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能明顯感覺到時差。按照老習慣醒過來,天還是漆黑的。八點多,坐 44路到民族文化村。在候車的時候,碰到了奇怪的事:一自稱是導游的婦女要送我們去文化村,說她幫我們買票可以便宜10元一個人。70元的門票只要60元。仗著有幾張老年卡,沒搭理她。可上車時,她還是上來了,提醒她我們不會要她買票,她很有耐心的笑笑,說你們需要我買票我會給你們買,不需要呢,我不會硬給你們買的。原來她這回是為兩個小青年上來的。到了文化村,拿了老年卡去根本不管用,還是要65周歲以上。這時那導游笑眯眯上來了,沒辦法,只得叫她去買。黃又拿出她侃價的本事,每人55元搞定。此人倒真是導游,在昆明市婦聯辦的旅行社任職。據說現在組團游是淡季,為了能多掙點錢,導游們就出來給散客買票,通過差價賺些錢。比如她給我們去買票只要50元,收我們60元,就可以賺人頭費10元。而游客自己是享受不到這個優惠的,哪怕人再多。這真是有點不正常,後來我們在石林的遭遇,更反映出了旅游市場的不正常。作為喜歡自助游的驢,很氣憤,亦很無奈。九點,我那老驢朋友顧老師在攻略上再三關照不要錯過的開村儀式開始。是一群姑娘小伙在門口的舞台上唱歌跳舞。顧老師大概很喜歡此類活動,而我隨著在雲南時間的呆長,對這類刻意布置的歌舞並不是很感興趣。此是後話。民族文化村內布置了雲南各個民族的村寨,工作人員亦充當村寨中居民模樣。使游客可以不用走遍雲南而領略到雲南各少數民族的風采,應該說是個好主意。所以,顧老師再三推薦,在昆明可以不去世博園,但民族文化村一定要去。走馬觀花看了些村寨,無一例外,也都有歌舞或其他形式的表演。憑心而論,有這麼多演員要吃飯,門票應該也不算很貴(又要和石林比了)。沒趕上中午的大像表演,這時已經快到西大門出口了,於是出文化村,徑往西山而去。步行到碼頭吃中午飯。兩元一人坐馬車到西山腳下。馬車夫指點了下路徑,一行人上山。爬山爬得很艱苦,且喜風景尚可,一邊是湯湯的滇池水,一邊是密密的西山林。走走歇歇,一個多小時後到景區。誰知,倒有大部分人不想進景區,我和黃、王三人不甘心,還是每人花了30元錢進去了。沿山道一路往上,有一些廟宇和石雕。漸漸看見面向滇池的峭壁,那個龍門最典型的景觀。設計的人也真不簡單,你不花30元,就看不到峭壁和廟宇。下山又坐馬車,這回是為了好玩。其實路並不遠。到碼頭後,有人告訴我們船分大船和小船兩種。考慮到爭取時間,每人花10元錢,還是坐了快艇到大觀樓公園。看了慕名已久的大觀樓長聯,又看了會紅嘴鷗啄食游客手中的面包,頗覺有趣,忙壞了手中的相機。一個小女孩的神態最可愛,於是,連拍數張。昆明的紅嘴鷗數翠湖公園最有名。我們在民族文化村和大觀樓都看到了大群的紅嘴鷗和游客和諧相處,想必翠湖也差不多吧?回程坐4路到金馬坊,又坐3路回火車南站。談好明天去石林的旅游團,每人120元。按說,我是最反對跟團做鴨子游的,但是現在的價格使人看不懂,自己去石林,光門票就是140元,交通什麼還不算。而跟旅行團去,總共120元,門票,交通,吃飯。真是想不通。

(在西山眺望昆明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