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有個地球村

作者: 游牧野人

導讀2005-11-11~2005-11-14游記 早就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心向往之。 可惜應了韓曉那句歌詞“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 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郁悶得很。 終於抽得空閑周末,一行三人自助去桂林,雖然是一趟辛苦的旅程,但是,事後證明,這算得上是一個物有所值的短暫假期。 周 ...

2005-11-11~2005-11-14游記

早就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心向往之。

可惜應了韓曉那句歌詞“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 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郁悶得很。

終於抽得空閑周末,一行三人自助去桂林,雖然是一趟辛苦的旅程,但是,事後證明,這算得上是一個物有所值的短暫假期。

周五之前定了車票,武昌站是始發站,去湛江,經桂林。由於桂林是中間站,所以軟臥不好買,尤其現在票販子橫行的年代。托老婆得福,買得三張中下鋪的硬臥,周五下午15:56從武昌站始發,開始我們的桂林-陽朔游。

車開半小時就可以去打聽軟臥的情況,我們有幸換得三張軟臥,終於可以踏實的睡覺,因為第二天還要很早起來。

周五晚上火車還在廣播會晚點四十分鐘,周六早上居然火車提前了10分鐘到了桂林,真是不可思議啊!途經鹹寧,衡陽,長沙等站。

桂林有兩個火車站,北站基本靠近郊外了,我們是在南站下車,時間是5:28左右。出了火車站,天海蒙蒙亮,直接去窗口買周日的返程車票。買了三張桂林-北京西的T22次的票,同樣,這時候也只有硬臥,寄希望能在火車上換成軟臥了。事實證明,去北京的車基本上沒有軟臥可以買的。

出了火車站往左手走,5分鐘就到了桂林長途汽車站。由於時間尚早,我們的目的地又是在楊堤,所以只有中巴,豪華直達的是直達陽朔的,中途不停。長途車站不是狠豪華,像桂林這樣的小地方,純旅游城市,應該把汽車站也好好修葺一下才。

我們坐上去陽朔的中巴,11元每人的,此時才6:10。

由於是中巴,和全國各地的一樣,都是出了車站就開始沿途拉客,倒也習慣了,近30km的路程走了一個小時。到楊堤路口時,天基本上亮了。等車的時候看到有人賣豬肉,可能還是純綠色的食品哦。

等從陽朔去楊堤的中巴,有12km的小路去楊堤碼頭,票價2.5元/人。

到了楊堤碼頭,早就餓得肚子咕咕叫了,一人買了一碗桂林米粉。這裡的桂林米粉分二兩和三兩的,分別1.5元和2元,買了三兩一碗的分量,碗裡還零星有些牛肉片、花生米什麼的,吃的渾身熱熱呼呼的,舒坦啊!

吃完後,在門口買16元/人的渡票。因為需要壟斷,所以強制有3個渡口,無論是徒步、游船都要買的,呵呵,頗有些“雁過拔毛”的意思。

我們到碼頭趕上是秋季枯水期,漓江水淺,水裡的水草石子清晰可見,有一種一掬到手的衝動。

我們直接找到岸邊的筏工,談得每人50元,一條筏子150元的價格去興坪古鎮。

考慮到時間還早,用竹筏可以慢慢的看看漓江美景。

筏工姓盧,為人還算厚道,手機號碼忘了,但是逢周三~周日他都應該在楊堤渡口拉客人的。

坐渡船去漓江對面的渡口。

說是渡船,相當簡陋,過去對岸不用3分鐘,這錢到是好賺啊!

過了對岸,在筏工小盧的帶領下,順河往下游走,直奔盧師傅的村子:浪石村。

山路兩側很多柚子樹、琵琶樹、橙子樹等。桂林的山很有意思,很多山都是單獨的如同倒扣的一個大鼎似的,山水如畫,就是這個境界。

大約走了20分鐘的山路,到了浪石村。

浪石村是一個有600多居民的小村子。聽說這個村子的老人都長壽,因為一直喝山裡的山泉水。而且聽說附近的地皮很便宜,200多平米的地皮用4000元可以買到,真是不可思議。

上了筏子,一行三人開始三小時的漓江之行。清清的漓江水,綠綠的水草,水草中成群的小魚,兩岸山連山的美景讓人陶醉!

由於我們去漓江正值枯水期,所以只能從楊堤到興坪一段,當然,漓江最精華的一段也就是這一段,沿途九馬畫山上據說可以看出九匹馬,還有黃布倒影什麼的,景點彙集,在沿途美景的陶醉下,三個小時的時間轉瞬即過啊!

到了興坪,有去陽朔的中巴車。出發前聽說福利古鎮有看頭,就在中途福利下車,但是福利怎麼覺得破破爛爛的,又不想往裡去找所謂的古街道,一咬牙,直接上去陽朔的中巴車,回陽朔,到陽朔是下午2點鐘。

說到美食,陽朔出名的是啤酒魚喝螺絲釀,還有漓江蝦什麼的,可能是我的之前想像太好,或是我們找的地方不地道,反正沒覺得有那麼有名,可能“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3點,在酒店租了3輛自行車,直奔遇龍橋。捷安特的變速車,五元一天,還算公道。

順著新西街往北,過了收費站,就是直通桂林的公路,路況不錯,從陽朔到白沙鎮有9公裡,開始是一段很長的上坡,剛開始那一下子還真是累啊!然後就是白沙鎮,過了白沙鎮,有一個往西的路口去遇龍橋。遇龍橋的歷史相當悠久,明代所建,橋長60米,寬5米,高9米,跨度18米,全用石頭砌成,未用灰漿,歷經數百年而無損,是陽朔縣重點文物古跡。橋體巍峨壯麗,石橋兩側爬滿青藤,古色古香;橋下水悠悠,村民們世世代代在這裡擔水、洗衣,月轉星移,遇龍橋見證人世蒼桑,卻依然堅固如初,在青山綠水和夕陽的襯托下,更有一種寧靜的感覺。遇龍橋上游有富裡橋,也是古橋,據說是單拱料石結構,橋面、欄杆、台階均為方石構成,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橋長30米,寬5米,高10米,陽朔三大古橋之一。橋頭各有古樹一株,橋長與高大致相似,遠遠望去,橋拱與倒影相接,酷似一輪滿月。立橋頭觀四野,青山環抱,綠水繞莊,一派南國風光,可惜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取消了去富裡橋的計劃,原路返回,前後用了近3個小時,雖然很疲勞,但是這個美景還是不容錯過的。

心裡盤算下次重游陽朔,一定要安排一天時間在遇龍河才好!

由於時間緊,沒有去嘗試遇龍河漂流,而且早上在漓江坐竹筏,就沒有必要再漂流了。但是如果是豐水期,還是要一漂為快的。

晚上在陽朔中心廣場的排擋吃飯,說實話,真的很一般。

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總有一些外國人駐足,拿著DV拍盆裡的小龍蝦,拍大師傅揮灑自如的炒菜姿勢,邊拍邊議論,我們不禁揣度他們的想法:“中國人這麼厲害,神州六號上天也不奇怪啊!”,呵呵!

大排擋上空油煙彌漫,真不是一個好的規劃啊!

晚上飯後游西街,人頭湧湧,熱鬧非凡!

中國人,外國人,到處都是人,燈紅酒綠,不愧“地球村”!

這裡的生活頗小資且喧嘩,不是我喜歡的生活方式。

回酒店睡覺已經十一點了,西街頂頭的假日酒店很不錯,據說周二到周四可以拿到半價的房價。

周日早上淅淅瀝瀝的下起雨了,聽說雨中游桂林才是最好的感覺,不禁對桂林有些遐想。

新西街上有中巴車站,13元/人的直達大巴很舒適,中途也沒有拉客現像,平平穩穩70分鐘左右,就到了桂林長途車站。

由於像山公園一直認為沒有可以欣賞的地方,於是直奔獨秀峰。

後來才知道為什麼的士司機推薦去獨秀峰,應為他們不僅門票游回扣,景區也會按人頭返點給司機的。

當然,既來之則安之,獨秀峰也有其可看之處。

明朝朱元璋的大哥的孫子被封為靖江王,鎮守桂林,獨秀峰就是靖江王府的後院,獨秀峰山腳是一潭死水,月牙狀,以獨秀峰為日,湖水為月,合在一起就是“明”字,還挺有講究的。

獨秀峰山底下是一條龍脈,貢有60面石刻,天干地支60甲子,所以是60位尊為大將軍的神,是那位活到88歲的靖江王所立,這位88歲的家伙終其一生都隨身佩戴刻有他自己太歲圖案的玉佩,倒是很酷哦!至於導游小姐說得諸如“命犯太歲”什麼的古時的說法,可信可不信,看個人喜好了,因為後面的就賣紀念品的小店,導游當然希望你買紀念品了,但是一張拓圖588元,未免有點貴L。

出了龍脈,可以爬上這座海拔66m的山峰,雖然不高,但是很陡峭。爬上位於市中心獨秀峰,可以環顧整個桂林市,也算是一種小小的成就感!

至於靖江王府的正殿、寢宮什麼的,當然比不上北京故宮,但是想想遙遠的明朝,桂林遠離京城,有這個規模也就可以了!

這裡由於是中山先生當年北伐的指揮部,所以留下了中山先生和宋慶齡女士親手栽的桂花樹兩棵,一棵金桂,一棵銀桂,80多年的樹齡不算多,但是不禁讓人對這位偉大的先行者有緬懷之意。

出了靖江王府,下一站去七星公園,65元/人,的士司機可以拿到55元的價格。因七座山峰以七星排列而得名(我沒有數齊七座J),公園裡有七星洞,800m長得溶洞景觀還可以,但也沒有達到那種非去不可的境界。

七星公園裡還有普陀山和駱駝山,我們由於出的駱駝山的側門,所以只看了駱駝山,一座神似駱駝的山立在門口,不錯的景!

出了七星公園,還有一點時間,直奔伏波山公園。

伏波山是因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得名,門口就是馬援將軍的騎馬彎弓的銅像,倒也威武。

伏波山正對著桂林最高峰疊彩山,門票15元/人,山腳一個小地洞可以從山的一側穿到另一測。出口正對漓江,11月的天氣竟然有人在游泳!但是說實話,要評價伏波山,也是能說:just so so! J

桂林一天,由於時間有限,只游了三個公園,也算是可以了。以後有機會再去蘆笛山和疊彩山吧。

在民族街街口有一家穆斯林飯店,小妹不似那些的士司機,挺淳樸的。買了半斤牛肉,半斤花生米,一盒小蔥拌豆腐,打包,晚上可以在火車站上吃晚飯!還買了一瓶三花酒,在車上一嘗,完全不合口味啊!L改喝的啤酒。

在桂林兩天,每人都起碼喝了七八瓶的啤酒,本地產的啤酒是燕京啤酒監制的,叫“漓泉啤酒”,還不錯!

第二天早上由於晚點,快八點到了武漢,勝利結束了這次的漓江-陽朔游!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