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年古剎----蚌普寺
雖然旅途勞頓,但我們仍然不願意與稻城的清晨失之交臂。慵懶的散步在恬靜幽美、古風綿長的自然山水間,在最原始、最美麗、最瑰麗多姿的高原上細細地品味塵世間少有的安寧、沉靜,讓疲憊的身軀放松,再放松……
回家的路散發著淡淡的不舍與留戀,耳畔仿佛響起了約翰丹佛(John Denver)的“村路帶我回家”(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的憂郁歌聲。我們依舊不厭其煩地飽覽車窗外的景色,要把這裡的遼闊、高遠、壯麗、絢爛,把這段歷程的分分秒秒永遠烙印在心底深處。我們依舊像初到的旅客一樣贊嘆我們的所見,依舊向道邊向我們敬禮的孩子揮手致意,依舊向每一個向我們投以友好微笑的人們微笑。
在路上我們再次穿越了海子山保護區。之後折向北,開過秋日裡美麗的紅草地,拜訪了依山而建的蚌普寺。
蚌普寺矗立在桑堆以北山谷東側的陡峭山岩上,依山傍水。由海子山發源的稻城河(桑堆鄉這一段又叫桑堆河)穿過谷地。蚌普寺屬白教寺廟,是康南著名的白教寺院,建於1144年。據說是建寺的一世噶瑪巴-都松欽巴大師依照山中雲豹矯健的體態來設計建造的。都松欽巴在桑堆參悟,說“我走遍藏區,來到此地。這裡風景秀美,牧草豐茂,六畜興旺,佛光普照。我願在此修建寺廟成就功德。”寺內保存著大師臨終前以河水倒影所塑的自塑像,還有他用鼻血所作的岩畫,也很具文物價值。
蚌普寺的規模不大,但修得巍峨莊嚴。藏族寺廟的大殿門前同漢族寺廟類似,一般畫著四大金剛(漢人是雕刻四大金剛)。轉經筒安放在寺的周圍,我決定繞寺一周把每個轉經筒都轉過來。走在我前面的是一位藏族老大娘,在她滿是歲月痕跡的臉上有一雙安詳、虔誠的眼睛,閃著聖潔的光。她轉得那麼認真,我默默地跟著她,感受著她所帶給我的平和與安詳。
當我們走進誦經大殿時,喇嘛們正在誦經。裊裊梵音充滿了韻律之美,回蕩於整個大殿,更增加了這裡的神聖氣氛。當一段經文結束時,一陣急促的法鈴與法鼓的合奏如暴風驟雨般湧向我們的雙耳,振聾發聵似乎要一舉驚醒我們這些塵世裡的夢中人。人總是在不斷追求,其實內心的寧靜平和更加彌顯珍貴。殿內有非常宏大精美的壁畫,珍貴的唐卡,還有艷麗的酥油花。在大殿的閣樓中我們遇到了寺裡的唐卡畫師扎西,一個有著自信樂觀的笑臉和靈巧雙手的小伙子。以他的巨幅唐卡作品為背景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合影。寺外的桑堆河由於喇嘛常常投放糌粑,常年有大量游魚聚集,黑壓壓的一大片,游人可以輕輕的探手撫摸魚背。據說這裡還有大量藏馬雞出沒,非常可愛。離開蚌普寺時,我們向喇嘛買下了關於稻城的畫冊並請他以藏文題詞,甚至還討到了兩幅經幡,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