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雲南30天~昆明~麗江~香格裡拉~德欽~雨崩(7)

作者: 月光之城

導讀第二站:麗江 (古城納西老人的悄悄話:對面那家伙想拍我們呢!別理他!!!) 我對麗江的磚頭: 古城的美麗無須我多言。我這次准備的是很多磚頭,當然:我希望的是將古城越拍越美麗。每到一個地方,我最關心的不是優美的環境,最能打動我的是這個地域的人文。與2004年的麗江之行相比,麗江的變化之大讓我失望,淳樸的民風不再。。。失望一:藏圬納垢:古城正大門(風 ...

第二站:麗江



(古城納西老人的悄悄話:對面那家伙想拍我們呢!別理他!!!)

我對麗江的磚頭:

古城的美麗無須我多言。我這次准備的是很多磚頭,當然:我希望的是將古城越拍越美麗。每到一個地方,我最關心的不是優美的環境,最能打動我的是這個地域的人文。與2004年的麗江之行相比,麗江的變化之大讓我失望,淳樸的民風不再。。。失望一:藏圬納垢:古城正大門(風車那)正門口路對面就有很多婦女肩客沿街尋找單身男士,一見到單身男士馬上靠近絮叨:要不要按摩?要不要小姐?要不要看跳艷舞?而這些黑店就開在古城大門口正對面!最離譜的一家就在肯德基的樓上三樓!!跟古城門口的保安反映:保安解釋:那是紅燈區,都是些當地很有背景的人伙同些流氓開的,沒人敢管!?!?失望二:麗江古城的大街小巷充斥著無數肩客~~在陽光下一眼望去:每條街大概有1/3的人打著傘,跟著沒打傘的游客不停的絮叨:要不要去玉龍雪山?要不要去拉市海騎馬?要不要~~~這幫人號稱:宰你沒商量,就等你上當。。。失望三:所有大小景點票價高企:玉龍雪山騎馬280~360不等,拉市海騎馬280~380不等,連束河古鎮每人都要30元門票+40元古鎮維護費,問題是就這樣收也就罷了,當地人都告訴我們:你們上當了!!!你們給的280有200是景點給帶你們去的肩客、司機的回扣,連束河古鎮70元門票都有大部分是給肩客或者司機的!!失望四:一切向錢看。在昆明就聽北京帥哥抱怨:麗江太商業化、沒有人情味:北京帥哥剛到麗江的時候有點肚子不舒服,向古城一家商店裡的老板討口熱水吃藥,那位老板回答他:你買了這個商品,我就給你水喝。。。。這次麗江重游,的確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些在這個仿佛連感情都可以物質化、商品化的社會,五千年的中華文明迅速被瓦解;古老的東巴文化、淳樸的納西民族、麗江這片許多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難道也要逐漸離我們遠去了麼?四方街熙熙攘攘的人群對麗江做了些什麼?我們要像遵義街道名稱一樣,將麗江劃分成:香港路,深圳路,上海街麼?當然,麗江很多很多人還是讓我感動的:比如萬春園客棧老板:納西人袁叔,望城閣客棧老板陶大姐、還有我在古城認識的許多朋友。


(我在常春園客棧的房間)



(我在常春園客棧的房間,帶廳的哦!裡面都是納西老板袁叔的古董家具,超豪華吧?每晚80米米)

第三站:香格裡拉





(整座山上的漢、藏語的:香格裡拉)

香格裡拉,是迪慶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源於藏經中的香巴拉王國,在藏傳佛教的發展史上,其一直作為“淨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廣泛提及,在現代詞彙中它又是“伊甸園、理想國、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

香格裡拉縣屬於迪慶藏族自治州管轄,迪慶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屬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橫斷山脈西南腹地。自然地理特征為"三山兩江一壩"。"三山",即怒山山脈、雲嶺山脈、貢嘎山脈,縱橫南北,平行並列,梅裡雪山、白茫雪山、哈巴雪山聳立於三山群峰之上。"兩江",即瀾滄江、金沙河自北而南貫穿全境。"一壩",即大小中甸壩子,面積共有40多萬畝。全州平均海拔3380米,是雲南省海拔最高的地區。地形呈縱深切割之勢,高低懸殊大,最高6740米,最低海拔1480米。迪慶州下轄香格裡拉(又名中甸)、維西、德欽三縣。迪慶總面積23870平方公裡,總人口約40萬人,也就是說人均土地60000㎡,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地方。厲害吧?在深圳要人均60000㎡,那發展商就要求我們啦:‘求求你買我的房子吧?’嘎嘎。。。路上顛簸了近五個小時,犛牛、艷艷、歡歡和偶坐麗江~香格裡拉的班車抵達了香格裡拉客運站。香格裡拉是我這次旅行中最難忘也最無悔的一段,最幸運的是我碰到了叔叔:松金·登曾。


(松金•登增,電話:13988712493)

藏語中:松金是佛的名字,登增是萬事順利的意思,我想應該解釋為:被佛保佑、一生都會萬事如意的人吧。(松金叔叔,祝您和您的家人一生萬事如意!)

松金叔叔是我在昆明朋友達娃娃的老爸,叔叔的工作是帶旅游團進藏或帶客人游覽雲南,雖說叔叔沒有考導游證,但是叔叔是土生土長的藏民,可以讓我在飽覽美麗風景的同時充分了解這片地域的人文與歷史,叔叔和他的一幫朋友都有三菱吉普、豐田4500等型號越野車帶團進藏或游覽滇西北不但可以玩非常好的景點,費用還可以節省很多。我在叔叔家的電腦看到很多美麗的照片,都是叔叔或者叔叔帶的客人照的風景,很美麗,跟大家分享下。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