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裡拉尋夢之旅-4/29:不僅是雙腿的勝利-徒步虎跳峽

作者: RichardFu大叔

導讀一早出發,翻山越嶺。中午在虎跳峽橋頭鎮用過午飯後,我們換乘鎮上的車進了虎跳峽(因為地方保護,非鎮上居民的車是不准進入虎跳峽的,強行闖入者會遭遇車胎被扎、車身被刮花、甚至被毆打)。峽谷裡的路蜿蜒狹窄,左側是宛如刀削斧砍般陡直的哈巴雪山峭壁,右側是奔騰著金沙江的深邃峽谷,對岸是高聳的玉龍雪山,很多段路面都是異常顛簸的碎石路,其驚險程度 ...

一早出發,翻山越嶺。中午在虎跳峽橋頭鎮用過午飯後,我們換乘鎮上的車進了虎跳峽(因為地方保護,非鎮上居民的車是不准進入虎跳峽的,強行闖入者會遭遇車胎被扎、車身被刮花、甚至被毆打)。峽谷裡的路蜿蜒狹窄,左側是宛如刀削斧砍般陡直的哈巴雪山峭壁,右側是奔騰著金沙江的深邃峽谷,對岸是高聳的玉龍雪山,很多段路面都是異常顛簸的碎石路,其驚險程度不亞於香格裡拉之路。下午1點20分,我們三位男士在14公裡處下車輕裝徒步high way,而我們的老婆和行李則坐車到Tina’s客棧等我們。下車時我們將另一半團費交給領隊,至此俱樂部和我們的約定就算結束了。

天有些陰沉,陽光基本上都被雲層遮住了,還漂著一絲風,正好利於徒步。我們三個人沿著高路上行。起初的一段上坡路長且陡,滿是厚厚的浮土不易踏實,但寬且平,上面的車轍說明這裡可以行車。走不多時,道路變成了窄但平緩的堅實路面。大假前夕的游人不多,一路上我們只遇到三兩個驢友,倒是看見不少修建水電站的工人。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地處偏遠的虎跳峽也逃不過被人類改造、甚至被破壞的宿命,不知將來的虎跳峽會變成什麼樣子,但願不會將遺憾和悲哀留給我們的後代。

這段路的最高海拔只是2345米,我們的身體沒有任何不適。趁著涼爽的天氣,我們的腳步很快,約2點鐘抵達了中途客棧。在驢友中大名鼎鼎的中途客棧今天卻很清靜,除了我們三人只有一對情侶。我們在觀景平台上小憩一番,享用著服務員送上的免費茶水,拜讀了飽經風霜的“驢牆序”。有根房梁上釘了很多名片,五湖四海的都有,可見虎跳峽在國際上的知名度。Ray將名片也釘了上去,算是我們“到此一游”的證明吧。臨走前光顧了風景獨好的陽台廁所,在“方便”的同時可以很方便的看到對面巍峨的玉龍雪山和峭壁間深切的峽谷,果不愧為客棧的創意招牌之一。

出得中途客棧繼續前行,一段長長的傍山平路,一側是山壁一側是深谷,逶迤狹窄,比之車行滇藏路,徒步其間,更是驚險。無限風光在險峰,沿途有不少景色:對面的玉龍雪山,黑褐色的山壁上一條條白練直落而下,想必是雨季的傾盆水瀑衝刷形成;雖然山坡還沒有層林盡染,但一叢叢山花,鵝黃的、乳白的、水粉的,點綴於青翠的草木間,透著純樸的田園美;路經一處瀑布,叮咚的泉水猶如匹練順山勢而下,在石路上方散開為扇形,順山壁流淌過路面後直奔峽谷流去,當我們走過那段路面時,清冽的泉水就在身邊觸手可及。

途中遇到一隊老外,年紀估計都是50歲開外,竟有如此情趣來徒步。在吳哥我也曾遇到過幾個上歲數的老外興致盎然的攀爬陡峭的階梯,讓我很是佩服。我立志老了後也要像他們一樣繼續保持一顆年輕的心。

30分鐘平路之後,經過一段陡峭的碎石上坡路,然後就是一個大下坡。轉過幾個山坡後遠遠的可以看到下面的公路和路邊的幾棟房子。Ray眼神好,看出其中一棟白色的房子上寫著“中峽客棧”,就是我們今天的落腳處。快下到客棧時我們三個人大喊“我們回來了”,期望老婆們能夠出來迎接歸來的英雄,誰知卻石沉大海。入得客棧一打聽,原來他們出去了。來到後院的平台,面對著蒼涼的玉龍雪山,俯瞰是深切的虎跳峽,耳鼓中震蕩著峽底中傳來的江水拍岸聲和山谷中回旋的勁風。我們在後院坐下,賞著美景,把“茶”臨風,好不愜意!

這裡基本上沒有手機信號,勉強打通了老婆的電話,才知道他們跑到了前面不遠處的草甸上玩。等到他們回來稍事休息,我們5個人便向江邊出發(劍心的夫人因身體原因留在了客棧)。

中峽客棧的後院平台有條下山的小道,走不多遠便是可以通到中虎跳江邊的張老師棧道(因其為張老師一家籌資修建而得名)。向張老師的母親交上買路錢,我們深一腳淺一腳的踏上寬度僅能容一人的羊腸小道。比之剛才的highway徒步,這一段的險峻有過之而無不及。一路上,我們領略了暗藏裂痕、堪堪墜落的懸空石路,布滿碎石的陡峭下坡路,還有隱匿於山路拐角極易碰頭的凌空巨石,終於來到了波濤洶湧的江邊。

我登上著名的虎跳石(當然是在交了錢之後),滾滾的金沙江就在腳下奔騰。腳下的江水呈淡黃色,但並不顯渾濁,真不愧於金沙江的名頭。盡管還沒到雨季,但澎湃的江水依然肆意的拍打撞擊著山壁和江石,發出低沉的有如滾雷一般的轟鳴,再卷著白沫翻滾而去。站在虎跳石的邊緣,雙腿幾乎感覺得到江水與江石的激烈碰撞,波濤的雷鳴聲持續不斷的灌入耳膜,站在這裡,感覺自己頗有些英雄氣概。

中虎跳江邊:http://images3.ctrip.com/images/resources/0146/292822.jpg

老婆的名字有“江水洶湧”之意,對這裡自然就生出一份特殊的感情。以白浪翻滾的激流為背景,老婆在這裡留下了一份別致的記憶。

從谷底回到公路的驚心動魄絲毫不亞於來時:除了一段段傍峭壁、臨懸崖的狹窄陡坡,還有那已成為標志的近乎直角的天梯、殘破得僅能容一人涉足的木橋、必須逐人快跑通過的落石區。經過一番艱苦的拼搏,我們終於回到了公路。我們像小孩子似的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排成一列“火車”,滿心都是戰勝險路與疲憊的興奮。

從張老師棧道下到中虎跳,再從天梯棧道上到公路,如果不算其間的拍照時間,我們用了1小時50分鐘,略好於網上的平均水平,在此真的要好好贊一下隊伍中的兩位女士,她們大有巾幗不讓須眉之勢。

回到客棧洗去滿身的征塵,幾個人都決心在Tina’s好好的犒勞犒勞自己。這裡的菜單是用竹簡寫成,有一米多長,分外別致。更讓我們欣喜的是,菜單裡有很多都市裡才有的美味,比如蘋果派之類。就著涼爽怡人的空氣,幾個人暢飲著從香格裡拉買來的葡萄酒,談天說地、大快朵頤。

飯後找到這裡的老板田姐,就是Tina,她非常和氣,幫我們聯系好了第二天去渡口和從大具到麗江的包車,還將司機的電話留給我們。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