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日記(4)——松贊林寺黃昏時的松贊林寺在濃濃的宗教氛圍中散發著金色的輝煌,使我再一次陶醉在那令人痴迷的氣氛裡。五色經幡,金色法輪,白的牆,紅的頂,那種明艷與奪目把我心中最純淨與莊嚴的色彩渲染到了及至。隨手拿出門票,幾行言簡意賅的文字印入眼簾:迪慶••••香格裡拉噶丹•松贊林是藏區十三林之一,也是雲南省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公元1674年,五世達賴奏請清康熙皇帝批准後親自選址知道修建並賜寺名“噶丹•松贊林”。清雍正皇帝又賜名“歸化寺”。該寺在歷史上曾出過不少蜚聲藏區的高僧大德。在松贊林寺,突然想起多年前曾經讀過的北大教授趙鑫珊老師撰寫的《夢回香格裡拉》一書。還記得趙老師整本書都在“自然、人類、 宗教”這樣的主題之下描繪他所看到的美麗的香格裡拉。記得書中有張圖片,一個身披紅色袈裟的年輕喇嘛睜大好奇的眼睛通過攝像鏡頭看世界。“今天的松贊林寺,再也不會有那樣的一幕了吧?”想到這裡,我不禁啞然一笑。信步走在通往頂殿的石階上,不時回望腳下,那片錯落有秩的建築群竟和甘南地區的拉蔔楞寺有著太多的相像。在殿堂四周井然有序地排列著大大小小的僧人住所。一盆開在陽光下的小花兒,一扇洞開的小窗,幾個身披紅色袈裟的喇嘛,突然再一次讓我陷入到當年在拉蔔楞寺所感受到的那種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間親情冷暖相互融合,充滿人性光輝的氛圍之中。和以往一樣,每到藏區,每到一所寺院,我的神情總是不由自主地莊重起來。我放輕腳步,穿過清淨的佛門,一如走在通往心靈的路上。邁進殿堂,再一次目睹了那一派肅穆虔誠的場景,至高無上的佛祖在千盞酥油燈的輝映下,更顯安然與慈祥。望著酥油燈跳動的火苗,我深深地吸氣,那重重的酥油氣味仿佛讓我又回到了拉蔔楞和塔爾寺。恍惚中又好像回到了當年在去往黃龍的路上偶遇的山巴寺,看著我踏上窄窄的粗糙的木質樓板,扶著早以被擦磨得光潔可鑒的扶手,穿過空寂的回廊,虔誠地跪在了“活佛”的面前。“活佛”微閉著雙眼,手指輕捻佛珠,口中不停地吟誦著經文。突然間,仿佛有聲音來自天堂,如天籟之聲徐徐飄來,撞擊著我的耳膜。睜開眼睛,只見一尊美麗的觀音正向我微笑,雍容,安詳,和善。我長久地注視著她,感嘆著這份安詳和美麗。你看她那圓潤豐滿的面頰,承載著芸芸眾生對幸福的詮釋;那寧靜平和的秀目,傳遞著上蒼對人們美滿生活的祝福;那端莊寬厚的雙唇,傾吐著對人間美好的期盼;那高潔智慧的額頭堅定人們在苦難中去追求幸福的決心,一時間,我的心被無以言表的幸福充盈得滿滿的,滿滿的。“尊重生命,善待自己,心存善心,關愛他人,讓所有我愛的和愛我的人都健康幸福。”我雙手合一,低頭叩拜,向佛祖傾吐我的心聲。雖然我不是個佛教徒,也不會誦經說法,但,這並不能阻擋我去感受她的力量。正像當年在青海湖邊,在塔爾寺的門前,在甘南的拉蔔楞寺,望著綿綿無絕的浩蕩的朝聖隊伍,看著神情專注捏著酥油花的喇嘛,瞧著在朝聖母親的懷中吃飽了奶甜美睡去的嬰兒,凝視著他們用自己虔誠的身姿在環繞拉蔔楞3.7公裡的轉經長廊上築起一道對信仰追求的人牆一樣,我的心靈被打動了,或許,宗教的力量正是來自於此。走出氣勢恢弘的大殿,登上金頂,視覺豁然開闊,心胸異常開朗。舉目四望,藍天,白雲,田野,村莊,它們給莊嚴、肅穆、恢弘的松贊林寺傾注著生命的活力,用豪放與粗曠展示著香格裡拉的美麗與博大。

(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的金頂)

(香格裡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