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位於東海之濱。相傳遙遠的古代,常有成群的白鷺棲息在廈門島上,因此,廈門又有了一個美麗動人的稱呼——鷺島。鼓浪嶼:聽天籟之音,憶崢嶸歲月鼓浪嶼位於福建省廈門市西南,與廈門隔海相望僅一千米之遙,因島上有一中空巨石,波浪拍打其聲如鼓,故名鼓浪嶼。然而我對鼓浪嶼的欣賞是從喚醒其沉睡歷史開始的,這讓我始料不及。當日下午乘輪渡達鼓浪嶼,下船而望,灘頭空蕩,僅見幾個灰色的碉堡。猜是當年國民黨留下的,人去堡空,此時覺得歷史是那樣的滄桑變幻。嶼內雖有街區鬧市,卻並無車馬之喧,僅有的三三兩兩觀光電瓶車成為穿梭於整島的唯一交通工具。這裡空氣清新,整個小島一年四季樹木蒼翠、繁花似錦,特別是小樓紅瓦與鳳凰木、三角梅相互掩映,相映成趣,顯得格外漂亮,故有海上花園之稱。這裡沒有大馬路,只有依山而建的柏油路和石板小道,縱橫交錯,潔淨如洗。漫步於鼓浪嶼深邃幽長的街巷,聽音樂之島之聲,賞萬國博物建築,憶滄桑崢嶸歲月。走累了,你可以找到路邊露天茶館,找一傘涼棚座下,吹著海風,心不在焉地翻著書,時不時仰望碧海藍天和柔軟的沙灘;品上一口功夫茶,意味深長。也可乘上纜車直上山石嶙峋,洞壑成趣的鼓浪嶼最高點日光岩,覽山海奇觀,眺大、小金門,閱人世滄海桑田。當地人眉宇間,總是透著一份和善寧靜,舉止投足,溫文而雅、從容淡定,如果你請個當地人為你講解,坐下來細聽,還能了解到不少別墅庭院鮮為人知的故事。被落日余暉籠罩著的小島,會時不是從一些歐陸風格的小樓裡飄出悅耳的鋼琴聲,伴著海風,輕輕飄搖融合在迷漫的空氣中。此時,鼓浪嶼靜謐的小巷更是藏著歷史的秘密,誘人探尋。它是個漩渦,把你拽下去,放不開,從此流連忘返,不想回歸。而我眼中的鼓浪嶼,則更如那淡淡的清啤,幽幽地沁我心脾,讓我久久回味。環島路:享海風拂面,觀帆逝船來花三元錢乘船出嶼便見環島路,此路就似一個半圓光環把市區三分之二的面積攏入懷中。到了廈門,就一定要去環島路上飆飆風看潮漲雲飛,聽海浪如琴,觀帆船如梭。你見過嗎?一條漂亮的6車道的大道依海而行,很多段路是築在海裡的。路面平曲線隨海岸線延展。如在白天,胡裡山炮台、上裡水庫、台灣民俗村(景州樂園)、金山松石、“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標語牌、小金門、鼠嶼,以及廟宇、古樹、奇石、雕塑和三個臨海廣場,沿線還建有椰風寨、玩月坡、數星園、海韻台等設施一覽無余,就連大金門也隱約可見,這些串連成五彩繽紛內容豐富的景點構築起了海濱旅游觀光帶。南普陀:觀鷺島變幻,賞萬石美景駕車來到了南普陀,它座落於五老峰下,左鄰廈門大學,右舍久負盛名的佛教高等學府閩南佛學院,南普陀寺寺廟不大但一直來香火很旺。通過寺廟便可爬五老峰,五老峰不高,它沒有泰山之雄偉和雁蕩之巧石,也沒有峨嵋之秀麗及恆山之煙雲,但卻依然是嫵媚動人。登上頂峰不僅可環視廈門,更可將美麗的廈大校園和四周湛藍而廣闊的海域盡收眼底,閱點點風帆。而在山後相連的便是萬石植物園。這是一座圍繞萬石岩水庫精心設計的植物園林,它沒有蘇州園林的花俏多變,平添的則是一份與自然的和諧。此時,不遠處我看到的並非初升的太陽,而是日落。透過暮靄的暉光,可見鱗次櫛比的樓房坐落在片片綠地之間,城在海中,耀眼奪目……更映襯出鷺島的寧靜、詳和。中心城區:鳥語花香,湖光山色踱步廈門中心城區,你常常會不經意間發現許多類似於公園的景觀,茂密的林木,裸露的山石和可以抬級而上的台階,住在這種環境中的人家,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鳥兒的歡鳴,聞到窗外清風送來的植物味道,甚至清晨起床還可見趴在窗簾上小憩的青綠色蚱蜢,讓你不忍去打擾它的好夢。而住在海邊的人家則有另一番享受:隨便什麼時候推開窗戶,一眼就可見蔚藍的天空和湛藍的大海或是清澈的天然湖水。當然不是每家每戶都有這等福份。即便看不到大海,聽不到鳥鳴,至少你還可以出去走走。廈門可休閑的地方之多,是國內許多城市都望塵莫及的。網羅美食:走街竄巷觀完海、爬完山、踱過步,突聞肚皮被飢餓擊打出陣陣嘰裡咕嚕的聲響。讓我想起來了廈門的小吃,可謂應有盡有,除了環島路邊及鼓浪嶼上聚集的眾多海鮮餐館,如果你有心到每一條大街小巷細心挖掘,一不小心就能嘗到誰家的絕學。黃則和花生湯、土筍凍、魚肉粥(據說是種叫橡皮魚)、大同鴨肉粥、海礫煎、五香拉條、面線糊拉······還有鼓浪嶼餡餅。記得那晚,朋友開車帶著我幸福地走道竄巷追尋那古老而誘鼻的美食。品過百味,突然發現還是那最原始最鄉土的味道,更令我回味。短短四日自助游即將結束,廈門已永遠地封存在我的記憶中——依山傍海的她,沒有京滬的繁盛顯貴,沒有蘇杭的嫵媚娟秀,但他卻有山的偉岸,有海的胸襟,有水的柔情,有鳳凰木的旺盛和三角梅的堅強……曲終人散,記憶永存,真想長居於此。

(廈門城區)

(鼓浪嶼萬石堆)

(五老峰山頂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