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星期五,天氣晴十點左右正式出發,走內環高架轉滬閔高架,再轉滬杭高速,到杭州再轉杭甬高速,到瓜瀝出口下,收費20+80元。再通過GPS到安昌古鎮,已是下午一點。小鎮非常小,據說沿河長街有三裡,向河的一邊都是古色古香的店鋪,沿河也零星擺著賣紐扣針線和氈帽的攤位。但是游人屈指可數,實在是寂靜得很。我們按照攻略假裝不經意來到“寶麟酒家”——一家只有一間門面的小飯店,店門口掛著店主人沈寶麟的很多采訪宣傳照片。據說沈老板也是個名人,被多家電視台和報紙采訪過,也曾受邀到上海來做過節目。我們去時他正穿著長衫自酌,推薦我們點了二菜一湯和一壺善釀。他還熱心地拿出余秋雨寫的《品味紹興》一書給我們看,說是上面有介紹他和他的小店的文章照片,我們自是連連稱贊。菜都是老板娘親自下廚做的家常菜,味道實在是一般,就連招牌菜自制香腸也不合我的口味,覺得像上海的醬油肉。只是在初夏的午後,坐在河邊吃飯喝酒,有種“偷得浮生半日閑”感覺。飯後我們沿河走著去紹興師爺博物館,有艄公劃著烏篷船輕聲輕氣問要不要乘船游河,滿臉掛著怯怯的笑意,一副怕是打擾我們的神情,而且言明只要一人五元,可以隨便哪裡下船的。只是我們行程緊張,稍有猶豫就未乘坐,等到到紹興後與拉客乘船的紹興人相比方知小鎮人尚是樸實溫良的,後悔莫及已是後話。未在安昌乘坐烏篷船是這次游程中最大的遺憾。紹興師爺博物館坐落在長街的西頭,是幢三進的老宅,門票一人十元。我認為紹興師爺出名是因為紹興人總體比較聰明好學肯干,沒有真才實學是沒法勝任刑名師爺、錢谷師爺等等專業職稱的,而且在封建時代很多官老爺離開了師爺是啥都不會的,所以師爺在我國古代的社會管理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師爺博物館能夠讓人增長一些知識,可以一看,費時二十分鐘。離開安昌再次依靠GPS直接奔赴紹興勝利西路上的錦江之星,149元的標房很干淨,房間也蠻大的,只是靠馬路有點吵。第二天晚上才發現,勝利西路橋上十一點以後擺滿排檔,紹興人都來此處吃夜宵,有啤酒、烤肉串、小龍蝦、茶葉蛋等小吃,品種不是很多。考慮到衛生問題,我們只是考察了一下,沒有品嘗。安頓好住宿後,我們徒步去附近的府山公園。府山,又稱臥龍山,位於紹興城西,海拔七十四米,面積二十二公頃。府山在春秋戰國時為越國王城,因越國大夫文種死後葬於此山,故又名種山。後因舊紹興府署衙門設在山東麓,故稱府山。山上古跡眾多,據記載,在全盛的宋代,山上共有七十二處亭台樓閣,現存越王台、南宋古柏、清白泉、越王殿、烈士墓文種墓、摩崖石刻、飛翼樓、風雨亭等景點十余處。位於山頂的飛翼樓建於公元前490年,系勾踐命範蠡所建,其用意在“以壓強吳”,並作軍事瞭望用。唐以後易名為望海亭,多有名人登臨題詠,後屢塌屢建,1998年重建樓高二十一米共五層。樓內陳列著作家柯靈撰寫的《飛翼樓》、越國的部分出土文物以及千年國寶越王劍,收費一人八元。嘿嘿,收費的我們都沒有進去,只是在外觀望了一下。平時不鍛煉,一圈兜下來已是很累。下山後穿過府山直街,來到人民西路上的“男眼鏡螺絲大排檔”方才五點多,太陽還未下山。小龍蝦很新鮮很干淨,只是沒有上海做得好吃,未燒入味,要二十五元一份;螺絲已經過季了,醬爆味道還可以;小梅魚是新鮮的,味道非常鮮嫩,上海吃不大到,非常好吃,十五元一份;扇貝五元一個,味道超過上海一般飯店的水准,性價比很高。此處吃飯不要發票可以打折,少收十到二十元,湊成整數。飯後坐公交車到城市廣場,路過紹興最熱鬧的商業街解放路。廣場上有貌似悉尼歌劇院的紹興大劇院、貌似貝聿銘金字塔的城市規劃模型館,東側有看上去很古老的大善塔。我最喜歡的是刻在廣場岩石地上的古紹興城市地形圖,清晰地繪制了城市的街道、房屋、河流、橋梁等的分布情況,古樸典雅,直觀親切,走在上面想像著真得走在古紹興城內,可以到縣衙,可以去游橋,到處逛逛。以前在常熟也看到過類似的地形圖,但是紹興的規模大多了,而且將河道位置處鑿成水槽,做成立體狀的。遺憾的是當天水槽中沒有水,如果有水涓涓流過,並打開水槽內的綠色燈珠,必是更加好看的。水道古街倉橋直街就在廣場附近,我們趁著夜色去游覽。小街真的很小,直覺得燈光水影很美,小店裡的姑娘很可愛,一元一串的臭豆腐很香,陶醉ing。順道到解放路上給秋瑾照了相,是位了不起的女子。叫了人力三輪車,車夫開價4元送到賓館,我們卻很是不好意思,好像占了人家便宜,下車時付了5元。美好的第一天就此結束了。

(紹興師爺博物館)

(府山)

(男眼鏡螺絲大排檔)

(古紹興城市地形圖)

(貌似悉尼歌劇院的紹興大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