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漓江

作者: 陳安新

導讀去碼頭的路上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不由地想起桂林人說的雨中游漓江更有情趣。登游船、游漓江近四個小時,雨時停、時下。而漓江如蜿蜒的玉帶,盤繞在蒼翠的群山中,雨幕似輕紗籠罩在江山之上,游船穿行在奇峰之間,山巒倒影,筏艇穿梭,田園人家,牧童悠歌,確似千姿百態的中國山水畫卷。 漓江,世界最美的岩溶山水景區,她不同於長江三峽。三峽兩岸都是高聳入 ...

去碼頭的路上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不由地想起桂林人說的雨中游漓江更有情趣。登游船、游漓江近四個小時,雨時停、時下。而漓江如蜿蜒的玉帶,盤繞在蒼翠的群山中,雨幕似輕紗籠罩在江山之上,游船穿行在奇峰之間,山巒倒影,筏艇穿梭,田園人家,牧童悠歌,確似千姿百態的中國山水畫卷。

漓江,世界最美的岩溶山水景區,她不同於長江三峽。三峽兩岸都是高聳入雲的山峰,山險水急,僅有大船游弋其間。漓江兩岸卻是山巒起伏,洲灘層出,竹樹蔥蘢,漁筏搖曳,牛羊歡叫,牧笛悠揚,一派詩情畫意!

隨著船上導游的介紹,我們迎著江上的涼風和綿綿細雨盡情地欣賞著美麗畫卷。

船至“黃牛峽”,方向陡轉,水流分為二,將江灘分為三個小洲,洲上綠草如茵,蘆竹交錯;江中有九塊石頭,相傳為九頭牛所化,故稱“九牛戲水”。過黃牛峽,西岸即見“望夫山”,山顛有仙人石;山腰有石如背嬰兒凝望遠方的婦女,稱“望夫石”。

往前行至“半邊渡”,在江左岸有一駝形石山,石壁險峻,峰巒如出水芙蓉倒影綠波碧水之中,有詩曰:“此地江山成一絕,削壁成河渡半邊。”

從“鴛鴦灘”往下行,映入眼簾的是:洲上阡陌縱橫,山村炊煙裊裊,水上鸕鶿穿梭,兩岸翠竹成林;因是陰雨天,群峰綠水之間,景物隱約迷離。穿行在青山、秀水、飛瀑、淺灘之間,給人以清幽、寧靜之感;這是著名的“楊堤煙雨”景觀。

游覽中,我們常看到村民撐著窄窄的竹筏給游船送食物。還有小渡船給人們提供過江之路,水牛在江中自由自在地游走,片片田園點綴在山巒之間。

繼續前行在左岸,依江有青磚黛瓦村舍,名“浪石村”。這裡是漓江山水精華所在,兩岸奇峰羅列,水曲天窄;右岸有“大黃山”、“文筆峰”、“筆架山”、“獅子山”等,高低錯落;左岸有“觀音山”、“白兔山”、“金雞嶺”等,千姿百態;游覽其中,煙波飄渺,雲遮霧繞,山川隱約,幻景天成。

在距桂林60公裡處的江東岸是“九馬畫山”,五峰連屬,臨江石壁上青綠黃白、濃淡之間,九匹馬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清代詩人贊曰:“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

漓江山色美,美在倒影中,而漓江倒影數“黃布灘”最美。這時雨停了,只見水平如鏡,奇峰、翠竹、藍天、白雲倒影在碧水中,山水一體,水天一色,令人心醉!

忽然導游高聲說:前面的漓江風光就是1999年版20元人民幣背面之景,我們爭相留影。原來“興坪古鎮”到了。古鎮四周山巒奇秀,東有“僧尼相會”,“獅子望夫”,“羅漢曬肚”;北有“壽星騎驢”,“駱駝過江”;西有“筆架山”,“美女峰”;南有“螺螄山”,“鯉魚山”;實為漓江風景薈萃之地。

船過東岸的“漁村”,就到陽朔了,游漓江結束了。但煙雨漓江的美景仍縈繞在腦海中。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