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城山
今天的目標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素有天下幽之稱的青城山。
青城山由於樹木茂盛,濃蔭覆地,群峰環抱,四季常青,而得名青城,是我國道教發源地之一。道教多用三清(上清、玉清、太清)為自己的宮觀命名,據說那是道教崇奉的元始天尊、靈寶道君、太上老君所住的天外仙境。青城山的主要特點是“幽”,老舍作《青蓉略記》,曾贊嘆青城山“青得出奇”,是一種使人吸到心中去的“似滴未滴,欲動未動的青翠”。
青城山分前山和後山。前山景色優美,古跡眾多;後山景物綺麗、原始華美。
剛走近山門,滿眼的蓊郁蒼翠便已將暑氣逼退了不少,確實是洞天福地神仙居所。“青城天下幽”,剛進入景區就看見這麼一條橫幅掛在眼前,沒有激動、仰慕,我們的心都隨著滿目蒼翠,愈來愈靜。滿山的古樹名木猶如密密實實的綠色大傘,擋住灼人的陽光,留下陰郁清涼。在炎熱的夏季(其實已過十一,但成都天氣太熱,仍像夏日一般),沿著蜿蜒的石徑,漫步山野,暢游在秀美幽深的翠綠中,絕對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我們繞著前山走了一周,游覽了全真觀、上清宮、老君閣、青城第一峰和青城山的主廟--天師洞等名勝。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的塑像。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致。主殿三皇殿中供有許多石刻,最著名是唐玄宗旨書碑、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天師洞在半山之上,整個宮殿都在飄動的薄霧中升華,很多善男信女們在叩頭,鐘聲敲動,純淨悠遠。“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我輕輕念著這句道教名言,細細體會其中意境。和佛家的出世不同,道家是講入世的,直面塵世而求道。道法自然,就猶如太極一樣,無窮盡,無休止,蘊質深遠。
拾級而下,自有一番風景和心情。如果能夠身在此山,高嘯一曲,似神仙一般,遇山而喜,遇樹則清,遇水而不羈,那該是如何的一番瀟灑的風度啊。山路漸漸平坦,慢慢又回到了山腳,我們仿佛經歷了出世和入世,更何況每處道觀仙洞都有極美味的特色小吃,令人頰齒留香,不枉青城山的一番游歷。
2.後記------致所有在路上的朋友的一封信
致所有知道名字與不知道名字的在路上的朋友:
這是一段奇異的旅程,相信到過川西藏區的朋友都會為它的壯美所陶醉,都會有和我一樣的感動。雖然只是短短的十天,但我們經歷了雨雪風霜,人生四季;我們曾忘情於遼闊蒼涼的雪山草地;也曾跋涉於泥雪交加的密林險徑。短短十天,我們每個人都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不時襲來的高原反,粗糙簡陋的大車店……艱苦的環境磨練了我們的意志;純美的風景蕩滌了我們的心靈;奇妙的旅程使我們成長。相信這十天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回味一生的十天。
秋風起了,愛攝影和旅游的朋友,若想找一個真正配得起“五彩斑斕”這個詞的地方,來稻城吧;在煩囂的都市裡呆厭了,想找塊清淨的能體味純粹風情的地方,那麼,就來稻城吧,這兒的雪山、聖水、秋林、藍天和高原的清風、飄浮的雲朵、淳樸的民俗,會給你一次超凡脫俗的心靈洗禮。
現在我們又回到了鋼筋水泥的都市叢林,又要繼續遵守城市叢林的生存法則,我不會忘記雪域高原那純淨的天空,那一雙雙無邪的眼睛,那一個個淳樸開朗而燦爛的笑臉,那每一個一起跋涉一起歡呼的時刻。
願我們能再次攜手,重歸大自然!扎西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