畫,構思完美,技法熟練,表現著盛唐時期的藝術風格。

第五站:乾陵

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陵園,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兩個皇帝的合葬墓。乾陵地面文物主要是石刻,共計114件,有著名的石獅、61賓像及武則天的“無字碑”和為高宗記功的“七節碑”。陵前石刻全長575米,寬11米,由3200塊陝西墨玉石砌成526級台階和18座平台。陵東南有17座陪葬墓,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墓先已發掘復原。

交通:在西安火車站西廣場乘西安至乾陵的專線旅游車(游3),車程約2小時§景區內除有仿古馬車可到各景點外,還可以騎馬游覽。§可以到距乾陵3公裡的乾縣,這裡的鍋盔、酸湯掛面很有特色。

第六站:法門寺博物館或稱珍寶館

法門寺博物館陳列了唐代皇帝回贈法門寺的大量珍寶,施迦摩尼的舍利有4釐米那麼長,像個小指頭,有珍藏佛指舍利的八重寶函;長達1.96米的鎏金4輪12環金花錫杖;最精美的佛教法器法物等。

第七站:法門寺

因藏有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而轟動世界的法門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家名剎。法門寺始建於東漢,相傳印度的阿育王為使佛教發揚光大,將佛祖舍利分送給各地,凡得舍利處都要建造佛塔供奉,法門寺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規模最大一處。1987年在清理塔基時,發現了被封閉千年的唐代地宮,裡面珍藏著佛祖釋迦牟尼指骨舍利以及大批的唐代珍貴文物。這一發現意義重大,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也是佛教史上的一大盛事。

交通:從西安玉祥門外的潘家村汽車站乘坐開往扶風的旅游車可直達,車費12元,西安到法門寺車程約2.5小時。

特別關照:

§法門寺地宮禁止拍攝。 §法門寺門前會有很多當地人,兜售護身符都是開過光的,10元4~6張。

其他景點:懿得太子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墓道中有儀仗圖、架鷹圖、鷹犬畋獵圖等壁畫(都是復制品)。

阿房宮遺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國力日益強盛,國都鹹陽人中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阿房宮是秦王朝的巨大宮殿,遺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其規模之大,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見。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唐代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寫道:“覆壓三百余裡,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可見阿房宮確為當時非常宏大的建築群。楚霸王項羽軍隊入關以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

特別關照:阿房宮遺址沒什麼可看,因為早就燒光了。時間太緊的話西線不去也罷。

注意:§西線路程遠,游玩一定要趕早,早晨7:30-8:30之間最為合適,回到市中心一般都在晚上19:00左右§國營去西線的游2、游3就早上7:30一班§自包車,面包車包車來回200元,包出租車要400元§在火車站有專門的旅游車,或者跟黃牛的小巴是45元/人往返不包門票,途中的景點可以選擇去或不去最後費用按門票價格結算,如果全包240元/人§西安住宿的地方都能代辦東西線的旅游服務,既免掉了往返車費又來回接送。早上有車來接,先到火車站接四處拉來的游客,坐滿後便開車;或者安排車輛接各酒店住宿客人,集中後統一發車。途中的景點可以選擇去或不去最後費用按門票價格結算§武曌園和東方大佛宮都是人造景點§西線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買不到東西吃,最好自己帶點干糧,導游安排吃午飯的地方也較貴小貼士:西安飲食:

樊記腊汁肉夾饃(竹笆市45號),鐘鼓樓廣場南麗晶酒店西側第一個路口往南拐,阿房宮電影院旁邊。雞汁餛飩的湯有很濃的胡椒味兒,不錯,還有本地人喜歡的粉絲湯,粉絲很筋道。

秦豫肉夾饃(3塊/個),碑林附近,東木頭市,有很多人排隊,感覺饃比樊記的酥,肉也沒有那麼油,就在文昌門裡,如果順路不妨嘗嘗。米皮: 南大街第一個向西去的巷子(忘了看名字了),朱選民米皮,米皮確實很筋道,但是味道除了辣,就是酸,感覺一般。

泡饃: 同盛祥的羊肉泡饃(鐘鼓樓廣場),確實香的一塌糊塗,特別腌制的羊肉有種奇異的香氣,而且入口即化,對不太喜歡羊肉膻味的食客,也算是難得的美味。13.8元2個餅。一定要把饃掰到半個小拇指甲蓋那麼大。還有一種小吃推薦給大家,麻醬涼皮,是面皮做的,口感很厚實,又濃又香又辣,只要3元錢。

春發生的葫蘆頭泡饃(南院門20號),南大街向南走,粉巷的春發生,12元的特制葫蘆頭泡饃。涼菜裡有種炸小魚可以嘗嘗。

岐山面:建國路上北頭的一家岐山面館,名字記不清了,店面很干淨,這裡的一口香岐山面真實跟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服務員介紹的時候說一份6碗10元錢,說每碗面只有一口,又說比劃著茶杯口大小的樣子。面上來一樣大的6個碗,紅紅的,酸酸辣辣的湯。還好後來發現裡面的面條果然只有兩大口的樣子,其余都是各種各樣菜和肉的臊子,很香很香。

灌湯包子:鼓樓夜市的賈三灌湯包(西羊市西段121號) 注:唯一需要排隊的餐館

民族街小吃全介紹:從鼓樓的洞口一直走過去就是仿古街,仿古街走到頭,向左一拐就是大皮院,主要集中了清真內小吃:

1、 紅紅酸菜炒米(在鼓樓的仿古街中間)——就是牛肉絲、青辣椒以及白菜做的泡菜炒米飯,4元一份,酸梅湯杯子

2、 定家小酥肉(在大皮院尾)——羊肉切成一條條的,然後每條都有用澱粉裹住,用紗布包好上蒸籠蒸。一般都是一瓷盆肉加一碗米粉。肉看起來有點灰嘰嘰的,不過吃起來其實蠻過癮的。

3、 高家烤肉館(在大皮院口)——來這裡吃的都是當地人,而且他們家的東西很便宜,他們家不是那種在街邊有門面的,在路邊你只能看到一個窄窄的路口,有個燈箱寫著高家烤肉館,順著巷子走進去,會看到一戶人家,這裡就是了。

4、 烏家小炒(在大皮院中間)——一這裡吃泡饃,不過和一般的泡饃有點不一樣,他們家是羊肉丁、西紅柿、青菜、碎饃等放在一起。對於吃不慣西北泡饃的朋友來說這是不錯的改良泡饃。

5、 平娃烤肉館(仿古街中間)——味道不錯,人氣也挺旺,價格也算公道。最少十串,起賣特色餐館:德發長:鐘鼓樓廣場西大街3號 解放路餃子館:解放路隴海酒店一層 三原老黃家西安分店:文藝路建設西街副16號。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