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辦公桌前,從網絡上聽著收音機,窗外吹著陣陣寒風,還時不時飄著一些小雨。是寒冬嗎?不是,應該是一年中最生機渤渤的春天。那為什麼會讓人感到寒氣逼人呢?是因為外面的冷空氣還是自己比天氣還壞的風情呢?什麼時候才是快樂的呢?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答案。對於我這個比較喜歡旅游的人來說,旅游總是快樂的。春節的時候應幾個同學之約去了趟西安。其實西安是我一直垂目已久的地方,自己去了一趟後也深有感觸,也很想把有些東西寫下來跟大家一起分享。然不知是工作較忙還是自己的惰性,到今天才終於提起筆來寫下一點東西。要寫的東西比較多,一時也寫不完,只能每天寫一點,然後上傳,希望大家能多多指點。有人說,去北京定要去長城,而去中國定要去西安。因為西安是一部活的中國的歷史。當飛機徐徐降落在西安鹹陽機楊後,我看到窗外一片灰蒙蒙的,很難見到一片綠色。但是我突然想起了,我即將踏上的這片土地是鹹陽。鹹陽!曾經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都城啊,說不定二千多年前,秦始皇也曾站在這個地方遠眺,當然他不可能是站在飛機上,最多也是站在馬車上。但是站在飛機上的人看到的是鹹陽,站在馬車上的人看到的是中國。機場班車在這片蒼茫而古老的土地行駛了近一個小時,我看到了一片城牆。這讓我非常興奮。沒想到西安這地方還有保持的這麼好的古城牆。後來我聽同學說整個古西安被完整無缺的城牆包圍著,這牆還是明朝建的。經過一晚的休整後,精神百倍。我們在當地找了個旅行社,一伙人臨時組團旅行。這天去的是西線。一上車,導游就介紹開了,說“到北京看磚頭,到河南看光頭,到上海看人頭,到廣州看車頭,到西安看墳頭”我立馬被這種說法吸引住了。一般活的人最忌諱看死人的東西了,而我們還要從千裡之外特地跑過來看墳頭。但導游說這些墳頭不是普通人的,可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想想也是噢。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其中就有在西安的13朝,基中包括最繁華的漢、唐二代。共有72位帝皇埋在了陝西,光在西安就有20余位。難怪人家說“陝西的黃土埋皇上”我們先在鹹陽博物館看了一些文物,算是為當天的旅游作個預習吧。然後車在並不好的路面上前行,人也變的暈暈沉沉。許久導游叫我們看車的左前方,看那個類似於小山丘的物體。導游說我們到茂陵了,我們看到的就是漢武帝的陵。漢武帝,算是秦始皇後的最有名的帝皇了。毛主席曾把他們二位相提並論,所以我們叫“秦皇漢武”。真沒想到眼前一座有點禿的山丘下面躺的居然是這麼一位偉大的人物。記得,我在讀中學時,有位老師給我們念過這樣一句詩:“帝王將相今安在,一堆荒塚草沒了”。我想我這個時候念這個一句詩還是比較貼切的。其實我在後面幾天的游玩中一直在證實著這句話。但是可以斷定,當時花了53年時間修建的陵寢,是何等的規模。但是,我想漢武帝自己做夢也想不到,在自己死後不到4年,有人就把他陵墓給盜了,所偷之物居然還在當時的長安街上叫賣。西漢末年,赤眉軍入長安,茂陵被掘開,數以千萬計的義軍花了幾天時間來搬裡面的珠寶,但是到那時裡面東西還是蠻多的。到了唐末黃巢起義入長安,茂陵的大量阿珍寶再次散落四方。我想現在這裡最多只余下漢武帝的余骨了吧。漢武帝在我印像中是個蠻有作為的人,秦未先經歷了陳勝、吳廣起義,然後又是項羽、劉邦二人之間多年的熬戰,加之秦代的嚴酷統治和大規模的興修一些工程,以至到了漢初整個社會處於高度的疲乏狀態。所以漢初就采取了春秋戰國時期老子“老而無為”“休生養息”的政策,這對當時的社會是一種積極的措施,但同時也讓人給漢武帝前漢朝近百年中幾位帝王造成了一副祿祿無為的形像。到了漢武帝時,國力漸盛,整個社會的生產力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整個漢朝越來越受到北方的凶奴的騷擾。所謂時事造英雄,漢武帝給我們最深的印像就是自他以後“凶奴”在我們歷史書上出現的概率明顯減少。那個時代進就的英雄不光是漢武帝一個。其實在對凶奴直接的作戰有個人比他重要的多,那就是霍去病。此人的墓就在漢武帝的旁邊,我想應該是據武帝陵最近的一個陪葬墓了。霍去病也是個很有傳奇色彩的人物,首先是他的名字是千古一絕,傳說他的名字是漢武帝給他取的,因為他的一陣哭聲治好武帝的病,武帝就賜給他“去病”。霍去病18歲開始率軍出征,先後六次大獲全勝,無一敗績;被封為大司馬大將軍。但是正如別人說的英雄氣短,在公元前117年就結束了輝煌而短暫的一生,年僅24歲。

(茂陵霍去病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