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長教村作為土樓旅行的終結,是因為這裡的交通便利,在大路旁就有班車回廈門。在長教村附近,有兩座出名的土樓:懷遠樓與和貴樓。書上說,前者有書香氣息,而後者則在建在沼澤地上的奇跡。懷遠樓,名字是“慎宗追遠”,傳流的中國人文思想。大宅前總有一塊平地采光聚氣,懷遠樓也不例外。在樓前的石卵地上,還鋪著太極圖案。進入大門,就看到在土樓中央的學堂“斯是室”。雖不明其名字的意思,但想是進修學問之意吧。一路看過不少土樓,都少有看到內設學堂。我心中有不解: 客家人的祖先來自中原一帶,應該較關心讀書識字,考取功名。但為何在眾多土樓中,卻沒有感覺到這種氣氛。是否因為經歷了太多的戰亂,滄桑,心裡的雄心壯志早已被磨平衝淡,反而謀求生活安定反而壓倒一切,變成了最大的願望。書室內有半月形天井采光,柱子上刻著不少勤勉勸學的對聯。橫梁上的還留著褪了色的彩繪和一些精致的木雕,這些在土樓中並不多見。正值早上農忙時間,土樓內,書室裡是靜悄悄的。難以想像,這裡住著數十戶人家。書室內已沒有書桌。取而代之是七八台打谷機。縱有教室,但二十元的門票,是否又讓門外學子卻步?和貴樓號稱有三奇。首先,它有21.5米高,約是現今的七層樓高,是福建土樓裡最高的。單是這項就不得了。你想,福建土樓千百個,要做到最高可真不容易。現今那些世界第一高樓,沒過兩三年就被取代,哪及這個第一恆久。其次,是樓中兩口相隔十幾米的水井,一口濁一口清。我想,可能清水井地下淤泥的顆粒較細小,有如濾水器,將雜質除去,所以水井一清一濁。最後一奇,當然是土樓建在沼澤地上居然可以四平八穩。在土樓中學堂裡的小天井,就可以測試地下淤泥的松軟程度。只要在天井上跳一跳,你會發現旁邊的鵝卵石也有少許震動。再用鐵線插入地下,毫不費勁。其實,土樓能如此穩當地站在沼澤地上,全靠一個“地基工程”。據說土樓初建的首層發生沉降,完全沒入沼澤。其後,樓主在牆基之處打下木柱,穿過淤泥層,直到較結實的泥層。我想,雖然樓建成了,不過建築費用肯定大大增加。樓主寧願多花銀兩,也不另覓新地,該是因為此地的風水好吧。和貴樓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土樓正門前圍有一排平房。平房古稱”厝”。據說這裡有個方言:厝包樓子孫比較賢,樓包厝子孫比較富。看來,樓主早就有明達的思維,更注重子孫的內在修養。當今樓主知道我們剛從懷遠樓來,就問我們的看法。我們如實說了懷遠樓的特點是對聯多和雕刻精美。但似乎這話觸動了聽者的情感。樓主語帶遺憾,解釋和貴樓沒有如此,只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但我想,既然祖先著重“賢”,又何需為表面的裝飾去比較。而且,此樓已有三奇,又何需利用精巧的裝飾去吸引游人。告別長教村, 也告別土樓. 由書洋到南靖, 途中經過船場鎮。平路少,多是彎多狹窄的山路. 有時也會遇上河流, 並肩而行. 或許, 這就是船場溪. 在古時, 人們就是利用這河流將木料從山裡飄流到城裡. 而今天, 我們也追隨著流水返回城市, 等待下一次的飄流.行程資訊:2006-5-5 發表的"資訊篇: 福建土樓, 廈門(帶地圖)"照片:http://hk.pg.photos.yahoo.com/ph/jerryce_sky2005b/my_photos

(tu l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