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滇西北一陣風(九)雨崩神瀑喇嘛公式:
喇嘛說的一個小時路程就是兩個小時,依此類推。
喇嘛認為的平路很可能會是15度左右的上坡。
喇嘛認為是很好走的路往往並不好走。
喇嘛認為比較難走的路很難走。
喇嘛覺得難走的路,呵呵,不用再試了,估計一天是走不完的。
雨崩神瀑距雨崩村還有8公裡,在面茨母峰和吉瓦仁安峰之間的山腰海拔約3400米處,據說從雨崩下村到神瀑徒步需2-3小時,中間經過原始森林和神瀑牧場。
早上出發的時候已經淋漓地下起小雨,迷霧一樣的水汽把通往神瀑的森林籠罩在一層神秘的氣氛中。同住的旅友有的租馬上去,我想來到這條這麼經典的徒步線路如果不嘗試一下,實在說不過去。於是,披上雨衣走上神瀑之路。
阿青布的女兒(妹妹?)正在將自己家的幾頭牛趕往森裡去放牧,小姑娘是個美人胚子,又勤勞樸實,再過幾年一定會嫁個好男人,只是不知道會不會想自己家裡一樣。
原始森林真不是假冒的,林子密密匝匝,很多樹都是幾人合抱的,樹枝上懸著松蘿,據說有松蘿說明這裡的生態十分健康,樹皮和石頭上的青苔說明這裡通常沒有人打擾的。
很快就覺得吃力了,我倆把多帶的衣服和可能用不到東西收在一個包裡,放在一棵老樹後面,輕裝前進。越是趨近神瀑,路旁的石頭和樹枝上的東西越多,都是藏人的首飾和衣服之類的東西,地上也都是硬幣和小面額鈔票。藏人相信把自己隨身的東西放在神瀑附近,會給自己帶來神瀑賜予的福氣。我lp也把隨身的鏈子掛在石頭上,口裡還念念有詞的,大抵是保佑親人平安健康之類。起先心裡生出要挑幾件漂亮首飾帶走的邪念,轉瞬間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到了牧場,騎馬的也不得不步行,上面的路馬也走不了了。崎嶇的小路,坡度卻很大,走起來費勁極了。幾乎是走十幾步就要坐下休息一會兒。
又走了近1個小時,終於到了一處山壁,上面的瀑布很細小,從幾十米的高處落下,被風一吹形成一片水霧,間或水流大一些的時候才能形成一條瀑布。這就是藏人心中的神瀑,傳說只有有福之人來到,瀑布才會有水,人被瀑布衝刷之後也會更加幸福。
沒啥說的,我們都被神瀑淋了個痛快。返程是下坡,相對輕松一些,找到了我們的包,回到阿青布家。
接連幾天的奔波把我們搞得有點疲乏,我和lp計議今天下午就出山,返回麗江,好好的休息一下。神湖、大本營以及傳說中的雨崩河谷-尼農-西當的路線都不走了。
吃過午飯,我們准備離開了。走出阿青布的屋子,外面有個藏族大姐正在往一匹馬上放行李,我跟她說,再見了!她露出一口白牙,笑著對我說:去尼農嗎?
“尼農”!此行計劃中另一個代表優美景色的地名。尼農村距下雨崩3-5個小時,據走過的網友講,一半的路都是在雨崩河谷中穿行,旁邊的河水水流湍急,發出雷鳴般的響聲。出了河谷就是瀾滄江邊的懸崖路,兩岸是褐紅色的山壁,蒼涼如幾千年前的呼喚。
剛剛放棄的計劃又被重新喚起,我慣性的思維讓我搖了搖頭。一步,兩步...還沒走到十步,我歪頭看向lp說,她說去尼農!lp可能真的累了,說,別去了,先回麗江吧。我點頭說,好。
就這樣,我把這個遺憾留在了心裡,成為至今仍然每每隱痛的心病。
村口是阿青布的弟弟(哥哥?)和一群年輕人拉著馬在,這裡游客租的馬都是整村人輪流提供,這樣確保全村人都可以共享旅游開發帶來的利益。原來游客住宿也是這樣全村輪流接待,現在只有租馬是這樣了。樸素的共產主義分配制度,共同富裕!與目前和諧社會追求的境地一樣。
只是方式近乎迂腐,我們輪到的馬匹還沒從家裡牽來,所以盡管村口就有馬,我們還是要等。他將兩張幾乎被揉爛的標著號碼的保險卡在身後倒了幾下,讓我們抽取。我說不必了,我們倆誰騎哪匹都一樣,但他很認真地說不行,沒辦法只好抽了。
馬到山頂,我們被交給了西當的馬夫,看來藏人也很聰明,城市間拉客出租車的倒客方法他們也學會了。

(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