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一回西安

作者: 風說雨說我說

導讀其實,當車駛過兩邊都是梧桐樹的道路時,我已經喜歡上了這個城市----西安。那些梧桐高大且枝密,就算是盛夏的陽光也無法滲透。我想像著夏天的夜晚,漫步在這清涼靜謐的梧桐小道上,會是多麼的愜意呵,尤其對於一直在繁雜紛亂的都市中行走的我來說。 收獲總在意料之外,本來是來參加學習,卻被主辦方額外安排了秦始皇兵馬俑和華清池旅游。如果不是早先看了許多 ...

其實,當車駛過兩邊都是梧桐樹的道路時,我已經喜歡上了這個城市----西安。那些梧桐高大且枝密,就算是盛夏的陽光也無法滲透。我想像著夏天的夜晚,漫步在這清涼靜謐的梧桐小道上,會是多麼的愜意呵,尤其對於一直在繁雜紛亂的都市中行走的我來說。

收獲總在意料之外,本來是來參加學習,卻被主辦方額外安排了秦始皇兵馬俑和華清池旅游。如果不是早先看了許多關於兵馬俑的介紹和圖片,我一定會在一號坑展廳尖叫起來,我幻想那一片浩浩蕩蕩、威風肅殺、神情莊重的勇士們若在轉眼間復活,將會是多麼震撼的場景呵。一聲號令,他們迅速行動起來,跪射手、立射手立即各就各位滿弓待發,牽馬的兵士緊緊地拉住急欲狂奔的戰馬,護旗手拼命把持著被狂風呼嘯翻卷的旌旗,成千上萬的步兵手握戈、矛、戟,無畏地向前飛奔,如狂泄的江河無人可抵,一時間人喊馬嘶,殺聲震天,硝煙彌漫,血流成河,敵人的城池瞬間煙滅。

我不禁想起在軍博參觀時,身邊一位游客問我“有什麼樣的感受”,我說成功得來真的不易呵。他卻說“真的漢子,勇敢,力量”,邊說他邊舉起胳膊炫耀著強健的二頭肌。那件事使我頓悟,偉大的歷史中最動人的其實是無數平凡人的光華。

我慢慢地移走著,那一尊尊1.8米、1.9米的高大的秦俑,剎時沉默下來,只露出堅定的目光,我覺出那些憨實的臉上藏著一絲輕蔑和驕傲。是的,二千年的歲月長河中,多少個朝代興起了又消失了,多少支軍隊戰勝了又失敗了,只有他們,以磅礡的氣勢,以無以倫比的威武,征服了時間,使二千年後世人仍為他們嘆服,因此,他們是很可以驕傲和自豪的。

帶著對秦朝的遐想,之後華清池的游覽顯得平淡無奇,在導游興致勃勃的講解中,一個個浴池仿佛騰起溫溫懶懶的熱氣,夾雜些微的暖昧,讓人呼吸不爽,以至於我在晚上大唐芙蓉園觀看《夢回唐朝》的歌舞時,對其中耗時漫長的《芙蓉出水》章節產生了嚴重的審美疲勞,只希望美倫美奐的《長恨歌》不要被華清池的溫泉泡得溶化了。

直到放眼看到驪山上的捉蔣亭,才長舒一口氣說那真是個好地方,靠山而居,地勢高險,視野廣闊,可惜時間倉促沒能親自登臨一覽眾山小。

第二天本打算再去半坡村和碑林,但突遇降雨,有些掃興,下午又要趕回北京,就只去了歷史博物館。同行伙伴的一位當地朋友趕來送她,路上我們攀談起來。豐富的歷史知識,驚人的記憶力,讓我深深地折服,他不停地講述著,每條街巷的由來,這座城市裡的故事,這片土壤蘊藏的歷史。我感受到那如數家珍般的話語背後的、對這片土地深深的摯愛,這種愛正是民族血脈相連、生生不息的火種,而正是這火種,讓我每次耳聞目睹幾千年前的古物和故事時,總有一種喚起久違記憶的切膚之感。我一時眼眶濕潤,為這片厚重的黃土, 為這厚重黃土上的人。

我忽然發覺看似遺憾的安排卻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獲和驚喜,我會再來這座城市,細細探訪半坡的居民,在古人完美的筆墨前發呆,再來傾聽那些講不完的古老的故事,還有,去那有梧桐樹的小道上感受神清氣靜的從容。

2006年6月5日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