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那段時光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我依然常常想起哈爾濱。起初對於哈爾濱的印像也僅限於中央大街,聖•索非亞教堂,大列巴和冰雕。然而所有這些只是沒去過哈爾濱的我的一種狹隘觀念。

(哈爾濱的標志建築——聖。索非亞大教堂)
一剛到哈爾濱,是2006年的2月底,當時氣溫預計的並不低,零下十幾度而已,而且我也沒覺得怎麼冷。一路上都在驚訝,滿大街的商鋪和地下通道的入口都用厚厚的棉毯層層的包裹著裡面溫暖的空氣。一層,二層,這些厚厚的門簾子每次都重重的敲打著我這個從南方過來的陌生人。也許是哈爾濱人生怕一點點的熱度會被帶到外面的寒風蕭瑟中,也許是怕外面的寒冷會破壞屋裡融洽的熱鬧氣氛吧。惟獨我這個異鄉人和這重重的門簾子過不去,誰讓我老跟著別人走在最後誒撞呢。二哈爾濱人總是熱情的,他們會使勁的招呼你,不管是去飯館,還是到商店,那怕只是問路這一點點的小事。我坐在旅館的窗前,有時候會使勁的觀察一會兒路上的行人,個個行色匆匆,著急的趕路。騎自行車的,趕公交車的,被厚厚的衣服和圍巾重重包裹的小孩,賣糖葫蘆的青年。似乎真正在這個城市生活的人們不像我們般享受這樣的寒冷溫度。紛紛逃一樣的從一個封閉的空間躲入另一個封閉空間。屋裡和窗外簡直是天壤之別,暖氣片熱的我減了一層又一層。快趕上我在深圳穿的了。三早晨起來,鼻子有點疼,照鏡子一看,竟然嚇壞了,怎麼成紅鼻頭了。越想越奇怪怎麼會如此,我並沒怎麼覺得冷呢還。於是一整天,帶著悶悶的心情出了門,到了門外,輕松多了,個個捂的嚴實,根本看不出來,而且,紅鼻子不止我一個。:)(回程的途中可慘了,到了深圳鼻子竟然褪皮了)哈爾濱讓我不開心的僅就如此,更多開心的是可以一根接一根的吃糖葫蘆,雪糕,還有棉花糖。馬迭爾和華梅西隔著中央大街,一元一根的雪糕我吃了有6根。這裡的人們似乎都沒有什麼禁忌,大冬天在中央大街上啃著幾根冰棍根本沒人多看你兩眼。哦!想念心愛的雪糕糖葫蘆。四一踏上中央大街時就被那街面吸引了,那時身邊並沒有導游介紹這條大街的歷史,只是覺得它十分別致,路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兩旁是顏色鮮艷的俄羅斯建築。紅的,白的,藍的,綠的,仿如一個個宮殿,讓我這個沒怎麼出過國的人突然間對俄羅斯建築學感了興趣。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你會很容易分辨出樓宇間的歷史。一些比較出名的舊建築都會標出它的歷史和他的故事。幕然間看到一座1922的商店還被維護的如此之好,一時間頗感嘆時間的流失和人間的滄桑。有種物逝人非的凄涼感受。其實哈爾濱是作為殖民地發展起來的,而中央大街恰好就說明了這個事實,一座座延續多年的俄羅斯風格商店和皮草行正在中央大街上把這個城市的滄桑娓娓道來。五紅色的磚牆,綠色的穹頂,加上金色的十字架,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這就是聖。索非亞大教堂。白天的教堂,熙來攘往,人聲鼎沸。夜晚,昏黃的燈光下,它更似一座古堡,莊嚴,肅穆。據查,索非亞是典型的東正教堂。在此之前我對東正教並不了解。只是在認識了索非亞的歷史之後,才了解到東正教的起源和基督教的淵源。如今再回憶起它浮現到腦海中的並不是畫面,而是閉著眼睛,充斥在耳畔那帶有異國風情的音樂聲。我在教堂外的廣場上呆站了很久,看著它,想著它的歷史,聽著他的音符,感受它的詳和與聖潔。屋頂上總有一群群的鴿子時不時圍著教堂飛翔,還呱呱的叫著,一個個黑色的小影子印在了那些斑駁古老的牆壁上。索非亞教堂頂上的藍天總是那麼的藍,像清澈的湖水印在每個聖徒的心中。尾記短短的一個月哈爾濱之旅耗盡了我苦心積攢了一年的年假,然而每每在途中的收獲與快樂又是無人能夠訴說和理解的。旅行是一種毒品,更似一種奢侈品,每每提起辭職去周游的夢想,又總被現實的無奈衝擊的沒了影蹤。好在還有這些美好的回憶伴隨著我每天的OFFICE苦悶生活。真想念哈爾濱的生活,無拘無束無憂無慮。有時候坐在電腦前發呆,會突然的想到自己一人站在松花江面上,只有一個人的世界那種純粹和陶醉。。。。。。

(中央大街)

(殘破的冰雕)

(我愛吃冰棍)
更多圖片在我拍的哈爾濱http://photo.***/photos/angelshenzhen/347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