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越南頭頓行國航今年6月份開通了北京至胡志明市的直飛線路,去越南的游覽更加便捷了(原來很多是從廣州轉機)。我禁不住誘惑,又一次踏上了胡志明市的土地。胡志明市的風光依舊,但是比起兩年前,現代化的氣息了顯得更加的濃烈,機場大堂變得更加寬敞明亮,過關的通道也增加不少,海關和邊檢的表格也合二為一,使過關手續簡化了很多。一下出機場,成群結隊的的士在爭相等待,這與兩年前只有寥寥可數的幾輛車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奢侈的東西也在迅速的滲入這個古老的城市,賣高檔商品的Zen Plaza與Diamond Plaza裡的人流明顯比兩年前有所增加,去年開業的百盛(Parkson),也加入了銷售高檔商品的競爭行列。雖然油價漲了很多,但私家車的數量還是明顯的多了起來。另一個很深的印像是物價的迅速上漲。兩年前在檳城市場對面那家克林頓吃過湯粉的小店,一碗湯粉的價格只要5000-5500盾,現在已經漲到了20000-22000盾,坐二等摩托車的價格也由原來的5000-10000盾漲到了15000-20000盾。周末胡志明市居民最喜歡去的海邊度假勝地頭頓(Vung Tau),頭頓離胡志明市有120多公裡,坐車要兩小時的車程,這個海濱城市有越南芭提雅的美名,也是我們這次行程的目的地之一。頭頓在法屬時期和越戰時期就是越南著名的避暑旅游勝地,越戰時期曾是美軍軍港,是當年美軍休閑度假的地方,也是美軍最後撤離越南的地點。現在的頭頓,不光是旅游業蓬勃發展,隨著八十年代石油的發現,頭頓已經成為了越南最重要的石油冶煉中心。在通往頭頓的路上,看到很多現代的和古代的雕像,據說拿刀的勇士是為了紀念古代抵御中國的入侵,而拿槍的戰士則是為了紀念近代的抗法抗美英雄。小巧玲瓏的頭頓市區,街道干淨整潔,給人以寧靜、遠離城市喧囂的感覺,同胡志明市擁擠的交通形成了明顯的對比。新修的海旁的公路平坦寬闊,連接前攤與後灘,路旁山丘上一座座新建的黃牆紅頂的別墅,印證著頭頓經濟的迅速發展。頭頓市區三面環海,依山傍水,風景怡人,如果說胡志明市到處可見的是法蘭西遺風的話,那麼在頭頓海畔大道上,隱約可以感覺到的是澳洲黃金海岸的風情。頭頓有七個遠近聞名的沙灘:前灘、後灘、幸灘、鳴貫灘、菠蘿灘、行鸝灘和尤灘。前灘(Thuy Duong Beach)由於是在頭頓市的正前方,有城市的污水排入,外海有輪船等待漲潮時駛入西貢港,因此水質不太理想。後灘(Thuy Van Beach).位於頭頓的東側,水質不錯,夏季每天要接待上萬名游客。這裡的沙灘上沙子比較實,走起路來不會感到累,海上的浪比較大,黎明的時候,會有當地人在海邊釣蝦和捉螃蟹,背著貝殼的寄居蟹和螃蟹在沙灘上也到處可見,這情景,使得我們這些過慣城市生活的大人和孩子們都雀躍不已。游客們最鐘情的還是頭頓的夜生活。頭頓的夜晚比胡志明市涼爽很多,入夜後,沿海的山邊,層層梯田似的露天酒吧、咖啡廳和的士高舞廳亮起燈火,你既可在震撼的樂曲中扭動身軀,也可以要一杯咖啡,在習習海風的輕撫下悠然自得。從前灘往大山(Nui Lon )走,我們看到一座白牆、紅瓦豎立在青翠的山丘上的樓房。這座羅馬式的近代建築物就是頭頓的白宮(也叫保大行宮Bach Dinh )。白宮於1898到1916年由法國人所建設,當時是法國總督的別墅。從1926年,白宮是越南末代皇帝“保大”避暑行宮。1975年之前,南越政府期間吳廷艷總統也曾在這裡呆過。二樓的客廳仍保持著當年的面貌,一樓則是展示從16世紀,頭頓近海發生船難的船只上打撈上來的陶瓷器。從二樓的窗戶眺望出去,整個前灘盡收眼底,景致迷人。向下望就看到“海牛石”,是以前白宮主人和現在的游客常來釣魚之地方。這座漂亮的建築也見證了近100年來頭頓歷史上的變遷。鯨魚廟是頭頓的另一個景點。廟雖不大,但廟內保存著100年前頭頓漁民所撈到的鯨魚骨。關於鯨魚的傳說,仍在頭頓流傳,而且古籍也有記載:100多年前,有一只很大的鯨魚擱淺在尋陽灘,魚頭太大,漁民無法移進陸地,唯有用布把周圍圍住,待到魚肉完全腐爛,再將骨頭一段段拆下送進廟內。至今當地還保留著“鯨魚誕”這個節日,每年的農歷8月16至18日。當地漁民舉行拜祭鯨魚典禮、典禮中有很多裝上燈飾的船只在海上繞來繞去,迎接鯨魚的到來,漁民的拜祭形式具有獨特風格。在節日裡也有拜祭先賢和其他神靈等儀式。這個時候的頭頓,國內外游客雲集,熱鬧非凡。頭頓最重要的標志就是小山(Nui Nho)上的耶穌巨像了。在路邊的停車場抬頭望去,就看到山上的耶穌巨像張開著雙手,俯瞰著人群。巨像座落在小山上,登上山頂要爬1000多級台階,由於天氣的原因,感覺比較的辛苦。幸虧路旁綠樹成蔭,還有很多信徒捐獻的石椅,每張石椅還刻有捐獻者的名字,體力差一點的游客,可以在途中的石椅上休息。山上的景致不錯,有很多的杜鵑花,身後是浩瀚的大海。海風輕吹,並不感到很熱。耶穌巨像是個大藝術作品,把越南建築藝術與自然景觀和諧的搭配。巨像身高32米、臂展18.4米,據說此巨像是世界最高的耶穌像,比巴西耶穌像(身高26米、臂展10米)還要高。耶穌手板長達2.2米,中指長1.1米,有9道金屬豪光、用來裝飾和避雷。耶穌巨像設立在一座 10米高的弓背型底座上,底座正前面的浮雕是意大利名畫家Leonard de Vinci 的名作 “最後的晚餐”。
耶穌巨像面向東海,臉孔仁慈、包容、雙手伸開像在庇護眾生。雖只是一尊鋼筋混凝土、外面刷洗石子的石像,但石像的姿勢、臉孔、服裝等藝術因素皆體現得生動、柔和。像內別有洞天,脫掉鞋子可以從石像體內的旋轉樓梯登上耶穌的肩膀。 陽光從裝在袖子的窗戶穿過,照亮石像裡面。游客可以從耶穌兩邊肩膀上眺望頭頓城鎮全景。如果沒有登上耶穌的肩膀,肯定不會知道,這裡是俯瞰整個頭頓的最佳地點。那一刻,迎著涼風,細看耶穌的側面,我仿佛感到一份靜謐莊嚴,所有疲累、煩惱仿佛都一掃而空。
傍晚,一陣暴雨過後,天氣顯得分外涼爽,我們晚餐的地點是在我們酒店對面一間海畔餐廳,餐廳只有兩桌客人,卻有兩位琴師在那裡演奏助興,一位彈吉他,另一位拉小提琴,我們聽著濤聲,吹著陣陣海風,望著雨後海面上落日的余暉,耳邊傳來悠揚的越南民族樂曲,感覺十分的愜意,問問琴師是否會演奏中國歌曲,沒想到在這其後的一個小時中,我們聽到的都是我們耳熟能詳中文歌曲,大家的情緒也達到了極致。越南的水果很豐富,紅毛丹、火龍果、椰子、菠蘿蜜、芝麻蕉、芒果、龍眼、山竹等不但質量極佳而且價格便宜。著實讓我們過盡了口福。在一個路邊的水果亭邊上,我們還看到了生長在樹上火龍果,火龍果的植物好像仙人掌似的,盤在一棵大樹上,長得很高(有兩層樓那麼高吧),也結了不少果實。我們還嘗了在國內沒有見過的榴蓮蜜,據說是榴蓮和菠蘿蜜嫁接而成的,外形有點像菠蘿蜜,但比菠蘿蜜小一點,味道極甜,有濃烈的榴蓮味道,美中不足的是,這種果實的核比較大。 原來只知道越南出咖啡,出木材,這次去才發現越南還出香水,據說法國香水的原料很大一部分都是從越南進口的,法國曾經占領越南90多年,可見越南與法國的淵源很深,法國制造香水的技術上也傳授到了越南。很多游客都在越南購買香水,以購買越南國產的香水為主,有一款叫做“西貢小姐”的香水系列就很受歡迎,這款項水的瓶子是一個穿著越南國服“奧代”越南少女,頭戴鬥笠,造型十分獨特,香水的味道也十分的淡雅。在機場免稅店也有出售。回國作為禮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在市場上買時還是要替防假冒。美托的游覽沒有什麼變化,只是乘獨木舟通過水椰子和紅樹林要收小費了。另外在美托有一餐飯,有兩道菜有點意思。一道叫恐龍蛋,是用糯米粉,炸成一個像皮球那麼大的一個圓球,中間是空心的,另一道菜叫大像魚,是湄公河上的魚,炸熟,上桌時用蔥支住立起來,看著挺新鮮。還有一個變化是,此次行程中所到的游客用餐的餐廳,居然一半都有了空調,真讓我感到了十分的意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在胡志明市檳城市場買東西時一定要注意,那裡的小販現在變得異常的生猛,問過價格不買的話,她們會拉著你的衣服或胳膊不讓你走的,這種強行推銷使人十分厭惡。
在同胡志明市的市民交談中感到,當地人還處於一種人人都想做生意致富的躁動中,大家熱衷於商品的買賣,缺乏規模效應和長遠的規劃。對於建立渠道,對於辦實業,對於資本運營,大多數人還沒有這個意識。他們的現在,正是我們20年前情景的回放,我十分慶幸我們國家改革路向的正確。

耶穌巨像

白宮(前保大皇行宮)

頭頓海灘

鯨魚廟

恐龍蛋和大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