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的感受

作者: F99

導讀駕車的感受一九九三年,我在加拿大的時候學習了駕駛,有機會開車出去,離開大城市,看看大自然。能自己開車,自然要方便多了。這天,一位朋友從加拿大中部過來,在市內轉過之後,我們一起去看大瀑布。從多倫多去大瀑布的公路是一條很不錯的路。這天的天氣也格外的好,一路上很順。回多倫多時,我便想趁著交通情況比較好,試試車速。這是一輛克萊斯勒,出租的 ...

駕車的感受一九九三年,我在加拿大的時候學習了駕駛,有機會開車出去,離開大城市,看看大自然。能自己開車,自然要方便多了。這天,一位朋友從加拿大中部過來,在市內轉過之後,我們一起去看大瀑布。從多倫多去大瀑布的公路是一條很不錯的路。這天的天氣也格外的好,一路上很順。回多倫多時,我便想趁著交通情況比較好,試試車速。這是一輛克萊斯勒,出租的車都是很新,車況也是很好的。我到大瀑布去過多次了,對沿途的路也較熟悉,我選了一段路。為能在較短的距離盡快將車速提起,我著觀察路況及交通狀況,並有意放過一些車輛,以期在我前方的車輛開得遠一些。這時還不到交通的高峰時間,路上車輛也不是很多。我開始加速,車速從每小時一百二十公裡慢慢加快,超過了不少的車,我看看速度表,指針已指到一百八十公裡。我穩住了車速,行駛了一會兒,又超過了幾輛汽車,我便將車速慢慢降了下來。這是我在加拿大學會開車以來最快的車速了。過了一會兒,我們停下來,在路邊看風景。小臧看著一輛輛奔馳而過的車子,說道:“坐在車裡沒覺到,我願意感受那種風馳電掣般的速度,那是一種高速的動感,而這是靠我們控制機械的運動才能體驗到的一種高速。

憶起在加學車,還是經幾位朋友相勸多次,才讓我動心,與他們一起學習的。起初我的顧慮很多,一是在加時間短,怕來不及,二者我自認自己各個方面的運動技能差一些,怕動動不協調,自然會影響駕駛汽車。誰知一學競上癮。當我通過了理論考試,可以實地駕車學習駕駛時,坐在駕駛座上的感覺非常好。後來,通過了考試,拿到了駕駛證,可以自己駕車了,我說,駕車行駛在公路上,特別是當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時,人與車,與路,與整個路上的車流融為一體,就好像是滾滾流動著的社會整體的一部分,那種感覺確是好極了。

在加拿大學習駕駛並不難,交通理論考試通過了,就得到一張學習駕駛證,只要有一位持有正式駕駛證的人在旁邊,便可以駕車上路了。又學習了機動車的一些常識,就與駕校的師傅約好時間,由他來實際教練了。他將車開到我家門口,就坐到副座上,由我來駕駛。他何以如此放心,原來他的腳下還有一個剎車聯動踏板。最初,我還是比較緊張,師傅不時用手幫我正正方向盤,過了一會兒,我不那麼緊張了,也就能自如駕駛了,師傅還不住地稱贊。這樣學了幾次後,我們就開始請朋友租來車子練習,准備考試。租來車子後,大家輪流開,人歇車不歇,幫我們練車的朋友也不能歇,他要一直坐在副座上為我們護駕,直累得他腰酸背疼。我們好感激他,請他吃飯,吃西瓜。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拿到了駕駛證。於是,我們幾乎每個周末都約好了,租輛車子出去玩,租車費和油費,大家來均攤,駕車的人可以不出,因為駕車也是付出了勞動,同時也是比較辛苦一點的。最初,多是由我開車,因為我拿到駕證早一點,所以,我不用出這份錢。後來,有駕證的人多了,大家就均攤。就這樣,多倫多市附近幾乎能在當天返回的地方我們差不多全游玩過了。而且,我出去玩,有時盡管又駕車又玩,但並不覺得累。似乎這一點也養成了習慣,從此,不論駕車到哪裡,從來不覺累。

加拿大幅員遼闊,自然風光是很美的,我們常在周末出去。有時也走到人跡罕至之處。常常走到密林深處,以至於要倒車出來,這時就要很小心,不要將車劃了。但有一次,還是將車劃了幾條細小的痕跡,從樹林出來,擦了擦車子,還好,痕跡不見了,只因痕跡極其細小。還有一次,要上一個很陡的坡,坡上長滿了草,坡度也很大。幾經嘗試,都因太滑,沒能上去。就在我們要放棄的時候,我突然想出了一個方法。我避免將車子直接開上去,而是走斜線,成之字盤旋上升,終於上去了。登高一覽,真是風光無限,藍天下,大平原上,郁郁蔥蔥,可謂賞目怡神。下來時,又要費神,先選好了下面的一處很小的坡,對准它慢慢開下去,盡管很幔,還是有一股衝勁,小土坡起了減速的作用,車子停在了小土坡上。

在加拿大的時間真是一晃而過,我乘飛機飛了二十多個小時,又回到北京。朋友來接我,出了機場,一上高速路,路上的車簡直是沒有規矩,有壓著線走的,有連轉向燈都不打就左拐右拐的,這種開車法,可是在加拿大見也見不到的。後來,我悟出了這麼個道理,為什麼在國內開車要累的多,又有那麼多專職司機,因為在這裡開車,除了小心不要撞了別人之外,還要時時提防不要被人撞了。所以,在這種環境裡開車能不累嗎?

開車,要有一種特殊的責任感,不單是個人的安全,還有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只要是在開車,所有有關安全的條條款款,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在加拿大學到的,就立刻成為我的戒條。有一次,我開車將要通過路口時,一位婦女懷報一個孩子,還領著一個孩子,走到了我的前面,我便停了下來,讓她 先過去。這就耽誤了我過路口,信號燈變了,我便停住了車。而我的車子的一半已經過了停車線,交通警察要了我的駕駛證,要我停好車來找他。我回來後,他問我知不知道為什沒收了我的駕駛證,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你為什麼在紅燈亮時還開過了停車線。我對他講,你在台子上看到了,那位婦女領著孩子過路口,所以,我讓她先過去。我還說在開車時,我是將中國的和國外的交通安全全都記著的。他見我說的很認真,態度也變得很隨和,又和我說了些別的,說是很高興和我認識,交個朋友,聊一聊,我說可以,但現在不行,我還要去辦事,以後有時間再聊吧。我認為這個年輕人注意執法,同時也通情理。

回到北京後,當我還是剛剛熟悉了辦公室的那輛豐田車,司裡有個活動,事後要我送司裡的老同志回家。正好是下班的高峰時間。最初,還是有些緊張,畢竟車上坐著的是一些老同志,千萬不能有什麼閃失,而且,還要開得穩一些。我開著車,逐個將大家送到家,天已黑了。雖然辛苦一點,但也確實是個鍛煉。再一次是我剛到杭州,特辦組織活動歡迎我來特辦,開車上了鳳凰山,雖是歡迎我初來,卻也是有我開車。於是,全特辦的人,坐著一輛由一個剛來杭州,路也不認識的人開的面包車上了鳳凰山。對杭州的路不熟。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指路,行車在有山有水的路上,應是很愜意。但起初,我可是只顧駕車,不敢分神觀什麼風景的。走了一陣兒,也適應了車子和路況,才可以輕松地駕車,車外,遠遠近近的風景確實不錯。

江南的山與北方的山自是不同,到處都是郁郁蔥蔥的。走在山路上猶如在畫中一樣,自然也就不感覺累了。我走過的比較險峻的路要算去天荒坪蓄能電站的路了。天荒坪,聽這名字,若說是一座山,好像可以想像得到其孤突荒涼地矗立在天之一方。確實,沿著陡峭的盤山路上山時,周圍的山峰全為綠色所遮蓋,竹林隨風擺曳,郁郁蔥蔥,唯獨此山光禿禿的,因開山築路,劈開的岩石有時陡峭的似蓋住了天。山路很陡,急轉彎是一個接著一個,所以要常常按喇叭,陣陣喇叭聲在山谷間回蕩,很是清脆響亮。開著車窗,吸著山裡清新的空氣,遠離城市的浮躁喧鬧,真希望就這樣一直走下去。十幾公裡的路相當不錯,全是混凝土路面,護欄也很好,聽路邊施工的人講,這條路的造價可高了。

山頂上好像是一個火山口,人們就利用它,修成了水庫。因為是用瀝青鋪設,所以成了黑色,我們教它大黑鍋。該蓄能電站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庫蓄滿了水,白天放水發電,水也就流到了下庫。到了晚上,將水泵上來,次日再發電。所以,這叫蓄能電站。為了好好看看這口大黑鍋的全貌,我開著車沿還正在施工,到處堆放著物料的水庫邊沿走了一圈。路過一個工地時,一根鋼筋纏繞在車子的前軸上了,任怎麼用力也拉不下來。這時,我的瑞士軍刀派上了用場,我仰躺在車下,用它將鋼筋鋸斷了。再看軍刀,鋸齒也被磨得不那麼鋒利了。出門上路,一些必備的東西是會有用處的。

駕車在路上,特別是在從前沒有走過當地路上開車,就需要有地圖就要會看地圖。在加拿大時,到一個新的地方,我總是要先買一本地圖,要去哪裡,先研究一下地圖,有一個行車路線。這樣,可以避免走冤枉路,從而節省時間。所以,養成了習慣,每到一地,先找書店買地圖。記得,有一次在浙江安吉,沒有買到當地的地圖,正巧,飯店裡有一張地圖。我就借了過來,請服務員復印了一張。還請她幫我將幾張復印好的地圖粘接起來。當時,一位來此施工的外賓也在商務中心接收傳真,我和他聊了幾句,知道他們就在天荒坪電站施工。那位小姐幫我弄好了復印的地圖,也沒有向我收費,當時我也沒注意到,後來想起,她當時填了張條子交給了那位法國人,可能將費用記到了他的賬上。這張復印的地圖幫了我很大的忙。有時,偶爾翻檢收藏的紙張,見到這些地圖,便憶起在當地的故事,當地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及所見所聞便又映在眼前。

我願意聽著音樂駕車。不論是在城市的道路上,還是在城外的高速公路上,依心境選聽不同的音樂。這也是一種感受。在高速公路上,節奏快速而有利的進行曲,似催人急進的號角,車也隨著樂曲的快速音符,輕快地急馳。在市內,在道路復雜或堵車時,聽一曲悠然的曲子,盡心欣賞音樂,不去管它堵車走不動,也能讓心情靜下來,沉浸在美好的旋律中。還有一些很能打動你心靈的音樂,新潮的如電影中愛情主題歌,真是可以說蕩氣回腸,邊駕車聽音樂,邊為主人公的經歷磨難折嘆。中國的愛情故事如,其曲即有充滿歡快、親情的幸福氣氛,又有滿是委婉、凄楚、悲愴的反抗精神,而最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激昂的結尾部分也是非常感人的。這一只古曲,凄楚、蒼涼人生的寫照,我感慨主人公的身世,但是它又有低沉中帶著剛強,奮而昂揚向上的精神的抒發。我覺得,這支曲子不只是具有蕩氣回腸,還有扣人心弦。人有說該曲太低沉,我獨不這麼看,他讓人感嘆主人公的悲涼身世的同時,又讓人向往光明,引而向上,向前。很多曲子是我非常喜歡的,有莊嚴恢宏的交響樂,有寧靜如清泉的小夜曲,還有歡快活潑的波爾卡,但在某些時候,最讓我欣賞的還是,這只曲子,我有好幾個版本的錄音帶和激光片。

在高速公路上駕車,按照規定行車是必須的,但是漫長的路,特別是一個人時,這路就顯得格外長。也就難免跑得快一些。那一次在高速公路上,路上車很少,我試著加速,將車速開到二百公裡,超過了一百八十公裡我的時速記錄。當然,過了一會兒,就減了速度,維持在標准的巡航速度上。這時,音樂便是最好的相伴。

在參與歐盟援藏項目的考察時,來到了這世界屋脊。這地方跑著的都是很好的車。我發現在拉薩市內,車都跑得很幔,車距也很大。起初,我以為可能是這裡海拔高,缺氧或會使大腦反應慢的緣故。其實不然。我們到日喀則去考察,路上的車開得都很快,有的很快就超過了車上的限速警示,車上的外國專家聽到超速警示信號,便探過頭去觀看。從日喀則返回拉薩的路上,也過了那些崎嶇的山路,我開了一段路,主要是想感受一下在高原地區駕車。開的是豐田陸地巡洋艦,車子很大,開起來很輕松,幾乎有些飄飄的感覺。

駕車畢竟是在操縱機械和速度,所以應該謹慎小心,遵守規章,注意安全,這與人與己都是有意無害的。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