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春天的旅行緬甸篇——喧囂的勃固

作者: huihui9191

導讀離開仰光還了兩天時間,應該找個地方走走。結梯約的金岩石應該是比勃固更值得去的地方,那可是緬甸人民用智慧創造出的佛教聖地,有誰能想像出在陡峭的山頂把懸著的一塊大石頭上面修塔剎塔尖,混身塗滿金色,就引來了眾多教徒頂禮膜拜。可是那陡峭的山路和炎炎烈日讓人卻步,最後還是選擇了放棄,改去仰光附近的勃固。 勃固在仰光東北不到一百公裡,從東枝過來 ...

離開仰光還了兩天時間,應該找個地方走走。結梯約的金岩石應該是比勃固更值得去的地方,那可是緬甸人民用智慧創造出的佛教聖地,有誰能想像出在陡峭的山頂把懸著的一塊大石頭上面修塔剎塔尖,混身塗滿金色,就引來了眾多教徒頂禮膜拜。可是那陡峭的山路和炎炎烈日讓人卻步,最後還是選擇了放棄,改去仰光附近的勃固。

勃固在仰光東北不到一百公裡,從東枝過來就路過這個地方,沒有找到合適的旅游車,就選擇了去郊外的車站坐長途汽車。早晨退了房,寄存了行李,輕車熟路溜達到雪利金塔東南面的公共汽車站,43路車從這裡發車,終點站就是長途汽車站。緬文的43放在一起非常有趣,就像兩個小蝌蚪,一個頭歪向右邊,另一個斜向左邊。

來了一輛43路,售票員說這輛不是到車站的,指著正好後面又跟上的那一輛說是去車站的,並把我們送到那輛車門口,交代給車上的售票員才放心離去。車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車站,80K的車票真便宜,如果不趕時間的話,坐在車上游車河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到車站找到發往勃固的車,買票的開口要2000K一張,被順利搭乘公共汽車衝昏了頭腦,連想都沒想就掏出銀子買了兩張。等一個半小時後到了勃固才回過神來,就這一馬平川的幾十公裡路,咋說也不能要咱這麼多銀子呀,真黑。TNND,一不留神又上當了。

這座小城被高速公路貫穿,這條路也成了小城的主干道,幾乎所有的服務設施都集中在公路兩側。第一次沒有背著大包抵達讓人輕松不少,可是尾隨著兜攬生意的人總是如影隨形圍在左右怎麼甩都甩不掉,顧不上掏出書來確定位置,只好大步流星順著公路往北走,起碼還清楚那是皇宮古城和大金塔的方向。

正午的陽光把大地曬成了烤箱,沒走多遠就已經力不從心,兩條腿軟軟的像已經被曬化了,煩人的尾巴還沒甩掉。唉,算了,還是先找個旅館住下等太陽要落山時再出去吧。好找的幾家廉價旅館都在路邊,我們住進了攻略上首推的:Myananda Guest House 。

建築是新的,房間干淨,床鋪整潔,就小小動物較多,螞蟻成群結隊,蚊子防不勝防。空調冰箱電扇一應俱全,衛生間裡還有熱水器,就是老停電。窗戶挺大就是靠著另一堵牆只有狹窄的縫隙,沒有光線不透風,只有馬路上的喧囂和汽車高音喇叭聲從縫裡鑽進。這些優點都是看房間時看到的,缺點都是入住後發現的。

歇到3點出了門,去看城北兩公裡外的瑞摩都佛塔。這座表面鍍金的佛塔高113米,比仰光的大金塔還高,裡面藏有佛祖的兩根佛發舍利,是緬甸香客最多的佛塔,也是居高臨下俯瞰勃固的好地方。這座歷史上曾經多次被自然災害毀壞的佛塔,每次都被緬甸人民重新修建起來,最後一次1930年的大地震把塔身摧毀,42年又被政府和百姓共同出資修復,並越建越高。

過了小橋,經過大市場,來到岔路口,不知何去何從。有困難,找警察。路邊值勤的警察叔叔給我們指點了明路,走左手邊那條路,過了印度村一直往北就到了。村口有棵郁郁蔥蔥大樹,旁邊的學校靜悄悄的,好像整個村莊都午睡了。勃固歷史上最早的居民是是孟族人,後來不斷有印度移民過來,逐漸發展出印度村。看來印度這個今天的人口大國早就開始移民擴張了。

鑽出飯攤涼棚的村舍小巷,一條寬闊整潔的大馬路出現在眼前,金光閃閃的大金塔遙遙挺拔在路的盡頭,似乎在向我們招手。看著就在眼前,走起來就沒那麼輕松了,望山跑死馬,天太熱走得人困馬乏。路邊一個花園小院吸引了我們,院裡花木扶疏,大樹下還豎立著一架小巧的秋千。是清風傳遞了消息,把秋千的蕩漾聲送進屋裡,房間的鐵柵欄門吱呀一聲開了,出來個小女孩。

女孩紅嫩的小臉蛋上塗著兩團粉,靦腆的微笑中露出兩排珍珠般的小白牙,懷中還攬著一只名叫龍龍的長毛小狗。透過柵欄,屋裡深色的地板擦得锃亮,擺設著老式家具,牆上還掛著一片全家福和家人的生活照片,一看就是個殷實和睦的家庭。真想進去看看緬甸人日常起居,可是家裡大人不在,進去有點冒失,在門口跟孩子和小狗玩了一會就依依不舍告辭了。

傍晚的大金塔前廣場上,攤販已經開始支攤搭棚准備開張夜市了。順著登塔的台階一路爬上去,也沒見有人賣票,不知道是像書是說的過了5點半就不收票了,還是這個門不賣票。緬甸的寺廟都是四個門,只有一個門對游客賣票,如果不是坐旅游車去,就算想買票可能都找不到門。

站在塔基的平台上眺望,太陽一落山暑熱也削減了銳氣,被曬蔫了的城市似乎又打起了精神,大街小巷行人攤商開始蠢蠢欲動,燒烤攤也升起了縷縷輕煙。我的眼前逐漸幻化出關於勃固發源的傳說,遠古時期這裡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有一條狹長的陸地是神鳥的庇護所。後來海洋變成陸地,神鳥棲息的這塊陸地上升為山丘,被人們尊為聖地修了聖壇頂禮膜拜。古老的神話總是這樣講述著又一個又一個滄海桑田的故事。

為了找皇宮古城在小巷裡繞來繞去,最後才算在一個小街的盡頭找到了皇宮的大門,放眼望去一片闊野更像一個農莊,椰樹挺拔棕櫚婆娑,金色的宮殿隱現在綠樹從中。這是為了開發旅游新修起來的,門票10刀包含了勃固的所有景點,原來這裡也跟曼德勒蒲甘一樣搞起了一票制。

高速公路上徹夜的喧囂足以讓人精神崩潰,早晨我揉著浮腫的眼睛再也不想去看臥佛,收拾停當打起精神去小村轉轉,看看民風民俗。最好能找最受推崇的雪茄煙加工廠,看看工人加工方頭雪茄時靈巧嫻熟的卷煙技巧。

出旅館門左轉,繞過寺院後面就是一片村莊,古樸的沙石小路旁是樹蔭遮蔽的杆欄式竹木樓,縷縷炊煙後面總有個主婦在操持一家的早飯,男人嘴裡叼著旱煙蹲在院壩有一搭無一搭拾掇著農具。最快樂的總是無憂無慮的孩子,見到游客他們一點都不陌生,像歡快的小鳥一樣飛來圍在你身旁。尤其是在鏡頭面前,他們使盡渾身的解數,做出各種表情,拉出各種架勢。然後把忙活得汗津津的小腦袋湊到液晶屏前,看著各自的形像相互打趣。最攝人心魄的當然還是孩子們那清澈的眼睛,從中感受的都是純真無邪。

還沒找到雪茄工廠,就到了約好回旅館集合的時間,卷雪茄咱就別看了,反正在茵萊湖也看過了。回去收拾好行李准備退房,就見走廊裡來了兩個50多歲的女游客在看房。心裡嘀咕著:是台灣人,還是香港人?剛交完房錢准備出發,就聽見一聲探詢語氣的問話:中國人?心中一喜,原來是同胞。

這兩個背包客是廣東來的,華中師範學院的退休老師,比我們還大幾歲。從雲南出境,經老撾到泰國,又從曼谷飛到仰光,跟我們走了一條完全相反的路線。異國遇同道如同他鄉遇故知,大家唏噓感嘆一陣惺惺相惜,交換了聯絡地址和旅途信息就告別各奔東西。她們明天要坐東枝的車去茵萊湖,我們回仰光准備明天飛曼谷。

勃固沒有發車站,回仰光只能站在固定的地方截過路車。沒等一會停了一輛車下客,這回我學聰明了,上車後就使出了那句緬甸話問售票員:多少錢?600K。嘿嘿,又享受了一次國民待遇,一個多小時後回到了熟悉的仰光。



(勃固大金塔)



(皇宮古城大門)



(通往大金塔路上的和尚)



(村裡的孩子)



(街邊的房子)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