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今天是在西安的最後一天,(好快哦),索性睡到自然醒。起來後先決定購物,出來買些地方特色回去孝敬父母這是慣例,兩人來到北大街的家樂福,買了一車東西,才150多元,好便宜。也是,您說這石子餅能有多貴?吃一塊還不叫人管飽?:)西北的糕點來一些,龍須糕看著不錯,不知味道如何?(結果出來了,好吃,我老爸兩天就把它報銷了)原來西北的糕點看上去大塊的,很粗獷,其實味道真不賴,應了無錫一句老話:有卻(吃)莫(沒)看相。
中午時分,ET將行李寄在火車站,RF則留守聯系退房,然後兩人約在鼓樓廣場邊上的麥當勞碰頭,然後去參觀清真大寺,ET這會知道了清真大寺長啥樣了,什麼叫入鄉隨俗,什麼叫中華文化,真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ET見過好些個清真寺,都是圓圓的頂,頂上再豎個尖,典型的伊斯蘭建築風格,但在西安清真大寺,你看不到!你會誤以為自己是在一個江南私家園林裡,好像無錫的寄暢園,蘇州的留園,紹興的沈園,再不就是寧波的天一閣,一個完全融入了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的清真大寺,無論從外部結構,布局,廊檐,鬥拱,還是浮雕,鏤飾,無不浸透著中國漢民族的特色。宗教這個在當今世界許多地方還是引發戰爭的因素,在中國卻是民族融合和諧的像征。
再次強烈加一句:美國佬,閉嘴吧!
羊肉泡饃是西安名吃,對同盛祥深深的失望之余, ET不免對羊肉泡饃的真實滋味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個傳承了兩千年的小吃,如果真是同盛祥那樣的滋味,他的生命力令人懷疑,而中國人的口味更使人困惑,如此這般還能造就美食天下?所以ET和RF從清真大寺出來就決定要找正宗回民吃的羊肉泡饃。聽出租車司機講過,他們都是到回民開的小店裡去吃的,又便宜又好吃,於是兩人來到了昨夜走過的小街,北廣濟街,進了一家回民開的小店,(其實這街上的店都是回民開的,教義嚴格的伊斯蘭教眾是不飲酒的,謝絕酒水表明主人是嚴格而虔誠的伊斯蘭信徒),兩人還是要了兩碗羊肉泡饃,照舊是一碟糖蒜,一碟辣子,店家問我們要普通的還是“有汁的”?普通的6元,“有汁的”10 元,ET想了想,就“有汁的”吧,到底是正宗回民的好,同盛祥就不曾這樣問我,你聽聽,“有汁的”,多好,一聽就流“哈拉子”。不過ET一邊付錢,一邊隨口就問了店家一句:“您說有汁的和普通的有什麼區別嗎?”店家答:“有汁的就是把饃用刀切成一小丁一小丁。”ET一臉茫然,連忙看人家的菜單,這才明白店家說的“有汁的”的原意是:優質的。哈哈。。。。。。RF在邊上強烈鄙視著!
羊肉泡上來了,第一眼就給兩人喜悅,一樣的一大碗,羊肉蓋在上面,明顯多過於同盛祥,嘗一口,鮮!饃,有嚼頭,不似同盛祥的一碗糊糊,ET一口氣風卷殘雲,碗底朝天,好東西啊!又好吃又管飽!記得店名哦,北廣濟街129號,劉老三牛羊肉小炒泡饃,店主厚道,告訴ET,這裡的泡饃不說最好吃,但一定正宗入味,否則這裡坊前坊後,街坊鄰居都會說劉老三的泡饃不好吃,我還怎麼開店?誠然!
帶著滿足和回味,ET和RF踏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