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雲南,無限風光

作者: 63256895

導讀2005年9月24日-10月4日雲南自助游實錄 2005年9月24日,在看過了那麼多篇攻略,打了無數個電話了解情況後,滿懷憧憬和期待地登上了去從北京去昆明的飛機。 中午12點到達昆明,因為訂了當天晚上7點多從昆明去中甸的航班,所以把大包寄存後利用下午的時間去了一趟滇池(單程打車約40元),從滇池附近坐公共汽車到昆明市中心轉了一圈,吃了香噴噴的米線,心滿意足地乘52路 ...

2005年9月24日-10月4日雲南自助游實錄

2005年9月24日,在看過了那麼多篇攻略,打了無數個電話了解情況後,滿懷憧憬和期待地登上了去從北京去昆明的飛機。

中午12點到達昆明,因為訂了當天晚上7點多從昆明去中甸的航班,所以把大包寄存後利用下午的時間去了一趟滇池(單程打車約40元),從滇池附近坐公共汽車到昆明市中心轉了一圈,吃了香噴噴的米線,心滿意足地乘52路公交車回到了機場。

晚上抵達迪慶中甸機場已經是9點了,打車15元順利到達已預訂好的落腳點—大名鼎鼎的龍行客棧(0887-6887573/8289250),住了40元一晚的二人普間。夜色中延著窄窄的木樓梯來到了二樓我們的房間,看著小小的院子,想著我們的旅程就要正式開始了,心裡既興奮又緊張,剛大聲說了兩句話,突然聽到隔壁房間傳來的清晰的談話聲,才反應過來,原來木質的牆壁是這麼地不隔音呢!趕緊壓低了嗓門輕輕地聊。龍行客棧的公共洗漱和洗澡條件比我想像得都要好,干淨而且熱水充足,有洗衣機可以自助洗衣,每個洗澡的單間都鋪著桑拿板,雖然外面很冷,可是洗起來卻很暖和。可是這一夜幾乎沒怎麼睡著,不知道是因為興奮還是因為高原反應。

9月25日早上7點多起來,從客棧出發,慢慢向外踱到了巷子口,發現有幾個小店在賣早點,居然品種還挺豐富的,除了米線,餛飩外,還有豆漿,油條呢。吃完早點後,就在路口有好多汽車和司機在等著拉活,以微型面包車為多。一般去周邊的松贊林寺,伊拉草原和碧塔海或屬都湖等,一天的費用在150元左右。我們碰到了一個司機(海江, 電話是0887-8826061/13988721990),開的是長安微面,車很新,價格也比較便宜。海師傅是東北的滿族人,原來是林業局的,跟隨單位開拔到這裡來砍樹,現在因為保護環境不讓砍了,所以就改行了。

他先帶我們去了松贊林寺,天氣很好,天空瓦藍瓦藍的,路邊一片片高高低低的綠色山坡和草甸,偶爾有些地方的格桑花已經變紅,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美得讓人心顫。松贊林寺(門票10元)規模很大,順勢建在山坡上,金色的轉經筒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神聖的光芒,到了這裡,心就不由地沉靜下來。寺廟裡一些喇嘛在念經文,抑揚頓挫,似乎都帶著旋律,第一次發現原來經文也可以念得這麼好聽,這麼聲聲入耳。房間裡黑黑的,我們按照藏族的習慣,順時針延著寺廟走,人還是比較多,也沒好好聽導游的講解,眼裡,心裡都被這高牆、金頂、藍天、綠地占滿了。

從松贊林寺出來大約11點,不用吃午飯,接著又去了伊拉草原,草原上很安靜,遠遠的有些馬、牛和小黑豬在悠閑地踱步吃草,我們有些激動的心情也慢慢地沉澱下來,微風吹來,帶著青草的味道,白雲在青色的山坡上投下了黑色的影子,真好。伊拉草原的門票是10元,如果需要騎馬,來回共30元。

中午回中甸縣城吃完餛飩和米線後,直接去了碧塔海,(原來想去屬都湖的,後來聽當地人說還是碧塔海好看一些,所以就改了計劃)。碧塔海的門票是30元,另外還要坐景區的巴士從門口到裡面,也是30元1個人。如果你時間充足,又很有體力,可以試著從門口走進去。一路上風景也不錯啊。從巴士上下來後,頓時望見一片寧靜而寬闊的草甸,一條長長的木棧道一直綿延到眼的盡頭,樹胡須輕輕地掛在樹上,毛茸茸的,像是給樹們穿上了絨衣。遠遠的可以看見一點碧塔海,無以言表的澄靜和美麗,心裡不禁在想,真的沒來錯啊。

在碧塔海悠閑地呆了一下午,回到客棧已經是5點了,吃了點東西,睡了一覺後,聽說離客棧不遠的獨克宗古鎮(也就是建塘古鎮)那裡天天都有篝火晚會,隱約可以聽見傳來的音樂聲。從龍行客棧出去大約走個5分鐘就到了,真是一片歡樂的海洋,人們或隨意,或認真,或優雅,或笨拙地和著音箱裡放出來的鍋莊舞曲,圍成一個圓高興地跳著,看來鎮裡的人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結束一天的生活的。人群中有青春的少年,也有古稀的老者,有女人,也有男人,有當地的藏民,也夾雜著好奇的游客,有的跳得粗狂,有的跳得柔美,但都和那節奏配合得那麼默契和自然,令人忍不住也想衝進隊伍中。不同的曲子跳起不同的舞步,看似簡單,卻又常常踩錯了腳步,說它復雜,可又那麼容易就陶醉在這旋律中,前後左右,抬手起步,忘了自我。真正應了那句話:“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9點半後,不知是什麼人叫了一句,今天就散了。回客棧的路上,幾個藏族青年走在古鎮空曠的青石板路上,高聲唱著,每一聲每一句,回蕩在清冷的月光下,敲打著人心底深處。

9月26日踏上了去德欽梅裡雪山的旅程。路邊的天、地、山坡、牛羊、白塔和隨風飄揚五顏六色的經文,那麼自在,那麼醒目,不是什麼景點,卻已然讓人心醉。我們在北京就約好的司機格桑拉姆大姐(電話:13988713348,拉姆大姐車開得很穩,人又熱情,既是我們的好司機,又是好向導。我們包了三天的車,共1000元),一路向我們介紹著這裡的點點滴滴。

出發後不遠到了一個高崗,走下車來,摒住呼吸,一眼望見下面美麗的那帕海,近處是一片淺淺綠綠的海子,遠處與伊拉草原和藍色的天空相連,讓人拿起相機忍不住拍了又拍,遲遲不肯離去,這才感覺到再好的技術,再好的照相機也不能將這滿眼滿心看到的,感受到的美景真實地記錄下來。因為這裡看到的是那帕海的全貌,所以自然比買門票走進景區看要美多了。

接著走,一路上,有白馬雪山冰封的山頂,有上橋頭村清洌的河水….終於在中午時分我們來到了海拔1800多米的康巴小江南--奔子欄鎮,因為歇腳的人多了,鎮子明顯地比對岸要熱鬧很多。這裡有各種新鮮蔬菜,還有土雞和江魚,雞是80元一只,魚是80元一斤,好吃又好貴。不過後來想想,當時如果砍砍價,可能也會便宜一些。

飯後繼續上車開拔,途中遇到東竹林寺,很巧的是,我們去時,正趕上7天法事的頭一天,看見很多僧人坐在大殿裡,穿著法衣吃飯念經。很想把他們都照下來,可是又怕破壞了這虔誠的氣氛。

一個友好的喇嘛帶我們去各個廟堂參觀,還告訴我們說,看今天的天氣,應該能看到梅裡雪山!多麼令人心跳的祝福!趕緊上路!

車在盤山路上繞行,有時下到海拔1000多米,有時又能上到4000多米的雪山埡口,下午4點左右,我們終於來到了雪山觀景台!梅裡雪山被藏族同胞奉為八大神山之首,神聖不可侵犯,所以至今還沒有任何一個登山隊能征服它,卻並不是因為海拔的高度。觀景台的13座白塔像征著梅裡雪山的13座山峰,香煙繚繞,遠遠地可以望見主峰-卡瓦博格峰的半腰,在這裡燒香、觀景、拍照後我們又上車向前行,經過德欽縣城,路過飛來寺,終於到了,我們的終點-梅裡雪山山莊,我們還是選擇住了50元一間的二人普間。現在那裡還開了幾家別的客棧,生意也都很好。剛到時還只能透過層層雲霧看見主峰的山腰,只好回房間休息一會兒。山莊主人覃戰拍的雪山照片就掛在客棧的走廊裡:純潔雪白、巍峨陡峭的卡瓦博格峰在冬季深藍色的天空下挺拔佇立;溫柔靦腆,輕易不肯摘去面紗的緬茨姆峰靜靜地伴在卡瓦博格旁,像是一位惹人憐愛的妻子。正欣賞著,突然聽見有人喊,可以看見卡瓦博格主峰的峰頂了,趕忙跑出去。真的,我們看見啦!雲兒像是知道大家對卡瓦博格的向往,終於不情願地稍稍繞開了路,讓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嬌客有短暫的機會可以與夢中的神山相會。相機的焦距拉近了又拉遠,望遠鏡在大家手中傳遞著…,可以看見雪山主峰的人都是幸福的人啊。大家都為自己這一份幸運而默默祈禱著。

9月27日清晨,我們早早地起來,坐在山莊旁邊的季候鳥酒吧裡,聽著關於神秘的梅裡雪山各種不可思議的小故事,靜靜地等待日出。可惜不解風情的雲霧,不知是故意和我們作對,還是如當地人們所說的那樣,因為看到有日本人架起了相機,又前呼後擁地將雪山輕輕地遮住,藏了起來,開始還能看到主峰旁邊被朝陽的金色籠罩著的兩個小雪峰,漸漸地雲越聚越厚,能看到的越來越少了。我們只好沿著旁邊的一條小車路,徒步走了約半小時,可以從很高的山上,看到在谷底深處汩汩流淌的瀾滄江。大約10點多,才依依不舍地從雪山出發回中甸。回程走的是完全一樣的路。

回到龍行客棧時已經是下午4點了。到房間休整一下,不忍浪費這美好的時光,又去獨克宗古鎮裡轉了轉,夕陽下,不經意地一轉眼,看見了在龜山頂上金光燦燦的吉祥勝橦,轉過一條小路,古樸莊嚴的藏經樓又出現在我們眼前,這“獨克宗”古鎮---月光下的白色小城,在我眼前,似乎又回到了千年前,那份神聖、寂靜,那份湛藍,潔白,該是亙古不變的吧。

9月28日,是從中甸離開的日子了,還是拉姆大姐送我們去虎跳峽和麗江。天氣並不晴朗,陰陰的,路上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來,潔淨的空氣中又多了一份濕潤。因為麗江的海拔比中甸要低,所以這一路都是在下坡,途中經過藏族、納西族和彝族的村莊,可以看出房屋的風格明顯不同,人們都穿著以前只在電視裡看到的民族服裝和頭飾。大約10點多到了虎跳峽鎮(橋頭鎮),買了30元/人的門票(據說十一後就漲到50元/人了),我們在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的護衛下,終於快要到達上虎跳了。

遠遠的就可以聽見轟隆隆的水聲,朋友打來的電話都已經聽不清楚了。上虎跳有兩個入口,分別位於金沙江的兩岸,這邊是中甸入口,那邊是麗江入口,從中甸入口下到岸邊比較好看,可以從正面看見渾濁的江水被狹窄的河道猛地束攏,又重重地拍在虎跳石上,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泛起白白的水花,似乎那浪頭就要打到人的胸膛上。下岸的路上,有幾個穿戴著藏族服裝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招呼來往的客人與他們合影(2元/人),都長得非常漂亮可愛,大大的眼睛,圓圓的臉龐,燦爛的笑容。

從上虎跳出來,大約11點多,開著被太陽曬得發熱的桑塔納,清朗的空氣拂面而來,金沙江邊又是一片富饒的土地。和奔子欄一樣,這裡都是海拔1000多米的河谷,總是陽光充足,熱且濕潤,河灘上連綿地種著各種莊稼,一片深綠,一片淺綠,一邊傍著平靜的河水,一邊靠著蒼郁的群山,時而窄窄的一條,時而又是寬闊的一片,蜿蜒著,直到眼睛看不見。走到這裡,外套都穿不住。我們延著金沙江的中甸一側又前行了一段,過了跨江的大橋後,才算是到了麗江的屬地。在橋頭的一個農家飯莊美美地吃了一頓:土豆燉南瓜,一種記不清名字的菌和尖椒炒在一起,還有燉土雞。。。。,美美地吃完後,還從一個納西族大姐那裡買了幾斤新鮮的核桃(4.5元/斤),這才心滿意足地上路了。

不久就接近了石鼓鎮,也就是長江第一灣的所在地,路修得很好,所以要10元的過路費(來回共20元),路邊種植著成片的煙葉,淺紅色的煙花開得異常茂盛。一個賣雜貨的攤主邀請我們去他家,說是正對著第一灣,又在比較高的地方,所以能看到和拍到大灣的全景。因為拉姆說在石鼓鎮裡,有一個高處也可以看到,所以就沒去。石鼓是一個安逸寧靜的小鎮,我們一邊問路,一邊向高處走去,最後來到了一片平台,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們找的地方不太對,從這裡看第一灣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平台旁邊就是石鼓鎮小學,一大群孩子正在平台上玩耍,好奇地看著我們,把紅撲撲的臉龐湊到我們的鏡頭下,看了又看。想想人生真是有趣,我們千裡迢迢,一路奔襲而來,為了在短暫的幾天裡好好地享受這裡的一切:令人忍不住多呼吸幾口的新鮮空氣,滿眼熱烈的紅,沉靜的綠,透明湛清的藍,氣勢磅礡的滔滔江水,悠然閑適的幾杯清茶,一種生活。而這些孩子們,想必他們現在想的卻是等自己長大了,如何能闖蕩出去,欣賞外面的世界,那西裝革履,香影婆娑,那車水馬龍,燈紅酒綠。。。。

從石鼓到麗江的路上會經過拉市海,因為不是冬季,沒有候鳥,所以沒有專門去看。到麗江時,是下午4點,我們和拉姆大姐告了別,從有著大水車的古城門口走進去,終於踏在了麗江大研古城的青石板路上,兩邊都是賣紀念品的鋪面和客棧。我們是有備而來,已經定了鹿源客棧(13320419762/0888-5185178)帶衛生間的標間,才50元一天。客棧裡彎彎繞繞的,幾個院子,我們最後定在了最高層的一個房間,說不清應該算是第三層還是第四層,屋外的走廊邊種著大大的石榴樹,又紅又大的石榴觸手可得,從走廊的窗戶就可以望見古城的全景,一個屋檐挨著另一個屋檐。

9月29日,麗江當然是名不虛傳的,環城流淌的清澈河水,古屋下掛著的火紅燈籠,被人們經年的腳步踩踏得光滑斑駁的寂寞石橋。納西族老人都還穿著本族的服裝,像征著她們披星戴月的辛勞一生,房子的檐角都高高翹起,宛如一只停步歇息的飛雀,人們散坐在四方街上,看納西族人伴著悠揚的古樂,翩翩地舞蹈,比起獨克宗古鎮的鍋莊來,要安靜祥和得多,不是那麼熱烈。當天上午,我們坐古城附近的1路車到麗江客運汽車中心,買了第二天去寧蒗的中巴票(26元/人)和10月2號下午去大理的高快車票(50元/人)。電話聯系了瀘沽湖裡格村的扎西家旅館,安排了住宿(30元/間—二人的普間)。

其實各個客棧也都代買去大理的高快車票。另外客棧還可以買去瀘沽湖的直達車票(50元/人),車子好像是依維柯,也可以考慮。安排好了下面的行程,我們就開始了在麗江一天的懶散生活。

吃過中飯,古城大水車門口向右走,有微型面包車可以到束和古鎮,3元/人。到了後發現束和現在居然也收門票,30/人,好貴。雖然與大研都是古鎮,雖然也有很多游人來這裡,雖然格局相同,相比而言,這裡還是清靜很多,自然很多。剛走進去,就被一家小店吸引了,院子裡滿滿的,到處用竹竿、繩子晾起了各種各樣染過的布料,有藍的,紅的,綠的。。。,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可以當桌布,當掛簾。。。院子中央還有幾口大染缸。主人家既不熱心也不冷淡地招呼著客人,似乎這滿院子的布不是拿來賣的,就是要讓進來的人張大了嘴巴,嘖嘖驚嘆,哢嚓哢嚓按快門的。

繞城而行的河溝裡長著長長的不知名的水草,沿著水流的方向,在清澈的河面上靜靜地漂著,仿佛是這古城老人長長的胡須,讓人禁不住地想問,已經多少年了?又將還有多少年?

束和現在也開了很多家客棧和酒吧,與大研不同的是,它們都有一個或大或小的院子,院子裡開滿了各色的花朵,鋪面也都比較大,所以不像大研那樣,顯得那麼緊湊和局促。

在一家裝飾別致的小院門口駐足,一聊起來,發現是一對年輕的夫婦,去年來這裡旅游,卻再也挪不動腳步離開,索性租下了門面,開起了客棧和酒吧,徹底把心和身都安置在了束和。午後的陽光下,主人和客人都坐原木椅子上,懶懶地曬著太陽,讀著心儀的書和雜志,好一幅令人羨慕的場景。

天色漸漸暗了,在小橋流水邊的我們,安靜地坐著,真想把生命定格在這一刻,永享這安逸和美色。

晚上回到大研,找了一個臨河的飯店,在清風明月下,享受晚餐。(坦率地說,菜本身並不令人滿意,麗江特色的雞豆涼粉,粑粑,大石橋小吃店裡聲名遠揚的黃豆面,都讓我覺得不過如此;但是麗江的玉米很好吃哦,甜甜的很香呢。)正吃著,突然聽見遠處傳來歌聲,一會兒是革命歌曲,一會兒又是流行歌曲,每唱幾句,都伴著人們的歡呼聲。英語裡有諺語說:Curiosity kills a cat. 我們吃完最後幾口,趕忙循聲找去。原來是隔河相望的兩個飯莊裡,不知是誰起了頭,興高采烈地對起歌來,你方唱罷我來和,比比誰對得好,哪邊又唱得響,好不熱鬧。你看這邊,納西族姑娘清亮的歌聲引得幾個外國女孩又蹦又跳;哎呀,那邊的小伙子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歌來對,冷了場子,被對方羞紅了臉:“那邊的,傻了吧!那邊的,傻了吧。。。” 這邊還唱得難分難解,不一會兒那邊又另起了戰場,夜晚的麗江古城,在闌珊的燈火和此起彼伏的歌聲中,酒酣人倦,卻遲遲不願睡去。

9月30日,我們起了個大早,到麗江客運中心站坐上了中巴,8點鐘准時向瀘沽湖進發。看起來強悍粗獷的司機師傅,開得那叫一個穩,所有的車都超過了我們,讓人心裡暗暗地著急。經過幾座山,上上下下後,在中午12點半終於到了寧蒗。先是到了寧蒗的汽車南站,師傅讓我們下車,說是這裡有車去瀘沽湖。我們也就稀裡糊塗下了車,並被接上了另一輛車。師傅帶我們去一個地方吃飯,可是看起來,真讓人。。。。所以我們沒吃,就在旁邊的小店裡買了個面包裹腹。等其他人吃完後,我們繼續向瀘沽湖挺進。其實寧蒗還有個汽車北站,車向前開了一會兒我們就看見了,這裡的車比南站的多,而且車種也豐富,既有中巴,也有微面,游客也多,實際上在這裡換車比較好,也容易找到玩伴。

這一下午的路也是一樣的翻山越嶺,記不清楚翻過了幾座山,路過了幾座村子。因為都是石子路,非常顛簸,我個人以為瀘沽湖之行是本次行程中最累的一段路程。離瀘沽湖還有1個多小時的時候,已經要買門票了,價格已經漲到78元/人了(要是碰到好司機,他會幫你逃票,省下來的錢會很可觀呢,切記!)。最後在下午4點,我們終於到了裡格村口的小山坡上,因為這裡的地勢比較低,雨季時都被水淹了,所以要從村後繞路進去,好容易找到扎西家,住進了房間,我也已經有點體力不支,精神不濟了。(這裡的住宿條件不敢恭維,洗漱和洗澡的地方都黑乎乎的,也不干淨)

想坐豬槽船,可是被告知搖船的人已經走了,而且兩個人包船費用會很貴。因為覺得第二天上午就要離開,可能沒有時間再坐船了,頓時覺得有些郁悶,只好坐在岸邊,看著碧綠澄靜的湖水發呆。

在扎西家,遇到了聞名已久的扎西,的確名不虛傳,五官棱角分明,身材高大俊朗,穿著紅色的本地服裝,戴著牛仔帽,瀟灑不凡,我們還很有幸地與他合影了呢。

晚上就在扎西家吃了晚飯,因為狀態不好,就直接回房間睡覺了,晚上也沒有活動。

10月1日,起來吃早飯時,有一位微面的司機師傅問我們是否要回麗江,因為有人包了他的車來,但暫時不回麗江,所以他需要找些乘客才能不空車回去,如果只有我們兩人,就60元/人,如果能找到更多的人,就可以50元/人(和坐中巴一樣的價格哦),真是正合我意。在裡格我們沒找到要一起走的人,搖船的人也還沒有來,於是師傅就開車帶我們先去了落水村。

落水村比裡格村要大,沿著湖邊有很多客棧,看上去很干淨,很整潔,和裡格不能同日而語,住宿比裡格略貴一些,二個人一間的普間在平時是40元/間,但是看上去好很多。而且,在湖邊有很多豬槽船一溜排開,不管是幾個人上船,價格都是一樣的。好像可以有幾條路線可以選擇,因為上午還要趕著出發,我們選了最近的一條路---裡務比島來回,共需要約1個小時,每人才25元。交錢時,聽說這裡是每家每戶都出一個人來劃船,游人想坐船,根據先後順序由收錢的大哥統一安排船只,一天掙到的錢也是在全村平均分配,真是社會主義呢。

終於坐上了夢寐以求的豬槽船,船頭船尾幫我們搖船的是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的摩挲阿哥和阿姐,好幸福呀,心情一下子好了起來。天上蓋著厚厚的雲彩,沒有什麼風,湖面上很安靜,只有很少幾艘船在行進,我們這才真正欣賞起瀘沽湖的美景來。

摩挲人有語言,但沒有形成文字,信奉的是藏傳佛教,還不成為一個單獨的民族,只是屬於普米族的一支。裡務比島上有一個寺廟,裡面有一個長相俊秀的喇嘛。裡務比在摩挲語裡可是鳥語花香的意思,小小的島上生機盎然。從裡務比回到落水村岸邊,大約是11點,我們這才意猶未盡地踏上了回程的路。

以我的感覺而言,強烈推薦到瀘沽湖後在落水村住下,鑒於這裡各方面的設施都正規一些,條件也好,看到的湖面也開闊,坐船既方便又便宜。裡格村可以從這裡騎馬過去,玩一玩也就可以了。

因為沒有找到其他同行的人,最後只有我們倆坐著師傅的車回麗江,像包車一樣,可是費用很便宜,運氣真是不錯呢。我們的師傅叫譚夢強(13187799330),人很好,回去的路上在瀘沽湖的觀景台等地方又專門為我們停了車,讓我們去觀賞湖的全景和拍照,而且開車技術很牛哦,又快又穩,我們11點出發,下午4點半就到了麗江,比來時快了近3個小時呢。

中午時分,在快回到寧蒗縣城的一個坡路上,譚師傅帶我們吃飯,飯店名叫青雲農家院。這主人一看就是個實誠人,熱情地招待我們喝茶,嗑瓜子。所有的素菜一律3元一份,魚是10元一斤,我們和司機師傅三個人吃了2個素菜,一個豆花湯,一條魚,才28元錢,這可是最價廉物美的一頓飯了,而且菜都做得很細致好吃,那豆花,蘸著主人精心配制的調料,味道美極了。想起在來時路上啃面包的慘狀,心裡真是慶幸我們碰到了一位好司機啊。

茶足飯飽,打幾個盹後,在一片明媚的陽光下,我們又回到了鹿源客棧。因為已經是十一黃金周了,房價漲了好多,原先50元的標間都漲到180~250了,幸好前兩天在這裡住過,老板娘照顧我們,便宜一些。

此時已是夕陽西下了,我們又一次沉醉在麗江的暖風笙歌中,在游人如織的街道上盡情地游蕩。

10月2日,因為定了下午去大理的車,所以上午睡了個懶覺,起來後先去蒙自米線館吃了米線當早餐。不知道還能去哪裡,就在新華街的櫻花屋裡消磨時光,小口啜著薄荷蜜茶,腦子裡空空地望著微雨的街道,心裡偷偷地問自己,要不要也像這店主人一樣,就選擇停留在這裡,為疲憊的游人奉上一杯熱茶,一塊噴香的比薩,聽他們訴說新鮮的故事?櫻花屋是個很好的歇腳地,吃的,喝的應有盡有,價格也公道,味道也不錯哦。

2點半,我們出發去大理,大約5點不到,我們站在了大理古城東門的腳下,門口有馬車和微面,都可以帶你到古城中心。我們坐了微面,一個人才0.5元。久負盛名的四季客棧已經沒有普間了,標間也漲到了300元。幸虧我們還聯系了濱河酒店(原來的古城招待所),因為在古城南門外,價格還好,只要60元/普間。在去酒店的路上,看到了金花大酒店,便去問了問第二天晚上去昆明的火車票,沒想到因為游人太多,票很緊張呢。但是又不願意坐長途車,只好聯系了當地的朋友,總算幫我們拿到了理想的車票。

安頓好後,我們在夜色中漫步大理古城,這古城的街道比麗江要寬很多,想必是因為曾經是西南重鎮,大理國的城池所在吧。城裡也布滿了賣貨的店鋪,主要經營的是札染和銀器。銀器從1元多到5元多1克,價錢不等。剛開始不了解情況,後來聽朋友介紹,又問了多家銀店才知道,很多便宜的都是假的,只在外層鍍了銀,而那些貴點的,也不好說到底裡面兌了多少白銅,所以要買的話,就別太認真了,挑個花樣好看的,當工藝品戴吧。

到了大理不得不說說小吃,乳扇,雕梅。。。乳扇的味道好濃,奉勸那些怕牛羊味道的人不要輕易嘗試,我買了一個,嘗了一口就不得不舍棄了。雕梅的形狀好看,味道嘛,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倒是晚餐時的泡梅酒很好喝,鯽魚很鮮美,杜鵑花湯也值得嘗嘗,注意千萬別中毒啊(因為杜鵑花做得不好,會有毒性,這就是碧塔海杜鵑醉魚的原因)。

洋人街上賣的都是古董,不知道是不是貨真價實,旁邊就是一條酒吧街,很有意思,桌子都排到了街上,人聲鼎沸,熱鬧得很。

10月3日,今天的主要目的地是蒼山洱海。從地圖看,它們都是狹長的形狀,將大理城夾在中間,蒼山19峰,任兩峰之間都有一條迸流的溪水,從山峰間流下,彙入洱海。難怪大理的土地那麼黝黑肥沃。據說這裡土地每畝的產量能有1噸多,在全國也是最高的。

我們起了個大早趕到下關的洱海西碼頭,已經是人山人海了。現在的船費已經是84元/人了,除了原來的杜鵑號,大運號等,還有最新最大的洱海一號,各個船的出航時間從8點多到9點多不等。我們坐了洱海一號,上午9點半起航,中午12點40左右到達離蝴蝶泉很近的桃源碼頭。在船上品嘗了白族的三道茶,體味了一下先苦後甜再回味的意境,還能在中途去南詔風情島,看看白玉石雕的大佛像。從風景上看,洱海與滇池相似,不過是一個寬闊的大湖。

下午去的蒼山,原以為也不過如此,沒想到卻給我們一些驚喜。從感通索道上山後(蒼山有兩個索道,一個叫蒼山索道,在古城北門不遠,單程40,雙程60;感通索道在蒼山索道的南邊,單程50,雙程80),先向左走,來到清碧溪,不曾料到那水色竟是如此清澈明淨;後向右走,跋涉了一段“玉帶雲游路”,很好聽的名字,路也修得很好。這條路是沿蒼山半腰修建的,與蒼山和洱海的長度都差不多,可以遠遠望見洱海。一路上空氣清新,植被豐富,有時雲霧繚繞,恍惚間就像走在天路上。可惜時間和體力不夠,我們只走了一段就折回來了。

從蒼山上下來,我們此次的行程也算基本完畢了。吃完晚飯,坐上火車,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可能是因為累了,這是我在火車上睡得最好的一次。

10月4日,清晨到達昆明,從火車站趕往機場,呆呆地在機場坐了一上午,中午起飛回到北京。


精選遊記: 瀘沽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