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陽朔遇龍河漂流

作者: elinorz

導讀六月中旬我和圓兒結伴去了陽朔,沒想到短短幾天旅行,總是和雨相伴,本想是挑淡季避開人流,卻碰上了“雨季”,當地人說往年這個時候也很少連續下那麼多天的雨。大雨後的漓江看上去混濁而湍急,還好最後一天游遇龍河彌補了未見到平靜如鏡漓江風光的遺憾。 這次能在遇龍河漂流還算運氣,持續多日的降雨,河水漲了太高,考慮到游客安全,竹筏漂流就要停漂。好在 ...

六月中旬我和圓兒結伴去了陽朔,沒想到短短幾天旅行,總是和雨相伴,本想是挑淡季避開人流,卻碰上了“雨季”,當地人說往年這個時候也很少連續下那麼多天的雨。大雨後的漓江看上去混濁而湍急,還好最後一天游遇龍河彌補了未見到平靜如鏡漓江風光的遺憾。

這次能在遇龍河漂流還算運氣,持續多日的降雨,河水漲了太高,考慮到游客安全,竹筏漂流就要停漂。好在最後一天,天氣轉好,竹筏漂流又開放了。

那天的漂流是小李幫我們聯系的。小李就是前一天我們請的陽朔當地向導,陪同我們騎自行車玩了一天,因為她家就住在遇龍橋,他的老公陳師傅就是那裡的伐工,相處下來感覺小李挺淳厚的,說的價錢和網上查到的一樣,所以我們就去了。

一早小李送我們從陽朔乘車到白沙鎮下,下車後發現他的老公陳師傅已經等在那裡了,接著我們就乘上他的摩托車,一會兒就到了遇龍橋。快到遇龍橋的時候,有一段小路坑坑窪窪的,陳師傅居然告訴我這是以前的官道,看來這地方還真有年頭了。聽說他們的祖先還在這裡抗過日,遇龍橋上有塊石碑記錄著當時的抗日歷史。在遇龍橋上走走,發現此處景色果然秀美多了,名不虛傳。拍照留影,稍稍停留,就要開始遇龍河上的竹筏漂流了。

我們選擇了漂半程,從遇龍橋到舊縣這一段,之前聽說這一段是遇龍河的上游,來這裡漂流多為自助游的散客,人少清靜。體驗後果真如此。陳師傅說有事,換成他叔叔給我們撐竹筏,這麼年輕就當人家叔叔,還會唱山歌。竹筏穿過遇龍河的橋洞,這漂流也就開始了,說也奇怪,人在岸上和在竹筏上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天上沒有出太陽不熱,又不下雨,輕輕的微風吹來,坐在竹筏上聽著陳叔叔講講一座座小山的傳說,兩邊綠油油的農田,秀麗的山水,感覺自己就像行在畫中,無法形容的輕松和愜意。第一次衝壩,我這個旱鴨子有些緊張,穿好了救生衣,雙手握緊了扶手,咦!這麼輕松就過來了,沒原先想的那麼可怕。後來的幾次衝壩我就不怎麼怕了,甚至在過那個最高的壩時也覺得有驚無險。據說在枯水期,衝壩時,筏工還要從筏上下來才能將竹筏弄下壩。而且枯水的時候,撐筏要比水多的時候費力。水太大了,又要停漂,撐個竹筏也不容易啊。

在這裡我總算看到了早已向往的山水倒影,但是陳叔叔說這倒影不太清晰,因為剛下過大雨河水不夠清澈,還有微風的關系,要是在平日就更清晰美麗了。不過我已經很滿足了。因為下雨的關系,前幾天看到的漓江的水也沒有一點秀美可言,而是混濁的滔滔江水,相比之下眼下的遇龍河要平靜、秀美、清澈多了。

說著說著,陳叔叔就想給我們表演唱山歌了,他的山歌應該算是溫柔版的,於是我們開玩笑說,是否他的老婆就是唱山歌給唱唱來的,他說那時候已經不流行山歌了,已是流行歌曲的時代了,於是他給我唱了一首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曲子很熟歌名實在是記不住。聽聽山歌,懷舊金曲,看看兩岸的風光,好時光總是過多很快,一轉眼就要到舊縣了,只得意猶未盡地上了岸。陳叔叔一路上照顧倒還周到,打傘收傘,拍照,解說,唱歌,一個人撐著筏子把我們順順當當地送到了目的地。當一個好的筏工兼導游,需要的技能還真不少啊!

遇龍河的美,其實主要在於它的幽靜自然,如果來的人多了恐怕有損那裡的美。但是如果沒有游客光顧,村民的收入會少很多,希望能合理地開發旅游資源,不要破壞了這份幽靜和美麗。

聊天中得知,這裡盛產的鳳尾竹不能當竹筏的材料,竹筏都是由外地出產的毛竹做成的,這10根竹子組成的竹筏,每個要700多元,一個竹筏的使用壽命只有幾個月。竹筏是筏工自己出資買的,政府派人管理並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筏工每撐一次伐的收入就是游客出的竹筏漂流的錢減去那可觀的管理費再減去竹筏的折舊,也沒剩下多少了。像陳師傅他們一家的收入就是一靠農業,種點地,再就是靠旅游,撐竹筏和他妻子小李給人家當當向導。那裡的人們多是如此吧。陽朔山多地少,完全靠農業恐怕不行,像小李這樣農閑時就到陽朔街頭給游客作向導的當地婦女實在是太多了,記得剛到陽朔,看到一群婦女站在汽車站的出口,咋一看以為是在夾道歡迎什麼貴賓呢,其實就是當地的業余導游,她們多還樸實,如果你拒絕,也不會纏著你不放,不會給你臉色看。6月份那裡旅游還是淡季,她們一周有一兩次的生意就很不錯了。雖然素昧平生,但有緣相見,感謝小李夫婦和他叔叔給我們的陽朔之行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希望他們生活越過越好。在此留下小李夫婦的聯系方式:小李手機:13877373352,陳師傅(小李的丈夫)手機:13977351922。如果你去陽朔的話,可以和他們聯系安排遇龍河漂流,他們人還不錯。

如果有機會再來遇龍河的話,我應該會選擇漂全程,從遇龍橋到工農橋,可以有多點時間好好享受在竹筏上漂流的悠閑時光。不過祖國大好河山實在是有太多地方沒去過,同一個地方能玩兩次的機會真是不多,隨緣吧。

更多照片:http://elinorzl.***/photos/



(漂流途中在一個小沙洲上略作停留,此處望去的遇龍河美景)



(遇龍橋上向上游望去)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