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亞丁屬於甘孜藏族自治州,九寨屬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但是一路下來,甘孜的民族風情明顯要原汁原味的多.從日隆開始,沿途很多地方,小朋友看到我們的車都會敬禮,越偏遠的地方,小朋友越是畢恭畢敬的在路邊敬禮.問了一下我們的司機,司機說現在甘孜很重視旅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旅游增加的收入,部分投入到了教育事業,因此老師教導小朋友,看到游客的車子要敬禮.每逢有小朋友敬禮,我們的司機都會鳴笛回禮,我們到後來也對他們揮手致意.在亞丁路上,四個小朋友放學回家,本來走在路邊,我們的車子經過,他們突然分開,一邊站兩個,等車子到的時候齊刷刷的敬禮,搞的我們真是受寵若驚.
甘孜的藏民,民風淳樸,熱情好客,不愧是最後的香巴拉這塊淨土養育的人民.在塔公,在稻城,在很多地方,他們向我們熱情的高呼"扎西德勒";也有含蓄一些的,只是對我們羞澀的微笑和揮手.不記得在哪座高山上,有個大概3,4歲的藏族小孩子,本來躲在談話的大人們身後,看到我們的車經過,一下子就衝到大人身前,對著我們揮手,因為他還不會敬禮,純真的笑容掛在紅彤彤的小臉上.還有在衝古寺,我們下山時候走了遠路,一個清脆的聲音響起"那邊也可以下山,那邊近",,那是一個漂亮的藏族小姑娘.我們邀請她拍照,她大方的爬到梯子上擺了個pose,又下來讓我們拍近景,於是有了photo裡面那個可愛的小姑娘.在洛絨牛場,藏民邀請我們去他們的帳篷裡面取暖,喝酥油茶,雖然條件簡陋,但是溫暖.還有洛絨牛場的那只藏獒,肥嘟嘟的,陪我們在那裡玩了好久.不過狗狗還是少惹,凶的也不少.第一次接觸藏民,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像,他們真誠,善良的眼神和笑容,就像高原的藍天那麼清澈.有些藏民還是在游牧,經常在海拔4000以上的地方放牧,山口風大,空氣稀薄,一般我們這些平原人是生存不下來的.但是他們頑強的生活著,在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頑強的生活著,不得不令人欽佩.甘孜的康巴藏民,男子高大威武,女子秀麗嫵媚,面部輪廓鮮明,五官端正,帥哥美女大把抓啊,呵呵.
甘孜的藏族風情,還體現在宗教文化上.一路途徑的寺廟很多,塔公寺,長青春柯爾寺,邦波寺,貢嘎郎吉令寺,等等.很多寺廟依山而建,甚至建造在半山,要知道,這半山,離下面的山谷垂直距離都有數百米.至於白塔,瑪尼堆,瑪尼旗之類的就不提了,即使在陡峭的高山上,也經常看到瑪尼旗,藏民也許是冒著生命危險才插上去的.藏傳佛教的寺院,建築風格華麗,色彩鮮明,透著一股濃郁的酥油香.而且不像內地的寺廟,燒香的善男信女不少,搞的烏煙瘴氣,實際都是在貪圖名利.藏民對宗教的虔誠,我們是無法理解的,他們可以全身心都獻給宗教,即使在亞丁的馬夫,也算接觸現代文明,但是每年仍舊會轉山,經常去西藏,青海朝聖.說到喇嘛,我們在長青春柯爾寺,恰巧碰到喇嘛們放假(喇嘛可以結婚生子).只有值班的達達喇嘛在.他用生疏的漢語向我們介紹寺院,甚至允許我們拍攝大殿,並和我們合影留念.在衝古寺,更是偶遇住持活佛,活佛給我們摸頂,並贈送哈達,系上金剛索.現在,那潔白的哈達就掛在我臥室的尼泊爾燈籠上面,祈願能給我帶來好運.
阿壩的情形就差遠了,基本都漢化了.在九寨溝裡面的藏民都不說藏語了,打扮也是漢族裝束.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住在溝內的那戶藏民家,一共有5個女兒,個個俊俏,而且淳樸善良,所以我們起名"五朵金花客棧".
"香巴拉"是藏語"淨土"的意思,除了那純淨的藍天白雲,那靜謐的高山峽谷,淳樸善良的人民也是淨土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是我擔心,隨著旅游的開發,稻城甚至在修機場,這片淨土上面的人民,還會那麼淳樸善良嗎,看到我們還會高呼"扎西德勒"嗎?其實,即使他們變了,那也是游客的責任,但願游客們不要污染了這片淨土和她養育的人民.My msn: mc75zha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