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歌且行——吳哥行記(三)

作者: 漂漂天使魚

導讀第三天,與女王宮的約會,觸碰延續千年的脈搏(2006-5-2)今天的行程主要是游覽吳哥的大圈,但第一站,我們還是放在了吳哥寺,這幾天的早晨,我們都在吳哥寺度過,今天,我們想登上神殿的最高一層享受第一縷陽光,早早起床,早早出發,陪伴我們的還是SAME,不經意地,已經喜歡上了那條長長的林蔭道,抓緊在車上的時間,向身上塗抹著防曬霜和驅蚊水,事實證明,正確的 ...

第三天,與女王宮的約會,觸碰延續千年的脈搏(2006-5-2)今天的行程主要是游覽吳哥的大圈,但第一站,我們還是放在了吳哥寺,這幾天的早晨,我們都在吳哥寺度過,今天,我們想登上神殿的最高一層享受第一縷陽光,早早起床,早早出發,陪伴我們的還是SAME,不經意地,已經喜歡上了那條長長的林蔭道,抓緊在車上的時間,向身上塗抹著防曬霜和驅蚊水,事實證明,正確的防護非常重要,到了吳哥寺,顧不得欣賞吳哥晨間的風景,衝衝地向神殿進發,從情人梯登上神殿後,發現上面只有兩三個人,鳥瞰整個吳哥正在睡眼朦朧中醒來,不時飛來一只小鳥,好奇地打探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心情頓時非常平靜,短短的一段距離,卻好像已離塵世千年,天堂可能就在不遠的地方,或許我們身處的這就是天堂,太陽從遠方的叢林中慢慢露出了頭,偷過窗檁射進了一縷陽關,站在暖黃的晨光中,如同一次曼妙的沐浴,給坐在窗台上的老婆照相時,看著取景框中被晨光包裹的美麗的妻子,心中不禁一陣漣漪,旁邊的小仙女造像微笑著看著我們這對俗世中的男女,吳哥的晨光,我終於如約的觸碰到你,而這次,我不是再是看客。從吳哥寺出來後,我們決定再到沿途的巴戎寺看看,昨天囫圇吞棗式的觀賞,讓今天都還心癢癢的,腦海中還不時浮現那些神秘的微笑,由於今天過來得早,巴戎寺的游人並不多,只有幾個人穿行在塔林之間,迎面過來兩個和尚,我們相視微笑致意,其中一個和尚用英語友善地問我們是不是從中國來,心裡非常高興,最討厭就是在國外被問是不是日本人、是不是台灣人,於是高興地給他們照了一張照片,他們也很配合地露出微笑,我突然感受到,這些石刻的微笑,哪裡是對照什麼國王、什麼佛像雕刻的,他們的原形就是這些善良的柬埔寨人民,只有善良才能露出這麼無邪的笑臉;再看巴戎寺林立的笑臉,完全沒有了昨天的威嚴感覺,這些微笑就在身邊,這是我二進巴戎寺最深切的感悟。我們對直穿過通王城幾公裡後,來到聖劍寺,這裡供奉的是伽內什,一頭可愛的像神,這所寺廟的規模很大,長0.8公裡,寬0.6公裡,汲取塔布隆寺的經驗,先讓SAME在東門等我們;聖劍寺損壞情況也不得了,好多房頂都坍塌了,門前又是攪拌乳海的場景,兩側的修羅和阿修羅不知疲倦地拉著大蛇,幾個當地的小孩子在林邊頑皮地拉著樹枝蕩秋千,我正做勢給他們照相,其中一個瘦小的孩子伸出手:ONE DOULER,被另一個稍大的孩子狠狠拍了一下腦袋,然後他們又嘻嘻哈哈地自顧自玩耍起來,我和老婆不由得宛然一笑,那些歐美游客的亂施舍給這些柬埔寨小孩帶來很不好的伸手習慣。在寺前大門休息的時候,正好看見一只狗像牧羊犬一樣,對一群牛實施監管職責,把那些跑出去的牛趕回隊伍,不過狗和牛都瘦得可憐。聖劍寺不同於吳哥寺、巴戎寺,是一個平面建築,沒有高高的台階,到處都是牆洞和門框,從而可以通過門框從東望到西,從南望到北,不由想起《一個饅頭的血案》中的圓環套圓環俱樂部,這分明就是門框套門框俱樂部嘛。在東門處,是藏劍台,對面是唯一的一個二層樓建築,當然也只剩下柱頭了,遺憾地是,我們沒有找到伽內什的石像,可能已經被收藏到博物館了吧,穿過聖劍寺到了東門,長長的參道邊林立的都是林伽,一群孩子過來推銷東西,老婆一口氣就把包裡的糖果都分給了他們。下一站,龍蟠水池。龍蟠水池距聖劍寺並不遠,供奉的是佛教,經過一條100多米的黃土路,轉角一個小山坳,露出一截石台,進去一看,四面環繞高出地面30來米的小山丘,植被豐盛,中間下沉一個石頭嵌制的邊長70米的大水池,中間有一個佛塔,塔下是一條巨蛇盤繞著,有一座飛馬面朝佛塔,踏蹄欲飛,可惜不是雨季,要不然馬和佛塔都會“飄浮”在水中了;水池的四周分別是四個同等大小的小水池,靠大水池一側,分別有獅、像、牛、馬的頭像,據說,過去在水池中放了藥草後,水就中這些頭像中流出,可以飲用或沐浴治病。坐在水池邊的台階上,懶散得都不想動,透過林間的風,帶來一陣涼意,對水池中間的佛塔我們也只是遠遠的看了看,沒有勇氣在烈日之下再做“登頂”之舉。從龍蟠水池出來後,我們到對面的格勞爾哥寺看了看,是一個很小的寺廟,破敗不堪,也沒有進行任何修復,這裡就不再復表了;離此不遠的塔遜寺規模也不大,只是周圍很多果樹,更像是一個果園而不是寺院,在寺院中一課倒下的大樹殘骸,頑強地向上伸展出新的枝葉,不得不讓你感受生命的頑強與偉大。在車上遠遠的就看見東梅奔台階上的大像,有點興奮,東梅奔共有三層台階,四個角落分別都有一座大像雕塑,寓意神像以牙齒把宇宙支撐起來,靠攏一看,大像並沒有想像中大,只有一人多高,頂多是以小像的規格打造的,上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遮太陽,頭頂烈日只有草草地繞場一周了事。按照既定的路線,再經過比粒寺一個景點就回市區了,看看現在時間還早,出來後和SAME商量行程,我們決定改變路線,把明天的女王宮提到今天下午的路線上,但是,女王宮在另一條路線上,從東梅奔出發需要25公裡,經過協商,我們加價9刀後又上路了。在到女王宮的路上,我們所看到的和在城區和景區的相差太多,但天還是一樣藍,印像最深的是,沿途的小攤上都有一個木架子,上面擺滿了各種顏色的塑料瓶子,大小和1.5升的可樂差不多,和老婆打賭那是干什麼的,爭論不休時,SAME在一個攤子前停了下來,買了一瓶,倒進了油箱,天呀,居然全是汽油,在三四十度的高溫下,這樣賣易燃危險品,也算是嘆為觀止了。經過近一個小時到了女王宮,大家的肚子也餓了,在景區旁的小餐館點了炒飯,加上當地特有的番茄醬汁,倒也吃得津津有味,雖然天氣這麼熱,但從衛生角度出發,也沒敢要他們免費提供的冰水,一餐下來,價格也不便宜,整整7刀,趕得上市區的消費水平了。馬路對面全是賣旅游紀念品的小攤,看了看,喜歡的太多,索性就一樣不買了,這可應該是旅游應該具備的好習慣。對女王宮,我一直充滿期待,各類書籍和游記都形容她是鑲嵌在吳哥的一顆寶石,精致的雕刻遍布她的每一寸肌膚,無論是門楣、牆壁、石柱,只要是能雕刻的地方,都有精美的圖案;女王宮供奉的是婆羅門教的濕婆,一走進女王宮,迎面的就是一條長約50米的甬道,兩側林伽林立,女王宮的大門其實就只有一米多寬,門楣上依然是華麗的深雕圖藻,知道女王宮的規模小,但走近後發現,著實也太小了,據說這過去是女子庇護所,是國王妃子的臨時宮殿,但這些建築,怎麼看都像是微縮景區,人怎麼能住進去呢,即使能住進去,也絲毫沒有舒適感,從現代人的居住要求來說,這種說法絕對不成立,我情願相信這只是一個讓人供奉的小型神殿。中間是大概四五百平方米的庭院,女王宮的主體建築就在正中,但已經被圍繩隔開,門前哈努曼神猴頭部已經不在了,女王宮所有的浮雕都是采用深雕手法,精美程度比吳哥寺的浮雕牆更甚,立體感非常強,感覺就像是從石頭中綻放出來的一樣,處處唯美,美不勝收,特別是門前的侍女浮雕,嘴角嵌笑,體態婀娜,雖歷經千年,但宛如昨日,手持相機,我貪婪地在其中收尋著,反復拍照,留戀往返,在一堵斷牆下,看見一個老人家坐在台階前,她發現我後慈祥的笑了一下,突然想起已經過逝的外婆,她過去也是用這樣的眼光看著我,不知道她在世界的另一端還好嗎,孫兒想你了。從女王宮回來,沿途我們去了比粒寺,這是過去用來舉行已經去世國王火葬儀式的地方,屬於轉混結構,在第二層平台上,看見了一個石槽,是過去用來衝骨灰的,我不喜歡這個地方,總覺得陰森森的。回到市區,和陪伴了我們兩天行程的SAME作別,因為明天我們准備走另一條線到羅洛士群,是租汽車還是租嘟嘟車還沒有決定好,不管怎樣,先添飽肚子再說,今天准備體驗一下當地人的飲食,在老市場隨便找了一家路邊餐館,看上去還比較干淨,東西實在不敢恭維,不是鹹了就是淡了,唉,還是好好休息吧,明天早上還要看日出呢!順便說說,後來我們還是決定租嘟嘟車前往羅洛士群,在路邊隨便找了一個嘟嘟車,車況一般,裝飾沒有其他車花俏,司機叫MR VANNA四五十來歲,黑黑瘦瘦,沒想到,他陪我們度過了最難忘的一天。



(門)



(門框套門框俱樂部)



(龍蟠水池)



(女王宮)



(女王宮一角)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