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特殊的緣故,我4月21日便奔赴昆明,在那裡等家人第二天彙合。飛到雲南境內時,從窗戶望出去,赭紅色的大地上,鑲嵌著一片片翠綠色的農田,點綴其間的是銀光閃閃的河流與湖泊,還有連綿起伏的黛青色山巒。對於每天逡巡於鋼筋水泥叢林中的我來說,這幅五彩畫卷預示著一段尋夢之旅的開始。
抵達昆明正逢中午,剛出得機場大門,便被高原那特有的艷陽抱了個滿懷。眼前的一切景物都在發光,令人不能正視,趕緊戴上我的雷鵬,才得以清晰的感受這個世界。碧藍清澈的天空,露水般剔透;輕盈潔白的雲朵,柔軟得好想躺上去;潔淨而干燥的空氣,蕩滌著肺髒的同時也似乎正在把我體內的水分抽走;還有那似火的陽光,將整個天地攬於她金色的懷抱中,縱然長衫長褲仍能感受到她在熾熱親吻我的肌膚。
公交車站就在機場大門對面,穿過停車場就是。沒幾分鐘車就來了,人不多,還有個座。可能是正午的緣故,一路上沒看到多少人。這個城市給我的初步感覺很恬靜,偶爾看到的路人都是一副閑散的神態,慢悠悠的步行或是蹬著自行車,不像在北京每個人都似乎在趕時間。車子開到東風路時人開始多了,兩邊也有不少的商場、賓館,看來是商業區了。大概有20多分鐘,車到小西門站,我預定的昆明國際青年旅社就在這附近的翠湖南路。下車後我照著地圖和羅盤找到了翠湖南路,雖然離繁華的東風路很近,但這條路有些鬧中取靜的味道,灑滿林蔭的街道不是很寬,兩邊的商店門臉也不大,走不多久便看見了左前方的翠湖。政協賓館在翠湖的對面,路的右手邊,在一面白牆上有個青年旅社的標記,順著箭頭進胡同走20米便到了。
青年旅社的硬件設施很一般,撐死了是個兩星標准。但這裡的氣氛很好,住的都是背包客,交流溝通很方便,接待的小伙子也挺熱情,正和一個背包客裝束的房客聊的高興。意外的收獲是這裡代售去大理的高客車票,我便把23日下午的票買了,省得我再奔波到南窯車站去了。接待的小伙子還告訴我,一般人都會去南窯汽車站上車,但其實去大理的車都要經過西站再接一撥人的,如果住在翠湖附近,去西站上車比南窯可省不少時間。
進得房間,發現不提供拖鞋和衛生紙,這我倒是早有准備。但讓我意外的是竟然沒有浴簾,結果洗澡時為了不搞得滿地水,我只好蹲著洗,倒是生來頭一次。估計明天老婆對此會頗有微詞的。
我把背包稍微整理了一下,給家裡報了平安,帶上隨身物品便出門了。坐車到南屏街,溜達到金馬碧雞坊看了看,覺得挺一般的。再順著一條仿古街向北走,在寶善街上看到一家老字號“建新園”,正好肚子餓了,便進去吃了過橋米線和豌豆粉,覺得後者比熱乎乎的過橋米線好吃,酸甜辣鹹的味道輪番上陣,過橋米線的味道與之相比便有些單調了。在這裡吃過橋米線是有特殊待遇的,在樓上單獨的區域用餐,非常寬敞(座位間比橋香園松快多了),吃其他的則要在樓下排隊坐硬板凳了。個人覺得過橋米線6元或10元的已經很好吃,當地人大多也是吃這兩種(從碗的顏色可以分出等級)。
酒足飯飽,天色尚早。從地圖上看到省政府附近有個“大德寺雙塔”,好像從沒有在昆明相關的游記裡看到過。反正今天我也沒什麼安排,就當是個都市尋寶,按圖索驥順著步行街一路向北。還沒到周末,這條昆明最繁華的步行街人並不多。這裡的商店除了餐館、百貨公司就是各色服飾用品店,但多是很普通的休閑服裝,少數民族風情的店鋪倒不多。可能是我的背包客裝束在這裡不多見,引來不少路人的側目,讓我有點不自在,步子便加快了。大約走了30分鐘,其間穿過了另一條主干路人民路,從法院前的路右拐,便到了雙塔所在的華山東路。路不寬,兩側都是居民樓。走不多遠,在右手邊的一棟樓側面有一大塊水泥板報,是“大德寺雙塔”的簡介,稍不留意就會走過。雙塔是大德寺的附屬建築,建於明成化年間,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當年香火甚旺;建國後這裡先後被多個部門征用,大德寺漸殞,剩下孤零零的雙塔被“後起之秀”居民樓團團包圍,其地基亦被累下陷,導致雙塔傾斜;後雙塔又被“好心人”用水泥修繕了一次,原貌便蕩然無存。沿著樓間的通道拐了兩拐才看到雙塔,凋零破落的矗立在幾座高大突兀的樓房之間,所以在大路邊是絕然看不到雙塔的。圍著雙塔有一圈鐵欄杆阻止人進入,欄杆和鎖頭上面都是鏽跡斑斑,顯是許久沒有人來照看了。雙塔如此破敗的景像甚是讓人心傷,我便悻悻的結束了這次“都市尋寶”。
一個人是別樣的自在。我幾乎是漫無目的地在昆明的街頭游蕩著,不知覺間來到了翠湖公園。沿著穿湖而過的小徑來到湖心半島,樹蔭下的石桌邊幾群中老年人正在享受他們的麻將牌,走不遠是人民音樂家聶耳的雕像,再走一段竟是公園大門了。翠湖公園的面積不大,主要以冬天來此避寒的成群紅嘴鷗而聞名。在這個溫暖的、沒有紅嘴鷗的季節,翠湖公園便和普通的公園一樣沒什麼過人之處了。
天色漸暗,四處的路人仍是悠哉游哉。此時的城市華燈初上,各色彩燈裝點著湖中和岸邊的建築,倒映在水中的七彩燈光隨著水波流動而搖曳生姿。翠湖沿岸是昆明的酒吧一條街,但今晚似乎並不熱鬧,我繞著湖邊走了一圈,沒看到一個帶樂隊表演的酒吧,客人也不太多,或許是時間還早吧。沿湖的路邊有很多商店,出售各色各樣的充滿少數民族風情的工藝品、服飾等。繞湖一周大概用了30多分鐘,想到明天的任務,我便回青年旅社休息了。
4月22日,我睡到自然醒,已是10點多鐘,便精神抖擻地去機場接家人。這次除了我們夫妻,岳父岳母還有我們4歲的兒子也都來了。老婆在昆明有個至親的姑爺爺,全家都來接機,相隔千裡的兩家人相聚一處自然是分外的欣喜。坐上姑爺爺安排的汽車,我們先去著名的橋香園吃過橋米線。正趕上午飯點兒,不但每一桌都坐滿了,旁邊還站著好些人等位。在這裡我們知道並體會了在雲南吃過橋米線的特點:無論你吃多貴的菜,只要你們這一桌沒坐滿,別人就可以來拼桌。我們就是分成兩桌吃的。
吃過午飯,我們把行李先放在姑爺爺家,一起去了大觀樓。我們夫妻對這樣的景致是沒什麼興趣的,要不是為了能和姑爺爺家相聚,我們夫妻會在抵達昆明當天就去大理的。所以下午的游覽也純粹是為了一起散散步、聊聊天,在此也就不贅述了。當然,大觀樓的“天下第一長聯”和“春風拂面楊柳岸”的滇池還是蠻不錯的。
晚飯在一家傣族風味的餐廳,不知為什麼,這裡酸辣的口味不太對我胃口。竹筒飯和菠蘿飯倒是很好吃,全靠它們填飽了肚子。
盛情邀請下,晚上岳丈夫婦和我們的孩子住在了姑爺爺家(他們家很大),老婆則跟著我回到青年旅社體驗“驢友”生活(結果我遭到了批評)。二人世界好自由,我帶著老婆去了湖邊的酒吧,挑了個人氣旺的坐下。周六的生意比周五(昨天)好很多,店裡幾乎是座無虛席,街邊的座位都坐滿了,我們只好坐在了吧台前,背對著舞台。這裡有個女歌手,先來了首Tracy Chapman的Give me one reason,然後一首pop,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曲子從她口中唱出來,每一首的味道都很足,唱功也很出色。如果有伯樂,或許待幾年就能聽到她的個人唱片了。
兩瓶酒下肚後,我們伴著微醺的晚風相攜回了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