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中午時分,我們按原計劃到達了玉屏樓,玉屏樓是前山上山的索道終點站,我們到的時候,平台上人群熙熙攘攘,大家都在玉屏樓餐廳吃飯,我們坐在涼亭,開始吃一路辛苦背上來的餅干和水.一陣冷風吹過,伸了伸有些酸疼的腿,盡管很累,還是頗有成就感. 距離玉屏樓36米處就是赫赫有名的玉屏峰,玉屏峰位於天都、蓮花峰間,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黃山至此,贊嘆不絕:“左天都,右蓮花,背倚玉屏峰,兩峰秀色,俱手可擎。四顧奇峰錯列,眾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玉屏峰海拔1716米,峰壁刻有毛澤東“江山如此多嬌”和朱德“風景如畫”的手跡,獅石上刻有劉伯承所題《與皖南抗日諸老同志游黃山》的詩篇,還有“一覽眾山小”等大量古今石刻。峰前有巨石如平台,左有青獅石、迎客松,右有白像石、送客松、立雪台等等。不過曾經聽說,真正的迎客松早在數年前就枯死掉了,現在這棵只是復制品,真品也罷贗品也罷,來到黃山,不管怎樣還是要和迎客松合影的.忽然,頭頂掛過一片烏雲,開始下雨了!游客一哄而散躲進餐廳避雨,我和朋友也不得不停在那裡.雨稍微小了一點,我們就上路了,可是沒走幾步,豆大的雨點又開始打下來,我們不得不打道回府.躲雨的時候和人閑聊,知道山頂的氣候變幻莫測,剛剛還是晴天,馬上就會轉陰甚至下起瓢潑大雨,而且沒有一點預兆,我們開始擔心了,特別是山路險峻,真的下起大雨,一來沒有地方避雨,二來路滑,真摔下去,可是活不見人,死不見鬼啊!耽誤了將近一個小時,烏雲總算散了開去,天變晴了,我們趕忙朝黃山最高峰——蓮花峰進發.依舊是無休止的台階,可是因為有了清晨的演練也就不覺得怎樣了。蓮花峰海拔1864米,是黃山第一高峰,山峰峻峭高聳,氣勢雄偉,主峰突出,小峰簇擁,宛如初綻的蓮花隱藏在白雲中,如夢如幻,所以起名蓮花峰。明末清初畫家石濤有詩:“壁立不知頂,崔嵬勢接天”。 從蓮花嶺到蓮花峰頂約1.5公裡,相對高度110米,起步緩坡稱為”蓮梗”,這一段路還算好爬,但是接下來卻大不一樣,剛剛下過雨的山路異常潮濕光滑,我們小心翼翼往上走,這一段路感覺很像華山,非常狹窄險峻,盡管旁邊有鐵鏈護欄,卻還是很害怕,陡:幾乎呈90度的上坡;窄:只允許一個人通過;險,旁邊就是萬丈深淵。我們手腳並用前行,途中穿過了四個石洞,古人稱為“蓮孔”。峰壁上有“真好造化”、“飛人間也”、“名不虛傳”、“天海奇觀”等摩崖石刻。攀到峰頂,有飛龍、雙龍等奇松和月池、香沙池等名勝。走過這些景點,也就登上了蓮花峰頂。站在蓮花峰頂,好像置身雲海中,雲天一色,江河一線,俱在遠眺之中。據導游介紹,萬裡晴空的時候,可東望天目山,西望廬山,北望九華山和長江。那天因為剛剛下過雨,雨後初晴,風起雲湧,峽谷如同一條吞雲吐霧的巨龍,一團團、一簇簇的雲朵如波濤翻滾、濁浪排空般湧來,除了沒有震耳欲聾的海嘯聲,就像錢塘觀潮一樣壯闊,令人震撼。雲海千變萬化,一會兒滾滾滔滔,一會兒虛無縹緲,一會兒薄紗遮蒙,一會兒氣朗風清,薄幕流雲籠罩的峰、石、松若隱若現,一動一靜,形成了變幻莫測的迷人景像,一陣微風吹過,煙霧飄來,如同踩在雲中一般,令人心曠神怡。蓮花峰上還有一奇觀,就是絕頂四周的鐵索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鎖,它是年輕的情侶或夫婦攜手扣上的連心鎖,以示永結同心。當然也有平安鎖。我和朋友一人掛了一把平安鎖,當我把鑰匙拋下懸崖的時候,在心中默念:願我所有的親戚朋友平安幸福。下山的路比較輕松,為了趕時間,我們一路小跑,途中經過蓮花亭,百步雲梯等景點,之後來到鰲魚峰,鰲魚峰位於黃山中部,是前後山的必經之路,從平天罡能攀到峰頂,海拔1780米。鰲魚峰因山峰形狀極像鰲魚而得名,為黃山三十六小峰之首。峰頂有三角形的鰲魚洞,洞額刻有“天造”二字,洞內有台階,游人可從洞中穿過。古人有詩雲:“東海有巨鰲,何年飛到此;人行穿魚腹,沾衣濕玉髓。”峰前有很多巨石,遠望像螺螄,構成“鰲魚吃螺螄”、“老鰲下蛋”等奇景。峰背有龜形大石,名“鰲魚馱金龜”。鰲魚峰另外一側峰壁上,刻有“大塊文章”四字,詩情畫意,耐人尋味。登到峰頂向左望可見蓮花峰高聳雲霄,右可看西海飛來石。前面南海寬闊,後為天海、光明頂。這一帶景色雄偉而美麗,不比蓮花峰遜色。
就這樣我們到達海心亭已經是下午四點半了,因為中午的大雨和蓮花峰頂的絕美景色,我們比原計劃遲到了將近兩個小時。天色已經轉黑,看來是沒有時間去步仙橋看日落了,我們只好來到天海山莊找住宿的地方。因為是旅游旺季,很多房間都被旅行社包走,我和朋友只好住在了旅館的走廊裡面,從來沒有在走廊上睡過覺,整個晚上都不踏實,第二天也是早早就被吵醒。我們收拾好行囊向光明頂出發了,明知道陰天看日出的可能性極小,可還是不甘心,爬了將近20分鐘一無所獲,只有煙霧環繞在身邊,我開玩笑:日出就在我心中,天天都有永恆的太陽。
休息片刻,一天的旅途開始了,這一天的任務艱巨,我們要走完著名的白雲景區和夢幻景區,從西海大峽谷繞到北海,路途辛苦,但是風景絕佳,我們信心十足的出發了。首先是白雲景區,白雲景區位於北海景區西海群峰中,面積16.5平方公裡。它東起海心亭,西至排雲亭,經祥雲橋,步仙橋及附近的谷口,穿過西海主谷,跨過著名景點“武松打虎”和“文王拉車”之間的支谷,可到松林峰,整個景區長3200米,是黃山的精華。天海山莊後面有一條小路直通白雲景區,一路的緩坡,走起來非常輕松,我們說笑著邊走邊欣賞路邊的景色,白雲景區屬於新開發的景點,一般團隊不來這裡,因而顯得異常安靜,和昨天的嘈雜構成新明對比,山中能聽到潺潺的溪水聲音和鳥兒鳴叫聲,能夠真正感受到清晨就是這樣開始的。地圖上沒有明確標記,我們只好就這樣走下去,聽來過的朋友說,白雲景區有座小橋:步仙橋,我們就以步仙橋為標志判斷是否走錯路,這樣的結果就是把途中任何一座小破橋都誤認為步仙橋。當然,我們也沒有錯過路邊的絕色佳境。這裡的感覺和昨天的蓮花峰鰲魚峰大不一樣,這片景區最有特色的當屬石柱峰和松樹。石柱峰,顧名思義,就是像石柱一樣的山峰,山峰呈石柱狀排列,齊刷刷垂直而下,讓人不由得驚嘆大自然的巧奪天工。還有就是松樹,黃山松為黃山四絕之一,遍布峰壑,一般生長在海拔800-1800米的高峰上,是植物學上一個著名的獨立樹種。其針葉粗短而稠密,葉色濃綠,枝干曲生、樹冠扁平,盤根於石,傲然挺立。黃山松與其它的松樹不一樣,大多不滋生於土,而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破石而生,蒼勁挺拔,虯枝盤結。那姿態美得奇,又奇得絕。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由於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使黃山松蒼勁而多姿:或聳立挺拔,是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雲;或虯枝盤結,如蒼龍凌波,或矯於威武,如猛虎歸山。白雲景區的松樹多標有樹牌:送客松,連理松,黑虎松等等,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