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陽光穿窗而來(騰衝)

作者: 薛孩

導讀雲南流水賬之騰衝--聽,陽光穿窗而來 騰衝位於滇西邊陲,西部與緬甸毗鄰,歷史上曾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要衝。騰衝是著名的僑鄉、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騰衝在西漢時稱滇越,東漢屬永昌郡,唐設羈靡州,南詔時設騰衝府。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駐守,明代還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為“極邊第一城”。 騰衝的第二天,一早,躺 ...

雲南流水賬之騰衝--聽,陽光穿窗而來


騰衝位於滇西邊陲,西部與緬甸毗鄰,歷史上曾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要衝。騰衝是著名的僑鄉、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騰衝在西漢時稱滇越,東漢屬永昌郡,唐設羈靡州,南詔時設騰衝府。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駐守,明代還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為“極邊第一城”。

騰衝的第二天,一早,躺在酒店的床上。??一束狹長的光束透過窗簾進入了屋內,屋內漸漸亮了起來。這光將空氣中飄逸的塵土微粒照亮,傾斜在屋中,神秘至極,猶如天梯……

??我就這麼看著,不忍拉開窗簾,天透亮,直至光束消融。

??騰衝,突然出現在我眼前的一個詞。於是,就有了漸漸疲憊的10余小時的從昆明至騰衝的車程。

??

??北海濕地

??對濕地,我有著一種別樣的感覺。在男性詩人的眼中,濕地是“雌性”的,在女性評論家的眼中,濕地是“溫床”,在我的語言中,濕地已以一種母性形像出現。也許,這就是濕地本該有的“形像”。

??人們把濕地稱為“生命的搖籃”、“地球之腎”和“鳥類的樂園”。有資料說,“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不僅具有保持水源、淨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保護海岸等巨大的生態功能,也是生物多樣性的富集地區,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態系統,保護了許多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濕地所具有的景觀和文化價值也為世界文明的延續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是國家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這於我來說,似乎太專業了一些,但她的那種包容和溫潤,是否就是一種母性的體現呢?據說,北海濕地是雲南最大的火山堰塞湖,是雲南省惟一的國家濕地保護區。

??我的1月濕地之行,由一對美麗的母女相陪。慧蘭大姐和她的可愛的女兒珊珊。一直在昆明讀書的珊珊,不久前中專畢業了,在家等著就業的消息。慧蘭大姐開著車,在剛剛還是陽光普照轉而又是連綿小雨的天氣裡,去北海濕地,因為我和珊珊堅持說,這種天去濕地,人少。

??在明淨的水面波光粼粼,大片的草地一直蔓延到山腳下。這大片的草地其實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由各種水草的根須經過千萬年的生死串結而成,厚度大約在1米,被稱為“草排”或“海排”。珊珊說,我們不走正門,跟著住在附近的居民從田埂上進“草海”,這樣可以省不少錢。換上高幫雨鞋,我們一路踉踉蹌蹌地走向草海,珊珊最終還是“腳陷泥地”,這就是為了省錢而付出的代價。

??太靜、太美,鳥不鳴,雲不走,仿佛時光沉滯,只有我們的小船在移動。坐船來到一塊已開辟為活動區的草排邊,試探著踏上這貌不驚人的草排——驚呼聲中,只覺得草排在晃動,人在往下陷,湖水從周圍湧過來,從草叢中冒上來,不一會兒,站立之處便下落為坑,積水為潭了。興奮的我,不用船家的攙扶,一路“狂奔”,突然一腿下沉,與草底的湖水“肌膚相親”。儀態頓失的我,待提起灌滿了水的雨鞋時,卻大笑起來,惹得矜持的船家也和我們一起大笑。

??我們就在這船上和岸上(草岸)游著,水草、被遺棄的漁網及裡面的三條小魚、還有隱在草排上釣魚的男人,全都成了我們感興趣的對像。時間一直在走,船家在我們的額外付出後,也一直開心地陪著我們給我們講濕地的故事。她說,原來的濕地有現在的兩個大,後來被填海種地毀掉了,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4、5月的草海最美,開滿了紫色的鳶尾花,還有很多鳥,8月則開滿白色的野花,如仙境一般美麗。現在季節不對。為了環保及安全,草海裡分片對游人開放,可以在指定的水草上行走,其他地方還有竹片搭建的棧道可供游客穿行於草地上,游客也可劃船。

??濕地初看以為是沼澤地,其實大不一樣,最不同的就是濕地當中的水草是整片地浮在水面上的。比如在北海的水草,成片成片的,通常有一米多厚,所以人走到上面一點沒事,掉不下去,像踩泥潭和沼澤一樣的感覺,可水草下面水深卻有十幾米,所以不知底細的人還當水很淺,以為草是長在水底的。當地人經常把分開的一小片草地當船來劃,捕魚蝦。

??此時,陽光露出了她依舊的笑臉,暖暖的。雨歇,草岸上升騰起氤氳的霧氣。

??珊珊對我這遠道而來的“嬢嬢”頗感興趣,就如同我對她的母親感興趣一樣。溫婉的姑娘告訴我,她的母親就是本地人,出生在一個在大江邊的偏僻但美麗的小山村。母親讀了醫校,做了一名醫生,後來,遇到了從浙江來騰衝開礦做林村生意的父親,一個曾經的軍人,就嫁給了小她幾歲的這個外鄉人。她一邊撫養著幼小的弟弟,代行母責,自己也生下了一兒一女,同時幫丈夫打理生意,幾年下來,他們成為在騰衝能排得上名次的“富人”。兒女到了該讀書的年齡,她將他們全送往昆明,從小學到中學。如今,珊珊的小舅舅也從北京讀完大學回到騰衝,成了一名稅務干部,還帶回來了一個大學同學做“媳婦”,也是一個江浙人。珊珊自己的哥哥不是很愛讀書,於是,母親就買了一大塊地,建了一個在當地比較好的酒店,准備交給哥哥打理,哥哥最近也定下了一個媳婦,是在昆明工作的騰衝人。而珊珊呢,母親希望她能走出去,最好今後能去杭州定居,這樣,父親就可以一了葉落歸根的願望了。

??可愛的珊珊這麼一直說著,我似乎感覺慧蘭大姐在我心目中的形像越來越充實豐滿起來,不僅僅是一個母親、妻子。我來此之前曾聽我的朋友也是慧蘭大姐的朋友講的一個故事:與丈夫共同創業的大姐得知丈夫將100萬借給了一個有生意往來的另一個女人,而更得知,那個女人曾經與丈夫關系極為密切。最終,這錢無法回來時,丈夫要與那個女人“對簿公堂”。她回了老家幾天,之後,她對丈夫說,算了吧,這事就結束了,那個女人也很艱難。

?? 我一直不明白她如何能做到如此程度,也許她也經歷過極為復雜的內心的煎熬,但她還是這麼做了。這就是母性吧,那麼無私那麼無所求,又那麼地堅忍包容。

?? “快看快看,水鳥”,珊珊興奮地叫了起來,我的眼神投向了遠處。大山環抱的這一汪湖水,在冬天,一片成熟的黃色,不張揚不耀眼。一切都是那麼井然有序,卻又發生著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

??在車裡織著毛衣等我們的大姐,只是說了一句:“耍了這麼久,肚子餓了吧?”

??有人告訴我北海濕地最美的季節不是現在,而我想,她最美的東西已經為我所捕捉到了,不是用我的相機。

??現在的珊珊已經是一名邊防武警戰士,而她的母親在家中正為兒子的婚事忙碌著。

和順

??和順是騰衝的一個鄉,在和順的巷子裡,我給朋友發信息,告訴他們:“這個地方可以讓人邁著悠悠的台步走路,你們來吧,將廣州的那種步伐丟棄。”

?? 在“風水”極好的李氏宗祠裡,陽光被窗欞分隔成一束一束,滲透進來。在這裡感覺陽光,似乎它是一種來自宇宙深處的能量,它釋放著天地中超越生與死的獨特語言,這種語言蘊含了世界的一切:誕生與衰老的周而復始,靜寂與喧囂的交替,創造與毀滅的往返,還是存在與與之相反的狀態……

??和順,居於一個風水十分奇妙的壩子,四周青山環拱:東翔來鳳、南騰黑龍、西架馬鞍、北擂鼓頂。這“鳳”“龍”“鞍”“鼓”諸山是清一色的火山。先人也許是因為感嘆照在村前小河裡的流紅淌金的陽光,就把這兒取名“陽溫暾”(陽光溫暖之意),後因村前的河,又取名“河順”,到了清代康熙年間便正式有了現在的名字“和順”。

??村落依傍著後面的山坳面建,房屋順著坡腳走,沿河岸而向上延伸,整個村子就像一個巨型的“馬蹄窩”。走在路上,遇上的男人不管是荷鋤的、挑龔的、持傘的,都那麼斯文儒雅,知書達理;在家的女人說話都輕聲細語、做事收聲斂氣。每一姓氏都擁有自家姓氏的巷道,自成生活體系。後來才知,這個村莊亦農亦商亦儒的生活方式。

??陽光下的和順,空氣中似乎收貯著一種悠遠的祖先的血脈中傳下來的濃濃的漢文化的氣息。在元、明時期,從中原走來的一隊隊士兵,在此鎮守邊關,從此於此繁衍生息;自明清之後,在60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邊陲古道的馬鈴聲,記錄著中、緬、印的商貿歷史;滇緬血戰也成為過去,而和順依時而存。

??我行走在和順幽深的巷道,尋覓小巷人家的故事。這裡面不僅有凄苦,也有悲壯和輝煌。

??和順,人多地少,地處西南古絲路要衝,於是“窮走夷方急走場”,一代代和順人為謀生“苦錢”,順西南古絲道出發,遠走他鄉,從商辦實業,他們的足跡遍布東南亞及其他13個國家和地區,至今有一萬多人僑居海外,形成了“海外的和順”,這使和順鄉形成了獨特的華僑文化。

??歷史上,和順鄉曾湧現出緬王國師尹蓉、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毛澤東的老師,他的父親李曰垓,是蔡鍔護國軍第一軍的秘書長,著名的《討袁檄文》即出自他的手筆)、雲南大學校長寸樹聲,還有“翡翠大王”寸尊福,富甲一方的“永茂和”商號。和順自古有重教興文的優良傳統,這裡有被譽為“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的和順圖書館,保存完好的文昌官;在這塊土地上還保留具有典型漢文化風格的古建築群和各具建築特色的宗祠,如張、劉、尹、寸、賈、李、釧八大姓的宗祠,建築以明清風格為主,式樣各異。這些都使和順具備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積澱了濃郁的人文氣息,與這裡田園牧歌式的鄉村秀美自然風光“珠聯壁合,相得益彰”。走進一座座明清古寺、古碉、古城,走進一座座清幽古老的院落和一道道石板小巷,走過一道道的貞節牌坊,你會在一種特別的文化氛圍中受到震撼。

?? 一個老奶奶,提著籃,可能剛從地裡摘菜回來,她走向李家巷,身著一襲裘皮大衣。此時的我已基本了解和順,這一幕也不足為奇。你不論去到哪一家,總會不經意地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比方說,你剛剛看到的丟在屋角的那個東西就是一個來自俄羅斯的燒碳的熨鬥,曾熨過長衫馬褂,也熨過西服與中山裝。

?? 多年來的和順,外表越來越新,路也比從前“走夷”的人們走的路不知道強了多少倍,專為心愛的女人建的能遮風擋雨的洗衣亭還是在用,但歇腳亭已失去了往日的用途,許多的房子也因年久失修,幾近坍塌。老人說,正因為從前的人有錢建而後人無錢修,所以,很多在海外的和順人也就不怎麼回來了。而經過廣為宣傳的和順,人仍然越來越多。

??和順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力透紙背的歷史文化氣息和自然環境的結合,除此,很多地方都“和順”。

國殤墓園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這是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九歌•國殤》中的詩句,我想“國殤墓園”名字的由來應於此吧。

??去國殤墓園的路上,陽光燦爛,但一進入園區,因為茂密的大樹的掩映,沉郁了下來。

??出外,我幾乎從不去墓地參觀,不論逝者的身份為何。而在騰衝,我沒有任何考慮地在小劉的陪同下,去了國殤墓園。

??在騰衝縣城西南一公裡的疊水河畔小團坡下,建有中國遠征軍二十集團軍騰衝收復戰陣亡將士的紀念陵園,既“國殤墓園”。

??整個墓園,除了我和小劉再沒有多一個人,不,我錯了,還有那麼多的長眠於此的將士們。我們從大門慢慢走向忠烈祠,忠烈祠裡。正對大門,張掛著孫中山先生的大幅照片,一路走著,至烈士墓、紀念塔。

??小劉已經不記得陪同參加了多次,他已全然成為了一位無牌的“導游”。他告訴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既 1942年5月,日軍擊敗中英緬軍後進犯滇西邊境,中國抗戰後方唯一國際通道--滇緬公路被截斷。1944年5月,為了收復滇西失土,使盟國援華物資順利進入中國,中國遠征軍發起了滇西反攻。遠征軍右翼軍第二十集團軍以6個師的兵力強渡怒江,又在盟軍配合下,圍攻騰衝城,與敵人展開殊死巷戰。經過43天的血戰,於1944年9月14日將日寇全部殲滅,收復騰衝。此次戰役共殲滅日軍6000余名,遠征軍官兵陣亡9168名,盟軍官兵陣亡19名。

?? 騰衝光復後,在雲貴監察史李根源先生的倡導下,各方集資在風景秀麗的來鳳山下、氣勢雄偉壯觀的疊水河畔修建了國殤墓園,以安忠魂。工程於1945年1月初動工,同年7月7日落成。全園占地面積80畝,園內蒼松翠柏參天蔽日,環境幽靜,莊嚴肅穆。

?? 我們走到祠後,高約30米的小團坡,坡頂呈一圓形平台,正中聳立著巍峨雄偉的紀念塔,塔身呈方錐體,猶如一柄出鞘的長劍,直指雲霄。烈士墓以塔為中心呈輻射狀,按作戰序列成縱隊排列,碑上刻有烈士的英名及軍銜,共計3346方。

?? 忠烈祠的右旁,是2004年9月重修的盟軍碑。墓碑由一個主碑和19個附碑組成。主碑上刻有原墓碑上中英文對照的碑文,附碑上刻有19名盟軍烈士的英名及軍銜,主要是為紀念60年余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犧牲在騰衝的美籍軍人,告慰異國之魂。

??而在大門的左側,有幾座低矮的“倭塚”,裡面葬有侵華日軍148聯隊隊長藏重康美大佐、副隊長太田大尉和桑弘大尉,他們面對小團坡,長年行跪拜請罪。作為侵略者慘敗的見證,這座特殊的墓碑一樣受到保護。

??小劉告訴我,還有很多的死亡將士沒能找到,就是葬在這兒的也有很多沒有為家人找到。

?? 在許多將士的墓台沿上,放著一些煙蒂,我知道,這是游人為了表示自己的敬意,為烈士們敬上的。不抽煙的小劉也為幾位將士點上了幾支煙。此時的小劉,為我所尊敬。

?? 墓園裡仍舊沉郁,我知道,太陽也不想打擾這些將士們的休息。

?? 


精選遊記: 騰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