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走在路上夜。
5:04。
哈密站。車又一次歇了。暈啊,1044原來是綠皮的。可以開窗,很古舊的那種。晚上,松動的窗縫中不時會有強勁的冷風爭先恐後地擁擠進來,迎到人的臉上,清醒地冰冷著。有濃重的寒意。夜色和月一樣冰涼和絲滑吧,它太遙遠,難以企及的陪伴著誰。可今晚的月,在哪裡入睡呢? 夜色頗重了,融入其中的一切都顯得那麼神秘和詭譎。世界在最原初的狀態,嬰孩一般,沉沉地睡去。行走在無邊的墨色中,火車像一場轟然上演的劇,緩緩而努力地,朝向新的一天奔去。明天、明天的明天…這幕,終會謝場的麼? 大腦有點鈍。顛簸中的睡眠總是停停走走,F妹的眼睛很有倦意了,不曉得坐這種車於她是不是殘酷了點。我,好像隨便扔哪都能適應了。不過,眼睛也應該是兔子的顏色的。窗外,偶爾有些許燈光,在站台的地方。昏黃朦朧的,似乎也略帶倦意,如我此刻貧乏的言語。想寫下什麼,卻又煩惱言語的貧瘠。那麼,就這樣吧。三四個小時之後,面對的,會是一個陌生而新奇的地方。恍惚而斷斷續續地睡了一會兒,再睜眼,天色已是大亮。窗外,除了灰色莽莽的戈壁,地平線上什麼也沒有。平謐又靜止地,遙遠的天邊,天與地渾然相接的地方,太陽仿佛從地底滲透出紅色,渲染著灰蒙而遼遠的天空。下一刻,將是噴薄而出的壯麗吧。 訝異於世界的遼闊,於微小而繁俗的塵世。世間女子,大都紅顏命薄,可也由此,交織著多少欲訴還休、不離不棄的情愛傳奇。唉…我的跳躍性思維,扯得遠了。理解不了就跳過這一段好了。 又是白天,於濃密的暗夜,它又是另一番景致了。你那裡呢,是怎樣的,我所陌生的世界? (二)風中的沙海火車到柳園站,已是晚點一個多小時,很小的站。出來後,有不少中巴在拉客,一百多公裡的路程,要每人三十的車票,黯然吧,大伙沒容易熬到五一歇歇,卻什麼都在瘋長了,比三月的春草更茂盛。人在屋檐下,只好坐了。一路絕塵而去,絕的還是搓板路,由此脖子得頸椎病的幾率大大增加了。放眼望去,戈壁,遼遠寂寞的,和著風沙。地上偶爾雜生的沙漠植物,在風中搖擺。遺憾的是沒有看到傳說中的海市蜃樓,本來很想親眼目睹一下飄渺的幻境,老天卻沒有很給面子,太陽不夠熾熱。
近兩小時後抵達敦煌市區,找到合適的賓館,下午奔赴鳴沙山、月牙泉,此地離市區不遠,1元公車便可搞定。
買票,進門,細密柔軟的沙子便蔓延在腳下,抬頭看,滿眼連綿著不高的沙丘,有著泥土的黃皮膚,松軟而溫和地。我們有點矯情地騎了駱駝,因為腦中倏地憶起絲路古道上,長長的駝隊,急急趕路的商旅,大漠、黃沙,搖蕩在風中的串串駝鈴聲響,回蕩在空曠的世間。
我們的駝隊只有四只駱駝。春天了,駱駝在脫毛,腿上有些光禿禿的,大大的腳掌,踏在沙裡,日復一日,淪陷於一個柔軟而溫柔的夢。可是,每天每天,如此反復地被迫馱著行人,它會厭倦的嗎?
意外地發現,駱駝真的是很隱忍的動物,艷陽的炙烤、大漠的風沙、趕駝人的呵斥…一點都不曾改變它優雅的姿態。是的,在這樣惡劣的環境,如此缺水的地方,駱駝鏗鏘的步履竟然呈線型,很悠然的樣子。
從景區入口到鳴沙山腳下,不記得走了多久,不長,卻深深體味到所謂的“黃沙百戰穿金甲”。因為風很大,好像山表面的沙子都被吹皺了,漾著水般的波紋。剛踩過的足印,不一會兒便被風的手撫平了,不留一點痕跡。迎面不時有駝隊走過來,迤儷而蜿蜒著,它們相互張望。

(很高大的駱駝,人坐在上面,顯得很小的樣子,風很大,頭發凌亂)
上山是個艱難的旅程。沙子太細軟,一腳上去便深深地陷入,前進一點,便下滑一點。景區為了方便游人攀爬,在山上放了木制的梯子,如此,還是倍覺辛苦,到山頂,鞋裡便裝滿了沙礫,風也愈加狂肆,吹起層層沙子打在臉上身上。終於明白為什麼我們一眼便能被認出是外地人,這裡終日的風沙,給生活在此地的人們臉上抹下了濃重的痕跡。
坐上滑沙板,順山勢而下。沒有想像中的迅捷,可能是坡不夠陡峭,完全依靠用手劃,胳膊很酸。

(在滑沙,仔細看,其實我的眼睛是閉著的,只為墨鏡的緣故,看不太出來。)
月牙泉。
是瘦了很多,纖細如削。以前的圍欄還在,不能近前,卻愈發顯示出它消瘦的身姿,雜生著稀疏的蘆葦。遠遠望去,藍綠色,彎彎的,真的形似月牙。
沒有停留太久,因為這一池水的春色,終掩不住瀕臨干涸的憂郁,鳴沙山蔚藍透明的眼睛,終會黯然麼?
我們在附近的樓閣看了看,沒有忍心多望那彎月一眼。多一眼留念,便會多一絲感傷吧,為它還沒有到來的未來,為它可能會阻擋不了的命運。
一路說著神奇。如此的漫天黃沙中間,竟然安嫻地藏著一池碧水。相伴相擁,它們是為彼此而生的吧?
怎麼看,都覺那水像眼淚,含著惆悵,
那麼,誰曾傷悲;
它的眼淚,為誰?
(三)敦煌印像
從鳴沙山月牙泉出來,已經晚了,跟著的散團旅游車已經開走,買的往返車票算是做貢獻了。索性去了博物館,看了一系列民俗的展覽。
坐公車回市區,去了夜市,算作對一個城市側臉的了解。
敦煌市很小,不久便可轉完,縣級市的它因為旅游業的蓬勃發展而欣欣。路邊走幾步便可看見酒店賓館旅館,各式各樣的住處,數量之多密度之大讓人詫異。
而飯館倒沒有真的吃到感覺很難忘的吃食,名吃驢肉黃面也不很合我們口味。所謂釀皮,感覺跟平時吃的涼皮差別不大,唯一不同的是一份釀皮的價格夠買四份涼皮。新疆的烤肉炒面也隨處可見,不過我們沒有嘗試。想吃,還不如回新疆吃點正宗的。
夜市上的攤位可謂多矣。魚龍混雜,賣百貨和吃飯的小攤隨處可見,只不過,興致難存。大概地晃了晃,夜光杯和玩偶駱駝似乎是特產。夜光杯具有翡翠的顏色,透亮,讓人想到“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醇厚豐滿,但我們不懂行情,真假難辨,於是沒有買;至於駱駝,F妹買了幾個,十一大元左右一個。我覺得沒什麼用,也省了。
覺得車上的辛勞和下午的游賞很累了。回賓館的腳力都不夠,於是打車在賓館附近吃了哨子面,據說也是特色飯之一。和平時所吃的,差別不大。
敦煌街區並不寬闊,但還算齊整。路上的車流緩慢,行人不多,都有著黝黑微紅的臉龐。好像,是一個節奏很慢的城市,很適合養老的地方,有些像石河子。但是,綠化和空氣環境差了些,只是緩慢地、像一曲悠然的夜曲,輕飄過游人的心上。
正值五一大假,很多地方都休息了。神奇的是,那裡農行的提款機都在銀行裡,銀行鎖了門,錢也取不到。而F妹妹的卡更是以消磁罷工。第二天去莫高窟的時候,我們身上總共只有230塊,門票就一人100,想想,不用吃飯也沒錢坐車去火車站了。後來連路邊隨便攔車的想法都有了。總不能讓火車票白白浪費掉啊。不過還是很幸運,從莫高窟回市裡,附近的農行居然開門了。我把卡裡能取的錢悉數取了出來。
有了這次經歷,明白了一件事:去不很發達的地方,現金一定要帶夠,否則,很有可能回不了家了。
(四)叩響千年的寂寞
行前,在網上看了資料,說去莫高窟最好是上午,因為光線較充裕。天色有點陰沉,很怕會下雨,因為雨天洞窟是不開放的。也許是出於對文物的保護吧。
於是,起得蠻早,便上路了。汽車在還算平整的路上行駛,時而可見當地的民居,頂上建著玻璃屋的樣子。問了導游,才知道是用來采光的。一路不長的時間,有荒漠有農田,蜿蜒成心裡長長的猜想。莫高,到底是何模樣?
遠遠地看見了,土樣的山體。綿延出灰黃的,質樸的顏色。游人很多,不過還是很順利地進入景區。
曾經該有千余洞窟的莫高,如今應該只有上百的洞窟,而開放的,只有很少很少。我們是五一出行,略比平日開放的多些,也只有十幾個。而這十幾個洞窟,以我們認為已經夠走馬觀花的速度品過來,旅游車都已經棄我們而去。真的不知道,那些能很快遍游所有地點的游人,是如何輕松地瀏覽了它們。
我說,感覺時間太少,沒能仔細地品匝這些風化千年的傳說。如果,有夠時間,還要看一遍、再看一遍…突然對F妹說,好想研究敦煌學。可是,研究生,不會再考一次了。而敦煌學中太多讓人望而生畏的佛家典事、枯雜的經文之類,又是我所擔心我這般凡夫俗人不能體味的了的。
但,進入那比外面陰冷一些,略帶潮氣的窟內,聽著導游千篇一律的說辭,眼中的壁畫卻都活生生地舞蹈起來。
它們,是有生命的吧,縱然穿越了年代久遠的塵埃俗事,承受了掠奪搬的洗劫和變遷。卻依然是翩翩的舞者,剝落的色彩、被偷盜的金箔下暗黑的影子,依然掩飾不了美侖美煥的年代中,應有的風采。塵封,哭泣過,命運的作弄。揭開它們守侯千年的面紗,我的眼睛,卻湧動著莫名的溫熱。
難以描述的,心的震撼,和感動。
古老國度,鬼斧神工的巧匠,創造了舉世贊嘆的絕代風華。想像力的深刻和豐富,是九色鹿身上彩色的斑紋;是飛天輕妙的曼舞;是割肉養母的拳拳孝心,是仰頭膜拜巨大的佛像時虔誠的靈魂...
所以我說,感動和淨化的,何止是一顆沸騰的心?太多的情緒,語言,無法表述。親歷,才是最好的解讀。
有關它的歷史,我想,毋庸贅述了吧。太多有血性的中國人都或多或少知道那個王道士,還有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所謂的西方探險家們。印像深刻的,是看到介紹中說絕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分藏於英、法、俄、日等國的眾多公私收藏機構,僅有少部分保存於國內。造成中國文化史的空前浩劫。
史學大師陳寅恪的一句話,足以令人汗顏,“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這個很大的建築是有標志性意味的,裡面,是一尊和層樓一般高的巨佛)(五)後話回程此刻,是清晨七點。車廂依舊嘈雜忙亂。昨晚8:56的火車,為了節儉旅費,還是綠皮車。夜裡下過綿綿細雨,戈壁有些許被滋潤過的痕跡。也由此,在夜晚的冰冷中憑添了幾分涼意。朦朧的睡夢裡,是凄清而蒼涼的恍惚,猶如車窗外綿延無際的沙海荒漠。太陽漸漸地抬頭了,卻覺得自己頭痛欲裂。也許是夜裡就著潮濕的眠,由此受涼。好幾夜,沒有睡眠到飽了,旅游還真是力氣活的說。曾經認為旅游就是一味地玩樂游賞,那真是大錯特錯了。只是在去敦煌的火車上寫下第一篇文字,此後擱置了。真的是太辛苦,只好在日後逐一補上。照片的事,也是因為種種原因我倆都沒帶相機,太過遺憾,只是匆匆然在景點照下三張,N貴的說

大概,8點多就可以到烏魯木齊了。可以回家吃午飯,還是充滿著幸福的喜悅。雖然,拮據的我們最後沒有買下什麼紀念品帶回來。但是,唯這一次行程和所有旅途的震撼,便足以在記憶裡珍念一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