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行的幾點感想

作者: 蘭州色兔

導讀剛從歐洲旅行回來,照照鏡子已經曬得像非洲的黑人,地中海的陽光太強烈了!歐洲的景致如何我不想去談,因為見仁見智,看法不一,說不好還有可能誤導別人,讓別人花了錢還憋著一肚子氣回來(關於旅游景致我就被誤導過多次,因此不願害人害己)。既然已成黑人,不妨說點黑話,講一講我在旅行中看到一些現像而引發的隨感,認同者可莞爾一笑,心有戚戚焉;不同意 ...

剛從歐洲旅行回來,照照鏡子已經曬得像非洲的黑人,地中海的陽光太強烈了!歐洲的景致如何我不想去談,因為見仁見智,看法不一,說不好還有可能誤導別人,讓別人花了錢還憋著一肚子氣回來(關於旅游景致我就被誤導過多次,因此不願害人害己)。既然已成黑人,不妨說點黑話,講一講我在旅行中看到一些現像而引發的隨感,認同者可莞爾一笑,心有戚戚焉;不同意者也可看罷就忘,一風吹掉,無傷大雅,無害人之嫌。如果有頭發油亮、渾身香氣、從頭到腳都已西化的小資們、淑女們、西崽們不喜歡這樣的黑話,甚至要暴跳如雷,破口大罵,我也沒有辦法,這當然也是他們鼓吹的西式自由之一啦,誰說不可罵呢?有此權利!一、無論到歐洲的何處去,都可以看到成群結隊把自己當魚干曬的白人們。這些虛榮的洋鬼子認為,皮膚黑表明有余暇、有閑錢度假,說明混得好,社會地位高。既然目前的社會風氣就是以黑為美,因此只要能見到太陽,他們就忍不住攤開曬曬。尤其是在各處的海灘上,簡直人滿為患,橫七豎八到處躺滿了度假者,一心一意要把自己曬成心目中理想的古銅色。在熱衷曬於曬太陽這點上,歐洲人的表現已經不能用“愛好”這個詞來形容了,簡直就是狂熱,就是神經病,給人的感覺是因為上輩子壞事做得太多,在暗無天日的地獄裡蹲得太久,因此一見到陽光就忍不住脫衣服。二、破破爛爛的羅馬不知憑什麼浪得如此虛名,騙得世界上各地的人去觀光度假。其中有一處景觀叫做Fontana diTrevi,中文譯名為少女噴泉,又稱許願泉,據說向裡面扔一枚銅板,此生還可以重回羅馬。Alas!打死我也不能扔這一塊錢,一次就夠了!西班牙廣場的台階上坐滿了百無聊賴的游客和羅馬人,有的發呆,有的打盹,也有不少毛頭小子和瘋丫頭們擠成一團,拍著巴掌,跺著腳,咧著大嘴在傻笑,不知道在六月份強烈的陽光下,在這個小得像火柴盒的廣場上他們到底尋找到了什麼樂趣。坐井觀天的羅馬人總是沉浸在自己過去的輝煌中,他們當今的生活已被漫長歷史依稀透露出的光芒給遮蔽住了,可憐他們還不自知,為滿城的斷垣殘壁、歷史遺跡而沾沾自喜,我不知羅馬城是為活人建的還是為死人建的。羅馬人驕傲地說,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有名人走過,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輝煌,可是,依我看來不是一件好事情,難道我們每一代人不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嗎?生活在歷史的陰影下和名人的光芒中,就那麼值得驕傲和自豪嗎?這是一種喪失自信的表現,只要努力,每一個人即便不能成為名人,在茫茫時空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也至少參與了歷史的創造。給歷史這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記響亮的耳光固然沒有必要,可是,時時刻刻拿歷史給自己臉上貼金、裝幌子,我沒感覺出有什麼鳥意思。三、在雅典曾經游覽了他們的一條著名的購物街,Ermou Street,雅典的旅游手冊上把這條街吹上了天,實地去一看,水平和中國省會城市的步行街差不多,比北京和上海的則要差很多,說是天壤之別也不為過。到歐洲來,最大的體會就是中國人勤奮、努力,工作效率高,這些年來背上像插上了翅膀,腳上像裝了滑輪,發展速度日新月異,許多大城市的現代化程度等同於,或者至少接近歐洲的中等發達國家。但有一點還需我們努力去追趕:人家的環境比我們好,空氣和飲用水更潔淨,生活更閑散。不過,他們今天生活閑散是受祖上之賜,歐洲人的強盜祖先幾百年來到處殖民、侵略,燒殺搶掠,積累下這些財產,現在這些不肖子孫學文明了,可以不事生產,脫得光溜溜的在海灘上曬太陽。不過,我看他們沒有幾天好日子過了,等中國真正強大起來,歐洲人的末日也就快到了。一千年前成吉思汗征服歐洲的情景將會重演,不可一世的歐洲人將會被趕進北海、黑海、地中海以及所有他們現在在曬太陽的海。他們相信耶穌,期待末日審判,殊不知對他們進行末日審判的未必是猶太人的那個小木匠。這一天不會太久,因為中國前進的腳步太快。如果中國人認真貫徹毛主席那句著名的話,這一天還會來得更快一些,因為偉大導師教導我們:“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四、在希腊旅行時,特別是購物時,明顯感到這裡的人比較熱情,也比較樸實,對客人給予充分的信任,這讓我感覺很愉快。往往越是發達的國家,人們越是冷漠,也互相不信任,經濟發展了,人性卻喪失了,這是在許多地方都適用的一條規律,紐約和巴黎就是典型的例子。必須承認,西歐人和美國人也講禮貌,對人彬彬有禮,但總是給人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好像他們這些自以為優越的雅利安人不這麼做,就無法顯示出自己的教養,感覺是做給別人看樣子的,也是防範別人看穿他們肮髒內心的煙霧彈。我看辜鴻銘用在日本人身上的話也同樣適用於西方人,他們的禮貌和日本人一樣,不是出於真誠的內心和真切的關懷-他們也無法去關心別人,因為除了天氣可談,洋人其余的事情幾乎都是個人隱私,觸不得,一觸即跳,所以西方人的禮貌很像一束塑料花,雖然外表鮮艷,但沒有芬芳的香氣,歸根到底是不自然的,矯揉做作的,令人厭惡的。


精選遊記: 巴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