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坐落於中國東北部,美麗的松花江穿城而過,帶來了無盡的秀美和豐饒;哈爾濱的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夏短,有“冰城”之稱。哈爾濱歷史悠久,是中國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完顔部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建立了區域性政權——金朝,國號大金,定都會寧(今哈爾濱阿城白城)。1616年,建州女真領袖努爾哈赤稱漢,建立“後金”政權。1636年改國號為清,族名為滿族,1644年入關。此後,哈爾濱地區屬清王朝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統管轄,恢復了古地名,漢語俗稱“哈拉濱”,後稱“哈爾濱”。19世紀末,隨著東清鐵路的修築,迅速發展為近代城市。作為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地區,居民以漢族為主,此外還居住著滿、回、蒙古、朝鮮等40多個少數民族。哈爾濱市現轄8個區、11個縣(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4272平方公裡;人口970.23萬人,其中市區人口394.54萬人,是全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的城市,是黑龍江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
晚火車硬臥赴綏芬河,次日早抵達綏芬河。綏芬河口岸出境,經俄口岸入境後,轉乘旅游大巴途經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第二大城市——烏蘇裡斯克市,休息片刻,繼續領略俄羅斯美麗的自然風光,黃昏抵達濱海邊疆區最美麗的海濱城市——海參崴。
海參崴原屬中國,1860年清政府與沙俄簽訂《北京條約》後被割讓,現俄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語意為“統治東方”的意思。海參崴現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是俄在遠東地區的最大城市和最大的港口,面積560平方千米,人口近70萬。整座城市位於在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克半島上,依山靠海而建,海岸線綿延30公裡,東臨烏蘇裡灣,西瀕阿穆爾灣,城市所屬的20余個島嶼分布在彼得大帝灣中。從高處鳥瞰,整個城市仿佛座落在碧波萬頃的水上,凌波而歌,又宛如一顆亮麗璀璨的明珠閃閃發光。此外,海參崴還是遠東的交通樞紐,是世界上著名的不凍港,海陸空交通十分發達,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駐地。
陸港火車站、蒸汽火車頭、莫斯科——海參崴新西伯利亞大鐵路終點9288紀念碑、海鮮市場、乘船游覽三灣海景(阿穆爾灣、烏蘇裡灣、金角灣軍艦群、遠眺俄羅斯神秘的軍島及喂海鷗)、黃金海岸;登城市最高點——遠東理工大學觀景台俯視遠東著名不凍港灣——金角灣、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外觀、中俄海軍友誼樹、C56潛水艇博物館。
參觀國營紫金商店、功克力禮品店、海參崴最高檔的進口商品商場——意大利商場、東正教堂;晚餐後欣賞俄羅斯民間表演、品嘗俄羅斯農家飯菜,接受俄羅斯傳統接待。
俄口岸驗關回國途經綏芬河。
綏芬,滿語是錐子的意思,因為綏芬河裡生長著一種尖銳如錐的釘螺,滿族人因此而稱它為綏芬河。綏芬河是發源於長白山麓注入日本海的一條中等河流,當它於萬山叢中蜿蜒而來,接近邊境時,突然舒展開了腰身,形成了一個衝積平原,這就是東寧平原。來自俄、日、朝、英、法、意、美等國的使節齊至,商賈雲集,帶來了歐洲的商品、文化和建築。一時間,小小的鎮子上同時飄揚著十八個國家的旗幟,時稱“旗鎮”。
綏芬河口岸是黑龍江省最大的對俄口岸,自1903年隨中東鐵路通車成為通商口岸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綏芬河有公路、鐵路兩個口岸,從開放至今,口岸過貨量一直占全省邊境口岸過貨總量的一半以上。國門位於中俄邊境線旁,與俄邊防檢查執勤站相對。
東正教堂為一俄式建築,占地396平方米。厚門高窗,上為拱形,室內壁上繪有油畫。上層有鐘樓。群眾稱之為“喇嘛台”。為一典型的俄羅斯宗教建築物,到目前已逾80多年,仍然比較完整,它是當年歷史的見證。1982年曾作市政府會議室。1984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光明寺位於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天長山南麓,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寺院環境清幽,林木蔥郁。本寺是由省宗教事務局批准開放的省級寺院,系省級文明宗教活動場所。寺內的八臂觀音為全國首座露天供奉的漢白玉八臂觀音造像,功德藏閣內供奉的三千三百四十八尊阿彌陀佛是國內首次以接引像的形式供奉,妙覺樓內的一千二百八十尊釋迦牟尼佛像也是在國內首次采用的臥佛法像,大雄寶殿是國內首座全鋼筋混土結構的單檐歇山仿唐式無柱大殿,殿內供奉的五方五佛是以漢白玉為材質塑造並且按方位供奉,在國內也極少見。
晚火車硬臥返回,次日早抵達哈爾濱,結束愉快中俄風情之旅!
MSN:lily9886@hotmail.comQQ:31307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