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國海天之旅-普陀山2日游

作者: 呼吸快樂的雙魚

導讀從普陀山回來,一直困擾在繁忙的工作和愛人的責備中,花了好大的精力去彌補,拖了整整一個星期才開始寫游記。去普陀山可以說是今年做的最隨意的一個決定,周一那天,同事問要不要去普陀山玩,而我剛好要到上海出差到周四,決定請一天假,陪她去逛逛。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文殊的則在五台山,峨眉山五一剛剛去過,緊接著又來拜觀 ...

從普陀山回來,一直困擾在繁忙的工作和愛人的責備中,花了好大的精力去彌補,拖了整整一個星期才開始寫游記。去普陀山可以說是今年做的最隨意的一個決定,周一那天,同事問要不要去普陀山玩,而我剛好要到上海出差到周四,決定請一天假,陪她去逛逛。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文殊的則在五台山,峨眉山五一剛剛去過,緊接著又來拜觀音,看來真是與佛有緣。鄙人不信佛,但對於佛教歷史卻非常感興趣,平時有機會會找幾本書來看看,此次剛好順路,於是不假思索的就應下了。因為從來沒有在海上做過船,覺得挺有意思,從上海到普陀山7點20出發,早上7點到,整整一夜時間,還可以省去一夜的住宿費,感覺還蠻劃算。我們住的是3等A,161元(¥2保險),床鋪算是干淨,洗漱間衛生條件很是一般,但還沒有讓人難以忍受的地步。房間是8人床,像是回到了學生時代,可惜,現實社會畢竟不那麼近人意,兩堆中年人開了牌局,吵吵鬧鬧不說,還抽煙,我和N都受不了煙味,勸阻也無濟於事,只好阿Q般地互說了目前中國人普遍素質差,聊慰一下心裡的不平衡,這一夜自然沒能休息好。早上很早就有人在甲板上吵鬧,可惜我沒有太注意,等起來洗漱完已經快六點,慢慢悠悠得到甲板的另一面時,太陽已經曬屁股了,今天是個不錯的天氣,可惜錯過了海上日出。由於事先聽人介紹了普陀山的早餐又貴又差,自己買了很多吃的,簡單吃了些東西。到普陀山西山碼頭七點整,上了島買了門票(110),然後花2元買了張地圖,事實證明,這是性價比最高的一件商品。出了檢票口就看到一大隊人在排隊尋覓潛在的房客或者是需要導游的游人。出發的時候給網絡上介紹的鄔雪萍鄔大姐打了電話,定了一間標房,¥150的價格不算便宜,晚上帶我們去吃海鮮,價格反倒比別人貴了許多,真是不值。房子在紫竹林龍灣新村,這裡家家戶戶都開家庭旅館,把行李放進房間的時候,透過窗子看到了南海觀音的側身像,不是很清楚。很快的衝了個涼,換了套衣服,花15元買了一袋香,回到碼頭去趕8點去洛迦山的船,每人49元(船票¥37,門票¥10,保險¥2)。洛迦山位於普陀山東南約5.3公裡處,傳為觀世音菩薩發跡、修行之聖地。《華嚴經》載:“於此地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作《觀音大士贊》雲:“南海海深幽絕處,碧鉗嵯峨連水府。號名七寶洛迦山,自在觀音於彼住……”。普陀洛迦融為一體,有“不到洛迦山就不算朝完普陀”之說。從碼頭遠望洛迦山如一尊大佛安詳地仰躺在煙波浩渺的蓮花洋上,頭、頸、胸、腹、足均分明可辨,故有“海上大臥佛 ”之稱。到洛迦山的船不是很多,8點,9點,下午3點各一趟,回來的船也是只有幾班,所以行程頗為緊密,還好洛迦山不是很大,一路香道過去,原路返回,也就1個半小時左右。伴著一路的佛歌,鄙人佛性較淺,不知不覺被催眠了,約40分鐘到了碼頭。沿著洛迦山香道一路往上,左右兩側都是茫茫大海,回頭遠望是普陀山勝景,前面是一片蔥翠,很是雅致。上到半坡是一個土地祠,現略過了,直接上山。一路石階上去感覺空氣非常清新,到了第一座彌勒佛殿,牌坊後是高聳的五百羅漢塔,雕刻了羅漢、觀音的佛教故事,兩側是飛天的精美浮雕。往前是伽藍殿,但供奉的卻好像是關帝,幾個惠安裝束的女子在佛像前虔誠的跪拜祈禱,他們發髻上都有一個精致的小梳,碎花圍巾勾起面龐,穿著帶雲紋的民族服裝,艷而不俗。沿路下去有觀音故事碑廊,圓通禪院、大悲殿、大覺禪院、圓覺塔、四十八願塔,其中在大悲殿有一座很大的觀音臥像,顏色素雅,站在其像前,剎那間人覺得很平靜。一路樹木滄桑古老,都是有幾百年的樹齡,在大覺禪院附近有很多桑樹,結滿了桑果,於是和N小姐一邊摘一邊吃,很是開心。趕到碼頭不一會有開船了,可能是昨晚沒有休息好,回去的路上又睡著了。看了看地圖,決定沿著普濟寺方向的山道一路走過去,沿途很參天古樹,好幾百年的歷史。山路的石階非常精美,走幾步就有一些花卉石板,有意思的是有很多“樸樹”。半路上有一個很小的土地廟,裡面供奉著各種各樣的觀音、關帝神像,大約有30、40個。經過“大小官員下馬碑”,前面就是普濟寺。普濟禪寺與法雨禪寺、慧濟禪寺並稱為普陀山三大禪寺。普濟禪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華山南、靈鷲峰下,是供奉觀音的主剎。全寺占地37019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5289平方米。寺內有大圓通殿、天王殿、藏經樓等,殿、堂、樓、軒共計357間。大圓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稱“活大殿”,供奉著高8.8米的毗盧觀音。普濟禪寺的前身為不肯去觀音院,創建於唐鹹通年間,後宋神宗於1080年將其改名為“寶陀觀音寺”,專供觀音菩薩,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間,御賜“圓通寶殿”匾額,指定普陀山為專供觀音的道場。面對著普濟寺的是一面“自在觀音菩薩”牆,黃牆黑瓦顯得非常古樸凝重。寺前就是建於明代的海印池,池水為山泉所積,此時為6月初,池中還未見荷花。池面共有2座拱橋,一條平橋。中間平橋的橋頭處有雍正九年的漢白玉御碑,左側是永壽橋,建於明萬歷年間,上有40首活潑可愛石獅,池西為長堍橋,四端各有一龍首,逢雨則有雨水從龍嘴噴出,輕煙裊裊,縹緲空靈。(門票:5元)大圓通殿為普濟寺主殿,殿上供奉高達8.8米的毗盧觀音聖像,妙相莊嚴,觀照自若,頭戴毗盧天冠,天冠上有阿彌陀佛像,手結定印,為全山聖像之最。聖像後有一尊漢白玉觀音的側身坐像,體態豐盈,如超然出世,格外飄逸。寺外白玉蘭樹都開滿了花,花香混合著香火,有些醉人。“圓通”是觀音的代名詞,其意是“不偏倚,無阻礙”,圓滿通達。在佛教經典中,觀音是耳根通(一根通)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通。觀音菩薩能聽到苦難的呼救聲,便能眼觀,故名觀音。大圓通殿兩旁端坐著32座觀音應身像,展示了觀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份出現的各種形像。她們是:辟支佛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毗沙門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寒塞身、優婆夷身、長者婦女身、居士婦女身、宰官婦女身、婆羅門婦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邊樓羅身、緊那羅身、摩睺羅迦身、執金剛神身。再加上中間供奉的觀音佛身,共33身。普濟寺的齋堂是我遇過得最便宜的齋菜,每人才¥2.5,8人一桌,4菜一湯,菜不怎麼樣,米飯卻非常可口,很值得。寺門右側有些食肆,還有商業街,過去就是百步沙。所謂的百步沙就是一個海灣,因為要收費,沒有進去,沿著車路一直往前走,像兩個僧人問了路之後,一路前往,經過仙人井到了朝陽閣,朝陽閣往下有一條山路,看到懸崖下就是百步沙的一端,海水拍打著礁石,留下白白的一片,和黃沙,遠山,蔥翠,遠海構成一幅層次分明的圖畫。下到底部,有一個涼亭,亭子位於百步沙和千步沙兩個海灣的交界處,如同一彎鉤深入海中,和海極為貼近。巧得很,剛才遇到的那兩位僧人在涼亭處打坐,真是有緣。聊了一會,其中有位僧人說,人生在世,不做損人不利己的事,少做損人利己的事,孝敬父母,人生就是有意義的,打動了N小姐。千步沙延綿至少有2公裡,沙面很柔軟細膩,但踏上去砂不沾鞋,也不陷進去,很是好玩。而且有很多山泉水從山上流入海中,把沙灘隔斷,走一會就有一個,要淌水而過。我和N小姐穿著鞋子,跟白浪嬉戲,此時,太陽從雲端露出端倪,海風,海浪,沙灘,青山,還有隱約露出琉璃金頂的寺廟,一切都顯得很和諧,安寧。在沙灘上一個枯樹樁旁照了幾張自認為很Cool的照片,慢慢地往前走。那兩個僧人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超過了我們,邁著大步,一黃一青,逐漸變成了遠處的兩個點,已追趕不上。緣分真的是剎那間的事,短時間內幾次相聚,我想那位僧人的智語或許會影響N小姐一生。法雨禪寺又稱後寺,在普陀山白華頂左、光熙峰下,距普濟寺2.8公裡,為普陀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現存殿宇294間,依山取勢,分列六層台基上。寺門在東南角上,一進入就看到九龍壁,由60塊70釐米見方的青石浮雕砌成,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後有玉佛殿,後依次為觀音殿、御碑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門票:5元)觀音殿又稱九龍殿,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賜“法雨禪寺”額時,下發“拆金陵舊殿以賜”令,拆金陵城內琉璃瓦12萬張,仿金陵明故宮九龍殿蓋成。大殿台前三面石欄板上分刻著二十四行孝圖,取自元代郭居敬編撰的古今二十四孝子的故事(二十四孝子有:大舜、漢文帝、曾參、閔損、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陸績、唐夫人、吳猛、王祥、郭巨、楊香、朱壽昌、庚黔安、老萊子、蔡順、黃香、姜詩、王裒、丁蘭、孟宗和黃庭堅。)九龍雕刻十分精致生動,九龍殿內的九龍藻井及部分琉璃瓦從南京明代宮殿拆遷而來,藻井按古樸典雅的九龍戲珠圖案雕刻而成,一條龍盤頂,八條龍環八根垂柱昂首飛舞而下,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龍磚,正中懸吊一盞琉璃燈,宛若一顆明珠,組成九龍戲珠的立體圖案,造型優美,刀法粗獷,被譽為普陀山三寶之一。殿分7間,高22米,面闊35.35米,進深20.31米,面積近1000平方米。大殿內無一梁、一釘,堪稱一絕,是目前國內寺院建築中規格最大、建築藝術水平最高的佛殿。整座寺廟宏大高遠,氣像超凡;不遠處的千步金沙空曠舒坦,海浪聲日夜轟鳴;北宋王安石曾贊之“樹色秋擎書,鐘聲浪答回”。釋迦牟尼像後都有韋陀使者,據說韋陀是四大天王南方天王手下的24將之一,因其從“捷疾鬼”奪回釋迦牟尼的佛牙舍利,成為各院的護法,面對佛像而立,忠誠保護佛祖。

玉佛殿的月台上有古柏一株,蒼老勁健,西側植羅漢松一株,圍粗3米多,頗為罕見。玉佛殿原供有清光緒八年(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禮佛,途經緬甸時請得的釋迦牟尼玉佛像一尊,像高2米,玉色皎潔,雕琢極工。後來被毀,現在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從北京永樂宮移來的。玉佛笑閉雙目,雙耳垂肩,雕刻非常圓潤細致,發式和服飾都有別於一般的觀音像,比較男性化。據說觀音最初傳入中國的時候還是男性,同文殊、普賢一樣,後因為其普度眾生、有求必應的慈祥形像,被許多婦女請入閨房,從而逐漸改變形像。從法雨禪寺出來就直接往右上山去惠濟寺(錯過了楊枝禪院,很想去看閻立本的所作的,被譽為“普陀山三寶”之一的“楊枝觀音碑”,只能下次再去參拜了),一路上去,有很多朝聖者三步一叩首,還有的磕長頭,那種虔誠和決心讓人欽佩不已,尤其是有許多年輕人,帶著護膝和手套,也在磕長頭上山,精神可嘉。和N小姐互相鼓勵著,半路經過“海天佛國”的石刻,爬到佛頂山頂時,已經透了一身汗,山風一吹,如同進了冰窖。經過一條密布遮天的不滿青苔的石板路,幾經轉折,看到一塊寫有“佛頂頂佛”的大牆,走下去幾步,就是觀音堂。由於此行的目的不是拜佛而是觀景,而且各處的寺廟都大同小異,看了看就出去了,倒是堂內四壁鑲嵌的唐宋元明清五朝名畫家的傑作123尊石刻觀音像,已經經歷了上千年的變遷,其中很大部分都已經模糊不清了,但依然可以看得到線條流暢,觀音像婀娜多姿,端莊自然。站在畫壁前,似乎看到了千百年來熙熙攘攘的香客,在此虔誠的拜佛求經,向觀音大士求天下一切可求之事,歷史只不過是一瞬間。寺後栽種著一棵“鵝耳櫪”,據說全世界僅此一棵。下山已經快5點了,原本還想搭車去梵音洞,但司機告訴我們去了之後就會不來了,路途甚遠,而道上的車6點不到就收工了,只好作罷,坐車回了紫竹林,去不肯去觀音院。據歷代山志記載,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鍔從五台山奉觀音像回國,船經普陀洋面受阻,以為菩薩不願東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張姓居民供奉,稱為“不肯去觀音院”,是為普陀開山供佛之始。寺廟剛修葺一新,雖整潔氣勢磅礡,但總覺得缺少了一些古韻,沿路下來的一條黑瓦黃牆的長廊倒是很有一番景色。紫竹林景區5元(含不肯去觀音院、潮音洞)廟門外就是一處懸崖,曰潮音洞,巨大的礁石已經被海浪拍打成了圓滑的紅褐色,在這裡觀濤很是讓人驚心動魄。渾濁的海浪孕育著一股巨大的能力,如同耍太極般,緩慢推進,然後勁十足的衝向崖邊。初幾次,氣勢較為平緩,每次湧起都只是量的沉積,潮水在巨大的石頭上流動,徹底的翻了個身,退卻時由渾黃一下子變除了無數個白泡,像是一個武士的臉,卯足了勁的,漲紅了臉全力往前衝,但遭遇到巨大的阻力,受了傷痛,口吐白沫,臉色也變得蒼白起來。退卻之後,卻不見其失望,一次又一次反復的進攻,一次比一次更加強勁,最後,如同千軍萬馬兵臨城下,幾股巨浪衝撞,飛出十幾米高。人站在崖頂往下看,那一大片白色浪花迎面而來,似乎就要把你拉下去,倍感刺激。但不管來者如何強勁,礁石依然是我自巋然然不動。然而,經過千百年的拍打和衝撞,海浪就是這麼一點點地努力,在岩石上留下了石洞、石縫,所到之處,都已經不見鋒芒。在此處觀潮,雖然簡單的不斷重復,卻讓人總有新的期待,久久不願離去。從中體會到的那份堅持,毅力讓人受益匪淺,同時也領悟人生的哲理和宇宙萬物的生存之道,真的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回到酒店,稍作休息,便去了老板娘表哥家開的海鮮酒店吃飯,2個人吃了140元,新鮮倒是滿新鮮,但數量很少,價格不菲,而且後來發現給我們的價格比別人貴了25%左右,真是覺得此地的人商業意識太濃厚,做人誠信不夠。吃完飯,和N小姐去沙灘散步,由於穿得很單薄,感覺很冷,走到沙灘中,看到有人在唱卡拉OK,每個人20元,但實在太冷了,還是早點回去休息了。一男一女共處一室,相安無事得過了一夜。第二天早上醒來,外面下著大雨,於是又繼續睡,直到9點才起來收拾東西,把行李寄存在客棧,去拜南海觀音像。南海觀音像坐落於雙峰山南端的觀音跳山崗上,地勢隨峰起,秀林蔥郁,氣順脈暢,碧波蕩漾。蓮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衛;雙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頻傳。身臨其境,如臨極樂國土,塵念頓消。立像台座三層,總高33米(像征觀音菩薩32身像+本身),其中佛像18米,蓮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積為5500平方米。佛像頂現彌陀,左手托法輪,右手施無畏印,妙狀、慈祥,體現了觀音菩薩“慧眼視眾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據說該佛像價值6千萬元,采用新型仿金銅精鑄,1997年農歷九月二十九日舉行開光大典時,現場人士捐出所有金飾為佛像貼金面,尉為壯觀。底層普陀山的各種傳說故事,還有捐資人的名字,據說賴昌星因捐資20萬而受菩薩保佑一段時間,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終究自作孽不可活,無法逃脫命運宿命。在雨中遠眺洛迦山,百步沙,朦朧中也有別樣風景。取了行李回碼頭,把門票明信片交給服務台的小姐,寫上對方的名字寄出,要是和我的愛人互相寄明信片,該多有情調啊!還有像南天門,西天景區,梵音洞等很多景點沒有去到,但我們絲毫不覺得遺憾,因為這會更讓人期待著下一次。從普陀山到寧波的快艇幾乎半小時一班,大約70分鐘到,我們坐的11點的快艇,1點20左右到大榭碼頭,然後又免費的車送到寧波汽車北站。打車去天一廣場,在365龍蝦飯店吃了十三香龍蝦,鮮的讓人想把手指都吞下去,吃得我的白色CK到處都是油點。本來想去天一閣,但時間不允許了,只好去了附近的天主教堂逛了一下,教堂的建築從外看像一座俄羅斯的城堡,非常的精美,內部的拱頂非常高,白牆,玻璃也是很簡單的色彩和圖案,不像在Cincinnati 看到的彩色聖經玻璃窗,較為簡捷,優雅。出租車在馳向機場的路上,我把自己扔到皮墊子裡,腿微微的有些酸痛,一切都是這麼的美。總共消費:水果,早餐 50+晚餐110+上海-普陀山船票 162*2 +門票110*2+房費 150+洛迦山 49*2+ 香火 15 + 普濟寺、法雨寺、惠濟寺、紫竹林、南海觀音 門票 52+車票 10 + 晚餐 140 + 水 10 + 普陀山-寧波 120 + 午餐 110 + 打車 50=1460, 平均每人 730元。



(海上日出)



(驚濤拍岸)


精選遊記: 普陀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