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愉快的行程,一場無情的暴雨,按馬克思哲學思想來說,這是一對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這場來勢凶猛的暴風雨打亂了本是一一個完美的休閑度假周末,以致被迫滯留於羅浮山下的那家酒店裡,也是以致假借文人詩意的感覺寫下這篇算得上是有章節的文章。 這麼個行程,自己慶幸沒將原本嫌它重而礙事的大部頭書本擱下,藉以剛好在這無聊時刻可以打發時間,進而暢游書本裡另一段行程。 依在窗邊的那張軟而舒適的椅子上,那扇窗有若大的窗格子,透看外而有接近180度的風景。翻開書本,接著繼續前天的那頁頁碼,故事依是《美麗與衰愁——一個真實的林徽因》…… 窗外,腳下,這是羅浮山山腳範圍,東西南北,哪一方向?沒將在戶外進行時常用的那個指南針帶在身上,所以,不得而知。一小時前還在威威作勢的暴風雨,故且停緩了一下,風變得有些憐人可愛的力度,雨也小了,小得也能讓詩人猜測這何是江南煙雨中?! 窗的左側不遠外,具有人工造作美的水庫,正在吸取上天賜於的充沛之水,然而,此時雨滴斷線般稀稀落落散布在青灰苑的水面上,波紋圈圈遠去粼光閃閃,還算能反謝那天空穿射二層的微薄光線。 那是煙是霧?輕飄飄從水面輕撫而過,隨風慢慢地往窗右側傾斜的山坡慶爮而起。流動著,雲海般,這以描繪壯闊雄偉的如黃山、華山壯名山仙氣雲霧。然而,羅浮山腳下的該次不管是煙是霧的浮動現像暫比擬不上名山峻岳雄姿,但也是能撼動當時我的心的。深沉青灰的山體,時而靈現,時面秘藏,是雲浮山靜還是山遷山定?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靈動了羅浮山的活的神話色彩。 撲嗒撲嗒……更大的風,更斜的雨線,勢力而至,天更灰了,窗越是模糊了……
———注:這次行程是單位的活動,兩天來風景沒見著,只有一路看到水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