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峽游記

作者: Cozamshen

導讀周末和同事們一起去了天台山的龍川峽景區和蛇蟠島,來回10個多小時的車程,對於二日游來說,確實有點長。周六清晨7點從上海出發,11點鐘到達嵊州,吃過中飯,竟下起雨來。車子在雨中向龍川峽景區出發,路隨峰轉,蜿蜒曲折,一面是山崖,一面是溪澗,最窄處,金龍客車勉強可以通過。我到現在還沒想明白,是誰如何進行交通控制的,為什麼沒有出現我一直擔心的兩車 ...

周末和同事們一起去了天台山的龍川峽景區和蛇蟠島,來回10個多小時的車程,對於二日游來說,確實有點長。周六清晨7點從上海出發,11點鐘到達嵊州,吃過中飯,竟下起雨來。車子在雨中向龍川峽景區出發,路隨峰轉,蜿蜒曲折,一面是山崖,一面是溪澗,最窄處,金龍客車勉強可以通過。我到現在還沒想明白,是誰如何進行交通控制的,為什麼沒有出現我一直擔心的兩車在路上頂牛的情況。一個半小時後,終於到達了龍川峽景區。雨不知什麼時候已經停了,大家迫不及待的進了山門開始登山。龍川峽景觀以登山賞瀑為主,至下而上共有大小瀑布六處,錯落掩映於如屏的青山崖壁之間,經這一場陣雨,正得妙處:樹木藤蔓,翠綠欲滴;溪澗泉瀑,更添聲勢。

沿著石階和棧道,順著山澗,攀轉崖壁,一路亭台岩瀑,各有典故。相傳這裡是唐明皇,李白,還有一個叫司馬子微的道人三人交游之地,時見題詠唱和,年深日久,難考其實,亦不深究,權為助興之資。山並不高,海拔也不過二、三百多米,懸崖絕壁卻不少,峭立如削,瀑布飛掛其間。此處的瀑布都並不寬,卻以高為勝,或一波三疊,或飛流直下,另有韻致。最高的一處,稱龍穿破壁,位於近山頂處,從八十多米高的垂直崖壁山,一股清流破壁而出,躍入深潭。走近至10幾米處,就有一陣水霧撲面而來,登時神清氣爽,暑氣全消。此瀑寬僅半米,水濺入潭中聲響並不太大,潺潺水聲中,隱藏在山石後的音響播放著的高山流水古曲隱隱可聞,仿佛伯牙真的隱於山谷中撫琴,並無造作之感,平添幾分情趣。

攀至山頂,竟是一座大壩攔起的水庫,三面依山,一面被高48米的大壩攔住,在山頂形成一個天池。這座大壩1969年始建,72年建成,采用一種獨創的漿築雙曲薄壁建築方法,使得這座高48米的大壩,平均只有3.3米厚,堪稱一個奇觀。水庫裡有竹排可以乘坐,由於水太深,傳統的竹篙被在頂端加了一個橫板用來向後拉水提供動力,“撐船”被變為“拉船”,十分有創意。艄公站在船頭,一邊“拉船”,一邊唱著山歌。青山環抱,碧水微波,令人渾然忘機。

下山的路,少了些迂回,也更陡峭了。大家看著腳下,在鳥鳴聲中一路回到山下,回頭看去,一切都隱於重山屏障之後,使人不免懷疑起剛才情靜的真實性,有大夢初醒,重回塵世之感。

走出山門,又仔細看了一遍門邊的對聯:“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信夫!何日更重游?

離開天台,趕往三門,在琴江山莊住了一晚。第二天上午乘渡船上了蛇蟠島。,這個景區還沒有開發完成,大家走馬觀花游覽了海盜村、野人洞,在島上用過午餐,就踏上了漫漫的歸程。周末兩日游雖然很累,浪費在路上的時間很多,但對於長年被困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人們來說,卻不失為一種極好的放松。


精選遊記: 天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