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能謀殺膠卷的地方---新都橋
贊嘆著五彩經幡,數著一個個瑪尼堆,我們來到世界第一高城---裡塘。原來覺得應該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沒想到頗為繁華。大家分頭去尋找自己喜歡的紀念品,其中一排低矮的手工作坊吸引了我們的注意。純樸原始的況味截然不同於城中心現代式的門臉,時間在這裡仿佛停止了,我們抱著訪古探幽的心情仔細探尋,結果都有了不菲的收獲—買了許多精美的藏銀飾品。
在川西高原間游走,我們仿佛走進了時間和空間的溝壑。它那空曠得今人窒息的寂靜,使人不由得想遠遠地逃走。然而,又會懷著強烈的願望更深地走進,去尋求那無垠深處的靜謐、自然。一首川西民歌從遠處飄來:“貢嘎山下,雅隴江畔,綠水青山,青山綠水。茂密的森林像碧綠的絨毯,牛羊就像雲朵游動在山間……” 空間在這裡凝固,時間在這裡停滯,那清涼的歌聲仿佛帶著遠古的呼喚從亂石中一聲聲傳遞出來。藍天、彩霞和絢爛的秋色一路相伴;剪子彎山、折多山層林盡染;在海拔近5000米的卡子拉山口,我們還遇到了轟轟烈烈的火燒雲,壯觀得令人膛目結舌!
翻過高山,踏著夜色,我們回到了新都橋,住在多吉家。別小看多吉,他可是網上赫赫有名的貢嘎雪域藏家樂的老板。多吉驕傲地對我們說,新都橋就屬他家門前的景色最美,勾得我們躍躍欲試,要在這素有攝影天堂之稱的地方大展拳腳。
新都橋的早晨,群山起伏在薄霧中,美麗的稻城河從縣城外蜿蜒流過,河灘上一排排白楊被秋風染黃了葉子,在太陽底下閃著金光;河灘旁,布滿了紅色的沼澤;炊煙飄起的牧場上,犛牛靜靜在吃草,純淨的藍天,飛過白雲間的蒼鷹,風格獨特的藏鄉建築……一幅多麼美的油畫!
草地上長滿了金黃色的太陽花,如一片燦爛的花毯,周圍有幾個藏族小孩,大概五六歲的樣子吧,好奇地看著我們。請他們從圍牆上抬幾塊石頭來(那圍牆本身就是用石頭簡單砌起來的),他們就興高采烈地飛奔過去一人一塊捧了過來,我們大家坐在石頭上,而這些藏族孩子則在花叢中或坐或躺,自由而愜意。我們從懷裡掏出巧克力分給他們,他們一個個都一言不發,沉默矜持不好意思,臉上卻掩不住喜悅,那副可愛的樣子現在想起來還栩栩如生。
藏胞不太重視基礎知識教育,他們關心的是每年到山裡挖冬蟲夏草。這是靠天吃飯的事,受各種綜合因素影響很大。他們很重視宗教信仰,錢大都花在祈禱上;剩下的也不願意用來再生產投資,而是根據傳統觀念去買金銀財寶藏在家裡。相比之下,多吉是個與眾不同的藏人,他的子女全上了學,而且個個品學兼優。
我們在小導游---馮桂香(多吉的女兒)的帶領下拜訪了居裡寺。居裡寺有黃教三寶:法海活佛的海螺型真身舍利和梵字頭蓋、天葬台、《大藏經》手寫本。
寺裡的喇嘛非常友好,帶我們參拜了法海活佛奇異的海螺型真身舍利和梵字頭蓋後,帶我們來到了神奇的天葬台。
天葬在藏地是僅次於塔葬的葬禮形式。在天亮前將死者抬到天葬台,天葬師先將死者的肉剔下給滿天的禿鷲喂第一道食;再將死者的骨骼砸碎喂第二道;最後將剩余的殘渣和上糌粑與敲碎的頭骨喂第三道。務必要讓禿鷲將所有屍體吃光,如不能吃光則說明死者生前罪孽深重。凡是生前犯罪的人都沒有資格實行天葬,最後將死者的衣服拿到天葬台邊的小溪燒掉,與此同時,喇嘛們坐在高處為死者念經超度,這一古老的葬俗充分體現了藏族宗教哲學樸素的自然觀。天葬台是一塊大石,中間由於年深日久已經凹陷下去,石頭表面烏黑發亮據說是積累的人油,在一側還豎立一塊高石樁,是用來固定死者頭顱的。還有一塊大磨刀石,天葬師使用的刀、錘等工具散落在天葬台附近,天葬台孤獨地佇立在小山包上,似乎在告誡著世人:世間一切皆歸塵土,赤條條來終也要赤條條去。
參觀過天葬台,在喇嘛的熱情引導下我們又來到藏經閣。我們看到了用金水手寫而成的《大藏經》十萬卷,並依照習俗彎腰從藏經架下走過一圈以祈求一年的身體健康平安。在將要離開時,我們接受了熱情的喇嘛獻上的供奉於藏經閣上的哈達。馮桂香說這是難得的殊榮,我們忙不迭雙手合十口誦扎西德勒表示由衷地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