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跡天涯之四:庫爾勒徐行

作者: wolf11

導讀8月10日,晴/炎熱長途汽車一早就經過了輪台,而維族司機果然忘了叫我,更遑論幫我安排轉車去庫車了。等到睡眼稀松的我們雙方都反應過來時,輪台早已遠在身後。車停在路邊的一個棄置的加油站,司機嘟囔著要我下車自己找去庫車方向的便車。看著一望無際荒涼環境,我堅決地用新疆普通話對他說:“我庫爾勒的去罵!”兩位維族兄弟困難地商量了一陣,給了我一張寫著 ...

8月10日,晴/炎熱長途汽車一早就經過了輪台,而維族司機果然忘了叫我,更遑論幫我安排轉車去庫車了。等到睡眼稀松的我們雙方都反應過來時,輪台早已遠在身後。車停在路邊的一個棄置的加油站,司機嘟囔著要我下車自己找去庫車方向的便車。看著一望無際荒涼環境,我堅決地用新疆普通話對他說:“我庫爾勒的去罵!”兩位維族兄弟困難地商量了一陣,給了我一張寫著維文的車票,告訴我:“你肖塘上車的啊。”看來這種付全程票價、給小半程車票的法子世界通行。

上午8:30,到達庫爾勒,車子還是沒敢進長途車站,而是在通往烏魯木齊的國道邊停靠。下了車坐在路邊冷飲店的板凳上,重新評估了眼前的局面。庫爾勒也是個大站,記得這還有個叫鐵門關的名勝。既來之則安之吧,先聯系一下同登慕士塔格的小趙再說,不知他是否還在庫市父母家。

不巧小趙有緊急采訪任務已回北京,但他熱情地把我交托給了他的父母。於是,半個多小時之後,我已然置身於小趙父母家寬敞、明亮的客廳。趙伯父、伯母是一對和藹、熱情、慈祥的長輩,都在塔裡木石油勘探指揮中心工作----那可是庫市首屈一指的大單位。中午,洗了人和衣服,吃過一頓可口的餡餅加大豐收的家常菜,我住進了塔指的教培中心招待所。25塊一個床位,因是假期,等於是單間。

安頓下來,去了一趟長途車站,得知次日往庫車的班車有好幾班,但都必須當天購票。

打聽了去鐵門關的交通,看樣子只能乘出租。庫市的出租有兩種,夏利和桑塔那,價錢一樣,比較怪。一般市區內5元,遠一點10元。找了一輛女士開的車,談好價錢,3點鐘奔向鐵門關。到了地方,讓人泄氣。原來鐵門關不過是一座小型的水庫,沿著水庫放下來的孔雀河水,2公裡長的路邊有幾處林蔭,本地人偶爾會來此消暑,沒有什麼景致和古跡。饒了一圈出來,唯一的收獲是從司機處得知庫市有一趟發往西安的火車,可為以後的行程安排做參考。

回到市區,漫步徐行。庫市是我所見繼烏市之後新疆第二大的城市,比喀什整潔、現代。據說此地以前是個小地方,因為開采塔裡木石油才在荒漠中建設而成。塔指所在地自成體系,如許多大型企業那樣,是個小社會。裡面綠樹成蔭、規劃井然,很不簡單。

晚上趙伯父約了去吃本地著名的馕坑肉,同行還有北京石油大學的陳教授、勝利油田的孫高工,都是咱的長輩,但相處無拘無束。在天山西路路邊的一排維族攤檔就座,20串馕坑肉、7支啤酒、3個馕,海闊天空、痛快淋漓一頓大嚼。馕坑肉確實美味,采用羊羔子肉,在囊坑裡烤制,入口富有彈性,肉味鮮美、細嫩,與眾不同。以後大家有機會去庫爾勒,一定要嘗嘗。

夜晚在市中心的網吧裡逗留一陣,回去歇息。

8月11日,晴/炎熱

上午起來,去市中心的金三角吃了一頓西式早餐,順便買了蟠桃和干糧以備路上咀嚼。本市90%是漢族,滿街賣水果、做小買賣的大都是河南人,態度挺凶;擦皮鞋的主要是四川人,大聲招攬;差點被一個維族小偷光顧了錢包,希望這只是個別的吧。

回到招待所准備退房,周末工作人員不在,等得心急火燎。最後她來了,對我說:“領導說了,登山的住一晚不算錢。”上帝保佑登山的人們!

下午3點,車站因電腦故障不售票,直接上車。庫市到庫車票價30,裡程290公裡,需時5-6個小時。司機是一位中年維族人,叫阿和提。中等身材,干淨利索、舉止沉穩。看他寬大的額頭和平和的眼神,猜他沒准是個貴族後裔。3:50,載著寥寥11個乘客,客車迎著熾熱的陽光,開向庫車。

這是一個月內我第二次踏上這條通往喀什的國道。庫車,等待著我的是神秘的千佛洞和美麗的羊剛子(新疆諺語: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車的羊剛子一朵花.羊剛子指少女)。

*本節開支:市區交通60,餐飲30,門票8,其他30,長途交通30。

整理發表於新疆庫車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