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海 行行四方,知萬物;探幽深,會人文;踏艱險,悟精神……追求比遠方更遠,比高處高!行走在72萬平方公裡的青海大地,一種神聖而激蕩的情懷,一種天地間的浩然之氣在我的內心升騰。一切淺斟低唱和脆弱婉約在這裡都顯得不合時宜。在這個神的土地,英雄的故鄉裡,你只能擊節高歌,像那群山之間奔騰不息的黃河,像那在雲層之上昂頭挺胸的唐古拉山。青海呈現在你面前的,是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共同演奏的永恆的交響曲。行走青海,因為青海湖。那一片望不到邊的湛藍湖水漫過你的前世今生,讓你的眼睛驚艷不斷,心靈幸福不已。因為三江源。沿著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深入,深入,再深入,在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高原湖泊間,天地仿佛展現出一幅史前之初的美麗畫卷。因為巍巍雪山。從昆侖山到巴顏喀拉山,再到唐古拉山,綿延巍峨的雪峰橫亙在藍天之下,直插雲霄,傲然聳立。在這絕世之美的背後隱藏著天地造化的至高力量。因為藏羚羊。這個美得讓人心痛的名字,這個“可可西裡的驕傲”,這個外形優美,擅長奔跑的人間精靈,是我們行走青海大地最值得期待的風景和內心隱隱的最痛。因為玉樹的歌舞,熱貢藝術。藏族人民以他們的想像與激情,創造了雄壯粗獷的歌舞和精美絕倫的熱貢藝術。因為無數的寺廟和無數的經幡,還有那渺渺的梵音。在這裡你會遭遇那些陌生的人,可愛的人,他們行走在朝聖的路上,一步一個磕頭,他們內心的虔誠和幸福是都市中的我們渴望擁有卻不可能擁有的。這裡是文成公主進藏時走過的地方,也是當年浩蕩的商隊西去淘金的必經之路。南來北往的人們於是慢慢地將西北這片土地經營成適合人類居住的一片樂土。他們以青春和激情創造的歷史文化與美麗的山水相得益彰。這一切一切,構成了我們行走青海最堅定的理由。青海省位於我國的西北部,與甘肅,新疆,西藏,四川四省區毗鄰;面積72.23萬平方公裡,僅次於新疆,西藏,內蒙古,列全國第四位;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最高點在西部與新疆交界處的昆侖山主峰布喀達阪峰,海拔6860米,最低點在民和下川口河谷,海拔1650米。很多人一生都在行走,尋找別樣的風景,認識別樣的朋友,追求別樣的人生。如果帶著這種夢想去旅行,當你來到西寧的那一刻,夢想便隨之著了陸。一直以來,心目中的青海是蒼涼,博大而又溫暖的。當西寧就在眼前的時候,此前由看地圖和資料所產生的瘋狂聯想和向往都已塵埃落定,我只需安靜下來,享受眼睛旅行的盛宴。群山環繞,整個城市掩映在一片碧綠之中,黃河偏支湟河水緩緩由城市中心流過,垂柳樹和丁香花隨風搖曳著,在熠熠的陽光下鳥瞰古鎮,感受到這座古絲綢之路南道重鎮的安詳與寧靜。在踏上西寧城土地的那一刻起,這種安寧,空曠和幽遠的情緒不由自主地漫上心頭。西寧,是青海省的首府,也是青藏高原的交通樞紐,公路,鐵路,航空運輸,形成了立體的交通網絡。西寧不大,主要繁華區多集中在西門一帶。市中心廣場環境幽靜,在城市裡是不可多得的一片淨土。這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有星月標志圓頂的各種伊斯蘭風格的建築:清真寺,賓館,酒店,到處彌漫著伊斯蘭教的氛圍。走在大街上不時會看到身穿藏紅色僧袍,頭戴亮黃色喇嘛帽的藏族僧人,他們黝黑的皮膚仍然遮擋不住那幸福的春光,每個人的身上都充滿了幸福的情緒。西寧的夜晚,到處洋溢著羊肉的味道,白天寧靜的城市在夜晚現出些特有的繁華和熱鬧。這裡的烤羊肉,手抓羊肉,羊雜碎等等洋洋大觀,應有盡有,而且與別的地方不同,富有青海特色。夜深時分,一路聽著湟河水滾滾流向遠方,一路詢問著當地的路人,一路悠然地走回賓館,時而看到藏傳佛教的僧徒虔誠地誦經念讀;時而看到勤奮的穆斯林忙碌地准備著次日的勞作。這就是西陲安寧的城市,古絲綢之路的南道重鎮,而今矗立在青藏高原門戶的一顆明珠——西寧。在西寧市繁華的東關大街南側的鬧市區,每天來往的人群川流不息,行人莫不為一座伊斯蘭建築獨特的藝術風格,恢宏的氣勢和肅穆的氛圍所吸引,這就是聞名遐邇的西寧東關清真大寺。東關清真大寺是西寧市十多萬穆斯林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它是西寧市一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築,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伊斯蘭教寺院,也是西北地區四大清真寺之一。“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唱著西部歌王這首經典的歌曲,我們離開了西寧,向著青海湖進發,幻想著青海湖像一個美麗多情的少女等待著我們的到來。心目中的青海湖美麗,神秘,博大,聖潔,像一個純潔的美少女,婀娜多姿。至今依然仍清楚地記得上車前的激動與興奮,緊張與衝動。車穿過平整的田野,崎嶇的山路,看過無際的麥田,起伏的群山,終於迎來了一片廣闊的草原。綠色無垠地蔓延在群山之間,遠處有兩座對稱的小山峰守立在青藏公路的兩邊,這就是因美麗景致而著稱,更因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和親的佳話而名動天下的日月山。汽車沿著盤山公路盤旋而上,不多時就看見路邊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日月山。山頂公路埡口兩旁,日亭和月亭高高隆起,瑪尼堆上經幡在風中獵獵有聲,褐色的山嶺在雪中顯得格外的凝重。日亭和月亭是紀念文成公主進藏而修建的,亭內的壁畫反映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在平台正中便是文成公主的雕像,貴族裝束的她身著披風,懷抱寶鏡,堅定地目視前方。正是這個巾幗奇女子,將中原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傳播到了雪域高原,建設起中原和雪域交流溝通的橋梁,並由此為藏漢乃至整個中華民族所尊敬和愛戴。站在日月山上,遠眺燦燦陽光照耀下的雪峰,俯視草原上成群的藏綿羊和犛牛,聽著那美麗動人的傳說,使我生出萬般的暢想和無限的感慨。離開日月山,來到了位於日月山以西10公裡處,這裡躺著一泓靜靜細細且美得讓人心痛不已的清澈的溪水,這便是有名的“倒淌河”。傳說文成公主因思念故鄉,淚流成河一直向東,她不想讓親人難過,便請求上天讓河流改變方向,所以就有了自東向西流的倒淌河。倒淌河發源於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脈清凌凌的溪水,靜靜地,悄悄地,溫柔地流淌著,蜿蜒40多公裡。不見滔滔之勢,不聞嘩嘩之聲,像雨中的一束彩虹,像夜空中一條流動的星河,清冽淡泊,透明晶瑩,涓涓綿長。它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不僅河流蜿蜒曲折,而且河水清澈見底,猶如一條明亮的緞帶飄落在草原之上。在倒淌河流入青海湖的河口上,安靜地立著倒淌河鎮。走進小鎮,撲面而來的是一種異域風情:小鎮的一邊是碧水連天的青海湖,一邊是蒼茫無垠的大草原;街頭上,古老的寺廟與現代氣息的樓堂相融在一起;說藏話的夾雜著一些漢語詞彙,說漢話的又不時冒出幾個倒裝句……迥異的民俗,是如此對比鮮明而又和諧統一。在這個交通要道上,形成了漢藏兩族交流滲透的“倒淌河文化”。離開倒淌河鎮,我們徑奔青海湖。青海湖在西寧西面大約130公裡的地方,是我國第一大內陸鹹水湖。藏語稱為“錯溫波”蒙語稱為“庫庫諾爾”,都是“青藍色的海”的意思,青海省亦由此得名。青海湖湖面海拔3100多米,面積達4500多平方公裡,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藍天,白雲,草地,牛羊,藏民的帳篷,還有那望不到邊的湛藍色湖水,多少年來,青海湖仿佛是雪山女神的一滴眼淚,默默地滋潤著這片西北的茫茫大地。漫山牛羊的青藏高原披著低低的雲的影子,無邊無際地綿延起伏,草原上開滿了粉色,黃色,藍色的小花,微風吹過,一片片隨風輕輕地搖擺。青海湖宛如一顆藍寶石鑲嵌在青藏高原之上。湖面群峰環繞,雪山倒映,煙波浩渺,碧波連天。水中游魚歡躍,湖上飛鳥翔集。湖濱水草豐美的大草原上,野花爭奇鬥艷;環湖如畫的農田,麥浪翻滾,菜花飄香;點點帳篷,群群牛羊,生機勃勃,充滿著詩情畫意,猶如一幅美麗的天然畫卷。青海湖那種會淹沒心靈的藍色,那種美麗和潔淨會“無情”地占滿你的視野,。湖水不是在腳下,而是像豎起的一面藍色的高牆,漫過你的額頭,隔斷記憶,隔斷前生,使人沉入藍色的夢幻中。太陽朗照,天色空明,青色的草坡從祁連山上緩緩地斜拖下來,到下面就舒展成一大片平整的草甸,臨近湖邊時,草甸又自然地切換成長長的帶狀油菜地,隨著環湖公路一路延伸,那一片金黃的盡頭便是水光瀲灩的萬頃湖水。此情此景,我們不由得高聲唱道“……我看見一座座上,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連,呀啦嗦,那就是青藏高原……”來到湖邊,一泓碧水,由淺綠到深藍的湖面看不到岸,那看起來很低的天空上飄浮著朵朵白雲,湖水浩瀚如煙,神秘雍容。雖然無數次想像她的廣闊,可當真站在她的身邊時還是被她那浩瀚廣闊震撼了。它一直延伸到天際,任你極目也無法看穿,美得令人不忍輕碰一下。無數的海鳥在湖面上盤旋,像精靈一樣活躍在寧靜的湖面上。這時唯一能做的就是靜靜的坐在湖邊,把自己所有的思緒都浸入到深深的藍色中,並在這種寧靜的籃裡快樂地死去。草場的純樸,油菜花的富麗,湖水的明淨,一切盡入眼裡,心情亦像湖水一樣澄清。青海湖的內心永遠是寧靜和幸福的,跟在這裡行走和生活的人們一樣。一直以來,她就那麼氣定神閑,寵辱不驚。她聽過古羌人游牧時的放歌;聽過土古渾人保衛國土時的呼喝;聽過三世達賴傳經布道時的梵音;聽過蒙古貴族祭海會盟時的誓言。而今天的她,就這樣平靜地看著身邊勤勞的人們生息勞作,安居樂業。她微笑著迎接虔誠的朝聖者的頂禮膜拜,坦然地迎來送往一撥又一撥慕名而來的各方游客……在潔淨澄明的湖水與美麗動人的傳說中,沒有都市生活的喧囂,沒有人生爭鬥的黑暗齷齪。在青海湖,每個人都只希望做那頭安詳地啃著青青牧草的犛牛,或是招搖在這一片金黃中的油菜花……帶著滿足的心情,我們了告別青海湖,繼續踏上我們的旅途。終於,我們來到了位於青海省東南部的黃南州。黃南州地處九曲黃河第一彎,州內群山起伏,峰戀疊嶂,河流綿延,森林茂盛,州府所在地同仁縣隆務鎮距離西寧市182公裡。黃南州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宗教,文化。在同仁縣(藏語叫熱貢)隆務鎮附近,有五屯上下莊,年都乎,尕賽日,郭麻日等四個自然村,又叫做“四寨子”,這裡就是遐邇聞名的“熱貢藝術”發祥地,被當地人稱為“熱貢藝術之鄉“。上五屯和下五屯是隔路相望的兩個自然村,是著名的熱貢藝術村。我們在五屯下村村口下了車,直奔村子東南角的“五屯藏族藝術研究會“。在這裡我們看到畫師們在那裡專心地作畫,還看到擺放著的當代藏畫藝術大師夏吾才讓的代表作《格薩爾出征》和《文成公主過日月山》。看過了這些,在村子裡隨便逛逛,發現在每家每戶的廊檐下都有精美的油彩繪畫,也許就是這家主人的手筆吧。熱貢其實就是藏語對同仁地區的稱呼,“熱貢藝術”是對當地傳承了五六個世紀的藏族民間藝術如彩繪,雕塑,堆繡等藝術形式的總稱,是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頗具廣泛影響的藝術流派。離開黃南州,繼續往南,來到了青南高原。行走在青南高原上是幸福的,因為名山所宗,因為江河之源,因為犛牛之地,因為歌舞之鄉。值得一提的是,青南高原幾乎是中國最寒冷的地區之一,年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即使是在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都不會超過14攝氏度,在長江源頭和靠近可可西裡的地方甚至不超過10攝氏度。在進入玉樹的途中,我們經過了巴顏喀拉山。巴顏喀拉山古稱“昆山”,藏語中是“祖山”的意思。巴顏喀拉山山是昆侖山脈的南支和長江黃河源區的分水嶺,這裡有許多終年積雪的高山,處處冰河垂懸。每年春天以後,在強烈的日光照耀下,高山冰雪漸漸消融,融水彙成一股股溪流,滋潤干燥的沃土。巴顏喀拉山是青海境內最負盛名的大山,大部分地區都在海拔4500~6000米之間,一年之中會有八九個月時間飛雪不斷,即使是盛夏,最高氣溫也不過10攝氏度左右。由於海拔較高,加之地域遼闊,這裡的山峰顯得比較平緩,並不險峻,山嶺之間猶如平原一般廣袤平坦,形成了一帶高寒荒漠草原。看,在那山間谷地上,犛牛,綿羊遠近成群,向陽的緩坡上一塊塊草灘像翠綠的絨毯,偶見零星的牧包房點綴其間。這裡就是青海南部重要的草原牧場,這裡就是盛產“高原之舟”和舉世聞名的藏系綿羊的“犛牛的故鄉”。經過了長時間的跋涉,我們來到了歌舞之鄉——玉樹。玉樹歌舞名揚四海,被稱為“歌舞的海洋”,“歌舞的家鄉”。玉樹人素有“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便會跳舞”的美名,歌舞成為玉樹人生活中的一大精神需要。悠揚動聽的藏族歌曲,豪放優美的藏族舞蹈,高雅華貴的藏族服飾,當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中時,會令人有樂不思蜀的感覺。玉樹藏族自治州的首府結古鎮坐落在海拔3700米的河谷地帶,四周環山,仰望遠處皆是5000米以上的山峰。在這裡,情感豐富的藏族人民將其對生活的激情完全融化在歌舞藝術當中。當天晚上,我們悄然入城,華燈出上,夜晚的結古鎮依然繁華,街道上熙熙攘攘,洋溢著濃郁的藏族氣氛。不遠處文成公主廟外飄揚的是永遠的經幡。我在那高高的瑪尼堆上添上一塊瑪尼石,把此生的不安留在那裡,然後又帶上了一塊,那是我前生已蘇醒的記憶……次日,我們從結古鎮出發,遠遠地就看到一座山體的一面布滿了經幡,文成公主廟就在這座經幡山下。盛名之下的文成公主廟其實是一座不大的藏式寺廟,廟堂背靠巍峨險峻的岩壁,傍臨清澈見底的清溪,面對著灌木滴翠,綠草豐茂,鳥語花香的巴塘鄉,中間一箭之地,峽谷蜿蜒,礫石遍地。殿中供奉著文成公主的塑像,廟後山壁上文成公主讓人刻的佛像和佛像背後的美麗傳說,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拜謁。當地人看來對文成公主相當愛戴,在附近高高低低的山石上掛滿了經幡,因為地勢逼仄,甚至從一邊的山上把經幡拉到了另一邊的山上。當各色經幡在艷陽和藍天中飛舞,風聲獵獵,一種喜悅與虔誠的美好感覺油然而生,而我就仿佛是這叢林中的匆匆過客。帶著心中久久揮之不去的玉樹情結,經過多日的長途跋涉,頂著頭痛欲裂的高原反應,一路顛簸,向著我們的終點站進發。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柏油公路,而唐古拉山口是青藏公路最高的一個山口,海拔5231米,比珠穆朗瑪峰大本營還高出31米。它不僅是青海和西藏兩省區的天然分界線,而且被人們看作是一個到達拉薩的心理和生理的臨界點。唐古拉山口兩面被兩座雪山夾峙著,西邊是唐古拉山,東邊是龍亞拉峰。在山口處有一個標志性的建築:“軍民共建蘭州——西寧——拉薩光纖工程竣工”紀念碑。碑前還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這裡飄揚著藏民祈求平安吉祥的五彩經幡,在明亮的陽光和刺骨的寒風中,留下刻骨銘心的一刻:5231米。站在5000米的高度上,我的精神仿佛也飄忽起來,興奮與感動仿佛也已經消融掉身體的疼痛與疲憊。終於,來到了旅程的終點,也是整個旅程中最神秘最期待的高潮——可可西裡。可可西裡是一個充滿神秘,充滿未知力量的地方,即使沿途條件異常艱苦,仍然吸引著那些富有冒險和探索精神的人們前往。尤其是踏入可可西裡那蒼茫的大地時,一種“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的豪邁氣概油然而生。可可西裡是世界第三大,中國最大且是最後一塊保留著原始狀態的自然之地。可可西裡,意為“美麗的少女“,距西寧1500多公裡,位於青海高原西北部,面積達8.3萬平方公裡。連綿起伏的可可西裡山和烏蘭烏拉山橫貫在可可西裡中部,群山間是寬闊平坦的高海拔草原,丘陵和台地,其中鑲嵌著眾多美麗的高原湖泊。這裡是整個青藏高原上最干旱的地方,大片的土地已被鹽堿化或者荒漠化。高山草原,高山草甸和高山寒漠廣泛分布在這片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的大地上。可可西裡與新疆的阿爾金,西藏的羌塘緊密相連,2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成為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樂園。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白唇鹿,雪豹,金雕,黑頸鶴,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盤羊,岩羊,藏原羚,棕熊,猞猁,紅隼,禿鷲,藏雪雞,大天鵝都生存在這片美麗而神秘的土地上。藏羚羊,這個美得讓人心痛的名字,這個外形優美,擅長奔跑的人間精靈,也曾自由自在,恣肆快活地生活在世界屋脊之上。然而現在,藏羚羊的棲息地正在變成一個屠宰場,每年數以萬只的藏羚羊被非法偷獵者捕殺。昔日茫茫高原上數萬只藏羚一起奔跑的壯觀景像,如今再也見不到了。當我們近似於自虐似的進入可可西裡的茫茫無人區時,在一片湖泊於沼澤間,真的就見到這人間的精靈在湖邊喝水:那長而直且烏黑發亮的長角,強健而勻稱的四肢,全身各處淺褐色的毛豐厚絨密。此時此刻,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能打擾它,遠遠地看著它,默默地體味著見到“可可西裡的驕傲“的幸福……行走在青藏高原的高山大川之間,一種與城市文明和農耕文明迴然相異的氛圍,不知不覺從我的視線裡融入到我的感覺神經,融入到我的精神世界。那一座座表面上看去靜寂無語的雪山和明鏡似的湖泊,都被賦予了雪域草原獨有的神異的光芒。那綿延巍峨的雪峰橫亙在藍天下,直插雲霄,在高原的陽光下顯得特別炫目。它們傲然聳立,眾峰環衛,似乎已經被時間遺忘,千古不變地看護著每一個朝聖的人們。所有的力量在它們面前都消失殆盡,一切形容的詞彙用在它們身上都會顯得蒼白無力。沒有雲霧,沒有樹木,也沒有更多的裝飾與美化,一座一座冰峰就這樣與你坦然相對,你甚至可以看清它們身上的每一道雪痕,每一塊岩石,它就這樣以最原始最簡單的美擊痛你麻痹多年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