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時間: 2006年5月19日- 5月27日從柬埔寨回來後的第二天,帶了手提去一茶一坐。
整理照片時看著剛剛才告別的熟悉景像,就開始瘋狂想念。
在網上看別人寫的游記時,看著那些去之前有些茫然的行程,
現在看來卻熟悉得仿佛自己邊看邊跟著再走了一遍。很多人和我一樣會懷念旅途中的點點滴滴,那些感傷而懷念的詞句竟讓我感動得心痛。
不忍心再看這些說出自己心裡感受的煽情的話語,因為心隨時會被揪緊。
從來沒有一次旅行讓我回來後會有這樣的心情。
是快樂還是悲傷還是想念還是.........完全解釋不清楚。做完了一場叫吳哥的夢,醒來後竟然夢裡的點點滴滴時時刻刻都清晰明亮。
閉上眼,湛藍的天空下一塊塊巨大的石頭,一座座看似不真實的巨大廢墟,
一個個鮮活的小仙女,一片片赤紅的鳳凰花如放電影般得從眼前滑過。
打開WORD想寫游記時,卻發現想寫的實在太多,竟然不知道從何寫起。
我的手按在鍵盤上很久很久都不曾打出一個字來。
離開的班機在凌晨,我在機場咖啡店裡手寫游記。
很久沒有用筆寫那麼多字,3個多小時裡竟然將一支新的水筆的油寫完。
現在,我喝著普洱茶,看著筆記本裡密密麻麻的文字想哭。
這些文字只寫了2天的行走記錄。還只是生活的片段。在吳哥廢墟群裡的行走記錄還只字未提。
突然間害怕用文字記錄的悲哀。
我不知道會否像之前的每一次旅行一樣會完成一篇游記。
我一點把握也沒有。語言太蒼白。
形容不了當時的所見所想所感。
也許只有這一次的旅行,我會將它完全放進我的記憶裡。
我的攝影技術也實在很爛,照片裡的竟然不及我看到的一半的美麗和震撼。
也好,留了諸多遺憾,日後一定會再去。
再去時,一定會在Angkor Wat發一整天的呆。
再去時,會去Ta Prohm和每一棵與石頭糾纏千年的樹合影,給每一位牆上的小仙女拍照。
再去時,會拍下Benteay Srey的每一塊精美的雕刻。
再去時,會帶上我的手提,每晚去陷進The Blue Pumpkin寬大的白色沙發裡寫游記.....
回來後來不及把回憶慢慢整理就開始了與之前重復的機械生活。
心呢?
好像被遺忘在那裡了。
一花一草一石一路一寺一僧一城隨時歷歷在前。
五月的鳳凰花盛開得如火如荼。
抬頭看藍天白雲,艷陽高照。
爬上高處望出去是叢林密布。
樹林裡到處都有斷壁殘垣,訴說著滄桑和曾經的輝煌。
我塵土飛揚地穿行在各個廢墟間看歲月在牆上剝落。*巴肯寺 Phnom Bakheng
巴肯山上有座巴肯寺 .......
寺裡面曾經有過什麼已無從考證。
只是在黃昏熙熙攘攘的人群裡看夕陽染紅西邊的天空時,
周圍越是喧嘩,心裡越覺得空。 *小吳哥 Angkor Wat
凌晨4點半,5座塔的剪影在藍色的天幕下完美地刺激了還是睡意朦朧的雙眼。
看著天空慢慢亮起來,小吳哥的輪廓越來越清晰。
閉上眼。站在長長的回廊上,前後空無一人。
只有牆上的浮雕耐心得千年來一直對著不同的人說著同樣的故事。
手腳並用得爬上幾乎垂直的天階,來到如初放蓮花的塔上,
看著茂密無邊的綠色叢林,我好像乘坐時間機器來到了千年以前....
視野空曠得幾乎要產生幻覺,以為來到了可以與眾神交談的天界。
*巴戎寺 Bayon
看到通王城南門上巨大的高棉的微笑,會在瞬間忘記我其實來自庸擾塵世。
攪拌乳海的修羅和阿修羅站在路的兩側,一邊是微笑,一邊是憤怒。
風馳電掣得經過南門,在一瞬間神奇得進入一座秘密花園。
巴戎寺無數巨大的四面微笑的頭像最先突然出現在左邊的視線裡。
我登上台階,置身與巨大的頭像間,眼花繚亂得轉身360度面對的有著同樣和善微笑著的不同的臉,
他們個個欲言又止,眼裡仿佛想透露天機般的神秘。*塔布籠寺 Ta Prohm
我的Tu Tu車司機問與我同行的Christin:Why Jane come to Ta Prohm so many times ?
5天裡去了3次。
冥冥中,仿佛有什麼東西在吸引我一次又一次得去。
有的時候往往只是背著相機安靜得走過。
貪婪得想撫摸每一棵樹,看遍每一個牆上的小仙女。仿佛永遠不會厭倦。
第2次去時,剛下過雨,沒有旅行團,只有偶爾和我一樣的back packer經過,say Hello.
然後擦身而過。我坐在我最喜歡的那棵樹前時,雨後的整個寺裡安靜得仿佛只得我一人。
回來後重溫當時吸引我去的那些電影<花樣年華><古墓麗影>...
當時看了是心動,現在看來卻是動心。
每一個熟悉的鏡頭都讓我仿佛閉眼就站回了古老的牆壁面前。*女王宮 Banteay Srey
所有的語言都不足以形容出Benteay Srey裡每一塊石刻的精美。
這裡的一切在晃眼的白晝下看起來美得太不真實。
周圍總是擁擠著熙來攘往的如同趕路一般的人群。
而我安靜地隨便找了一塊陰影處坐下來看不夠得看面前的紅石雕刻,一坐就是一個上午。
到起身離開時正午的太陽毒辣得刺痛裸露的手臂。
仿佛只是過了一晃眼的時間。 *羅洛士群 Roluos Group
這裡是高棉歷史的起始點。
在紅沙路的口子上,有一隊殘疾人民間樂隊吹拉彈唱著歡快的高棉歌,
我給了他們一些錢,攝錄下了好聽的一段DV。
想知道最初的最初,這裡曾是如何得繁華?
後來的後來,又是如何被荒廢?
至今都不知道巴公寺旁我拍了很多照片的那個五彩的建築物究竟是什麼? *崩密列 Beng Melea
樹林裡到處都有大片大片的斷壁殘垣,訴說著滄桑和曾經的輝煌。
我的好奇心讓我難過得快要死去,我太想知道這裡剛造完時的樣子。
這龐大的令人驚嘆的規模到底怎樣被淹沒在遠離城市的這裡?
以至於我走著走著就會停下來發呆,只是呆呆得看著。忘記發出一聲感慨,也忘記拍照。
這裡是廢墟裡的廢墟,滿眼盡是歲月在牆上剝落的痕跡。

(清晨水中的倒影)

(高棉的微笑)

(巴肯山上有座巴肯寺)

(崩密列-廢墟裡的廢墟)

(女王宮的精美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