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 晴
在一番軟磨硬泡之後,從高三畢業就開始做的黃山夢終於得以實現,了卻了我對黃山的“相思之苦”。十一本不是出行的好時間,7:00在人民廣場趕車就因為人群眾多差點找不著北,急出一腦門子汗,等坐定了,車子緩緩啟動,心情才慢慢放松下來,窗外是格外明朗的天空,灑進縷縷溫柔的陽光,真希望這一路都是晴朗好天氣。
導游向我們簡單地交待了這次行程的安排和注意事宜,我和媽媽又增加了兩個自選游覽項目:漁梁古埠和猴谷。中午11:00車子抵達杭州臨安天目山大酒店,說這大酒店也就和上海一般的餐館差不多,裝修陳設飯菜都粗糙得很,但出門在外也沒那麼多講究了,餐畢從眾買了包臨安的特色炒貨咯嘣著上路。下午三點左右抵達黃山市郊,游覽了中國古代第一水壩漁梁壩和徽州許國牌坊。前者像是一個售門票的古代村落,沿著古壩住著不少居民,在潺潺流水和明媚陽光下喝小酒的喝小酒、下棋的下棋,絲毫沒有受我們這些游客的打擾,個個怡然自得、好不愜意;後者則適合研究學問的人觀賞,我等俗人聽完講解後便哈欠連天早早上車等候。五點半抵達市區,我們和另一對母子得導游先生的特別眷顧離開大隊被安排在新南國大酒店(三星),晚上逛了久負盛名的屯溪老街,失望得很,比起上海的城隍廟真是小巫見大巫。得導游事先提醒:老街每年都有一半會被洪水淹沒,賣茶葉的商販會把被洪水浸過後曬干的陳茶和新茶摻和著賣。於是我們對茶葉是敬而遠之,准備了第二天登山用的一次性拐杖和雨衣便回到賓館休息。
10月5日 晴
很好,又是一個好天氣。用完號稱15元一頓的豪華自助早餐,我徹底相信了導游所說的:黃山的三星級頂多相當於上海的二星級,二星級則相當於上海的招待所。7:30車子開向了今天的第一個景點:黃山猴谷。位於黃山山腳下,我已不知身在何處,滿目的蔥綠,清澈見底的小溪,滿耳山鳥啼鳴和大自然的聲響,可惜了這麼好的地方被猴子霸占著,同樣夾著尾巴的人類卻被趕到了擁擠嘈雜的鋼筋水泥中自我摧殘。
9:45車子開向了黃山景區,此時離我朝思暮想的目的地越來越近了。黃山古稱黟山,相傳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來此煉丹,並最終得到升天,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依此傳說,唐明皇赦改黟山為黃山。它地跨市內歙縣、休寧、黟縣和黃山區、徽州區,面積1200平方公裡,現劃入黃山風景區的154平方公裡,是號稱“五百裡黃山”的精華部分。黃山景區的大門是一塊像征性的牌坊,是由陳毅元帥題詞“黃山”二字,門票收費並不在此。車子一路盤山而上在攬勝橋處被攔下,乘坐景區小巴到達慈光閣(5元/人)。我們跟的旅行社還算是有點力道的,到了慈光閣就能入席用午餐,天知道有多少人站在我們背後看著等著我們吃完他們可以入座!用完餐稍作休息,我們便通過玉屏索道到達了黃山第一處玉屏樓,雖然人很多,但眼前仍豁然開朗,一幅美麗無邊的畫卷已經打開在我眼前。
玉屏樓南望天都峰,北眺蓮花峰,幾乎集黃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黃山絕佳處之稱,馳名中外的迎客松挺立在玉屏樓左側,右側有送客松,樓前有陪客松、文殊台,樓後是玉屏峰,著名的“玉屏臥佛“就在峰頂,頭左腳右,惟妙惟肖。峰石上刻有毛澤東草書“江山如此多嬌”。樓東石壁上,刻有朱德元帥的“風景如畫”和劉伯承元帥所做的《與皖南抗日諸老同志游黃山》:“抗日之軍昔北去,大旱雲霓望如何。黃山自古雲成海,從此雲天雨也多”。一路上導游先生不斷提醒著我們“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實則黃山之險已奪去不少人的性命,然而這巍巍壯觀、巧奪天工的奇景要不吸引人們的眼球也難。登上玉屏樓只是今天行程的起步,但我們一隊已有不少人在那邊大喘粗氣了,在導游的一再鼓勵下才到達,讓我想起了學校裡跑八百米的情形,接下去真正的攀登才開始。
首先是黃山第一高峰“蓮花峰”,它位於玉屏樓北,海拔1864米,峻峭高聳,氣勢雄偉,宛如初綻的蓮花,故名。從蓮花嶺至蓮花峰頂約1.5公裡,這段路叫蓮花梗,沿途有飛龍松、倒掛松等黃山名松及黃山杜鵑。蓮花峰絕頂處方圓丈余,中間有香砂井,置身峰頂,遙望四方,千峰競秀、萬壑生煙,據說在萬裡晴空時,可東望天目山,西望廬山,北望九華山和長江。雨後,縱觀八面雲海,更為壯觀。可真欲爬時才真正體會到何謂“梗”,那高聳入雲的山峰,愈見狹窄的山道和導游先生的一句“上去了就不能走回頭路”著實讓人心中發毛,當然也不是無路可走了,另有一條“蓮花幸道”是給爬不上或不願爬的人走的,我問我媽:“幸福的道路要不要走?”她的回答讓我精神百倍“來也來了,不上去不是妄走此遭”。於是我背著我們碩大的旅行包和媽媽選擇了艱難的梗,開始一路上去隨著人群,道路還算平坦,安全設施還算完備,再加上一路的好景好色,心情自然放松愉快,可愈往上愈顧不得看景了,因為腳下已不容許有一個閃失,最後有一段路只能一人通行,且真正用四肢在爬,因為階梯太陡,旁邊只一根安慰性的護欄,腳下便是深淵,跌下去便是粉身碎骨,在爬行過程中有些人不聽導游言知難而退,都只能倒著走下山,所謂的不能走回頭路原來如此,往下望去不覺腳下發軟,正著身走我也很難保證不會一骨碌滾下去,正想著就瞧見一個看上去才5、6歲的小孩在退下山的路上嚇得哇哇大哭。就這樣上山大約走了近一個小時(因為十一人多,比導游說的十月一號半小時走200米已經好多了),不過一路上時不時地傳來上上下下的吶喊助威聲,腳虛心不虛,一鼓作氣到了蓮花絕頂。此時的蓮花絕頂早已人滿為患,小小的一塊彈丸之地頂多能容下上百人,卻將黃山的美景盡收眼底,四面八方無邊無際,仿佛已身在雲端不知處了,縱眼望去,腳下山巒起伏,綿綿無期,頭頂烈日當空,觸手可及,難怪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只這一個山峰便讓我流連忘返、唏噓不已,只可惜沒有時間靜坐片刻極目遠眺,將遠處的風景看個真切。下山路比上山要容易許多,可我們還是過了和導游約定好的時間,急忙打他的電話,因為有言在先“過時不侯”,導游倒挺好聲好氣的,到了蓮花亭才知原來我們還算下來得早的。稍作休息,消滅了包中的一些負擔,隨後我們過龜蛇二石、百步雲梯,便來到鰲魚峰的跟前。此峰高1780米,峰以形名,那巨大高昂的鯨首,大有鯨吞天地之勢。上鰲魚峰有兩條道可選,“一線天”和“鰲魚洞”,此時我正爬得興起,嚷嚷著要走“一線天”,讓我媽去鑽“鰲魚洞”,哪知老媽還怪我小瞧了她。於是我們走上了黃山又一天險“一線天”,不過比起走蓮花梗,我覺得一線天根本算不了什麼。可不,不多時我們就來到了鰲魚峰頂,和著魚頭留了個影,便匆匆趕往天山,因為此時我們誤聽了導游的話,以為到了天山便安排住宿,今天的行程便到此為止。到了天山飯店,我們還篤悠悠地等著我們的團隊。此時,同一個團隊的一對情侶也到了天山,我還很肯定地對他們說這裡集合了就安排住宿,看著時間還多他們上了光明頂,因為就在此處,我們也按奈不住,坐了半個小時還不見人影,便上了光明頂,此處的光明頂和倚天屠龍記中的一點不像,完全是現代化的,有著名的光明頂氣像台。唯有一塊石坡保存完好,是看風取景的好地方,光明頂可是黃山第二高峰,僅比蓮花峰低了4米,1860米,但因為我們實際是從天山上過來的,所以真正攀行高度只有0.5公裡,不覺吃力。幸運的是遇到了團隊中的另一些人,才得知天山早已集合過,下一個目的地是西海,也是我們的住宿地,心中大驚,還好沒在天山傻等,只是誤導了那對情侶,著實不安。此時已是下午4點有余,此去西山還有3500公裡,既然已被大隊伍拉下只能少看景多趕路了。沿途丹霞峰、飛來石、雙筍峰,在夕陽的余輝下,仿佛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妖嬈動人,如夢如幻,尤其到了回音壁處,四周鐵鏈上掛滿了祈福的銅鎖,很多年輕人在那裡豪呼“黃山我愛你”,此情此景霎時間讓人感覺黃山也有生命似的,是不同一般的生靈,是集天地之靈氣,自然之精華的所在,她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博愛和需要,她是那麼沉靜安祥,氣魄昂然,縱使我們打擾了她的清靜,她也用她廣闊的胸懷包容著我們的放肆,此時此刻說一句“黃山我愛你”她可曾聽見否、可曾微笑否?在導游先生的電話催促下我們終於到了目的地,此時我已筋疲力盡,倒頭便能睡去,老媽精神可比我好多了呢,真是自嘆不如啊。我們下榻的山上酒店是西海賓館,黃山上的賓館多是倚山而造,因此不得不考慮地形的最佳利用,大廳在2樓,即地上一樓,經濟房在1樓,即地下一樓,因為一面是山,所以沒有窗戶。我們在10人一間的經濟房,上下鋪,條件比想像中的要好很多,很多旅行社的游客都不得不兩個人擠一張鋪(包括我當初咨詢過的春秋國旅),現在選的這家黃山風情就因為其在當地夠實力保證山上一人一鋪,事實也證明選擇的正確。用過一頓昂貴的素餐(我的概念)後稍作洗漱便睡覺了,因為第二天5:10分就要出發去看日出,入夜山上是很冷的,當初我不顧一切扛上的主要行李:兩件羽絨服(山上借大衣50元一件),派上了大用處,十月份去黃山千萬別穿棉毛褲,腿冷只是一會兒,因為爬山在運動,腿一會兒就熱了,而此時兩條褲子簡直是累贅,又不能在爬的過程中脫,下山更會越走越熱,所以是很不明智的,而羽絨服是需要的,因為冷了可以披,熱了可以脫,絕對保暖。
10月6日 多雲
第二天天還未亮,大隊人馬在昏暗的路燈和月光下向北海獅子峰進軍。到達獅子峰離預期的日出時間只有10分鐘左右,第一天5個多小時的爬山運動終於給了平時缺乏運動的我不少顏色,腿已經酸疼得很了,好位子根本爭不過人家,急中生智攀上了一邊的石塊,一腳踩在石塊上,一腳踩在旁邊的松樹上,終於有了立足之地,靜觀太陽的出現。僅管有了立足之地,卻不是最佳地勢,當遠處傳來人們的歡呼聲,我們這邊太陽的影子都還沒有,心中不免著急,此時哪怕天邊只有紅紅的一條邊,我也不能自己地謀殺了很多菲林,漸漸地曙光初露,丹砂輝映,海空間跳出一個紅點,形成弧形光盤,在冉冉上升中變成半圓。剎時,一輪紅日衝出波濤,噴薄而上,騰空升起,清人余鴻有詩記其勝:“彩雲絢爛湧朝暾,捧書紅輪到海門。乍起乍沉光煜爍,九龍誤作火珠吞。”誰知此時相機竟然電力不足,當我手忙腳亂地換了電池搶拍了三張抬頭再看時,太陽已消失在雲端,無影無蹤,天空也由深藍變為淡藍,朦朧中透著晨光,依稀可見遠處白霧繚繞中的山巒、松石,似夢似幻,而這些變化的發生也只有1分鐘左右而已,披著輕紗的峰巒和巧石,漸入眼底,整個山脈,沉浸在艷麗的彩光之中,天空中,霞光萬道,猶如一個巨大的萬花筒,讓人感嘆自然之奇。隨後我們一行在北海的一座寺廟中用了早餐,味道很好,是我這次黃山之行吃得最滿意的一頓,尤其是那蘿蔔干特別好吃。沿著北海景區一路上了始信峰,其間最感特別的是連理松,高聳的大樹底盤粗壯無比,只是到了上面不知怎地忽然分為兩枝,仿佛兩棵樹長在同一個根上,難舍難分,生生相息,此樹像征著楊貴妃與唐明皇的真摯愛情: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由於要趕在中午到達山腳吃飯,所以到達白鵝嶺後9點我們就走上了下山路,我們選擇了走下山,原以為下山不就是走樓梯嘛,不會很吃力的,哪知“上山容易下山難”,2小時不斷地在高高低低的石階上蹦跳,我只能說是蹦跳,因為下山有股衝力,如果你硬是要亦步亦趨地走,那絕對是消耗你絕大多數體力的,因為你在走的同時要用力制止那股衝力,只有順著它的衝力連蹦帶跳才能節省體力,盡管如此,當我2個多小時連續這般機械運動下來,我的腿簡直就不是我自己的了,站直了都簌簌發抖。從後山下山,沿途有不少挑著擔子上山的村民,擔子裡有我們山上喝的水、用的油、吃的糧食、睡的被褥,一切一切我們花錢享受的都是由這些勞動者們辛苦汗水換來的,後山陸陸續續有不少登山者走得直喘粗氣,而那些村民僅靠一根扁擔和一根頂木必須將80斤乃至100斤的東西扛上去,每走一段路他們總要用頂木頂住扁擔稍作休息,穿著單薄的布背心卻滿頭大汗、青筋爆裂,其中不乏年紀大的,他們肩上扛著的不僅僅是實物的重量還有生活的重擔吧,原來大山也只是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樣對每個人都是不公平的,更深刻地對比著貧富、揭示著差距。回來後和人說起,曾有人問我為什麼他們不用纜車運東西。我啞然,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好醫院、好醫生,仍有窮人因為小病而死。某些東西的存在剝去它華麗的外衣、除去它高尚的理想,只是服務於某些群體的,只有挑完了這些沉重的擔子才能成為被服務者,而這條路是多麼艱辛曲折啊!

(一覽無遺)

(日出東方)

(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暮色下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