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8日 星期一 晴 “養在深閨人未識”——八角寨
如果要我放棄,我可以放棄寶鼎瀑布,甚至我也可以放棄資江漂流,但我決不會放棄她——八角寨,就是因為她,我才來到資源。 八角寨,又名雲台山,海拔818米,座落在湘桂邊陲,越城嶺和雪峰山余脈交彙的地方,位於群山拱衛之中,橫空出世,獨占鰲頭,寨頂飛出八個犄角,形似八條崢嶸的巨龍遠翹,故稱八角寨。它是我國乃至世界稀有的丹霞峰林地貌,被國內眾多專家稱為“丹霞之魂”。 到八角寨,包車來回要120元,但也有公共汽車。在資源汽車站坐到瓜裡的車在梅溪下,再從梅溪叫摩托車到10公裡外的八角寨。為了安全,我們叫了兩輛,其實一輛就可以了。當地一輛摩托車上載3、4個客很常見。我們在路上看見一輛摩托車帶著5個乘客飛馳在山路上,那才明白什麼是心驚膽戰。 從梅溪到八角寨的這段路,柏油路面,但山勢險峻,,溪壑縱橫,滿目蔥翠,鳥語時聞。美麗的風景非常人能觀。摩托車飛馳電掣,體會了一下生死時速。 一進景區,就可看見路左側許多像螺螄的山。山體為紅色,這就是“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最突出的一個標志就是它的紅色,尤其是在晨暈夕照之下,更顯出它奪目的絢麗。 普及一下地理知識:丹霞地貌是上世紀30年代命名的一類地貌類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層是一種在內陸盆地沉積的紅色屑岩,後來地殼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蝕,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保留下來的岩層就構成了紅色山塊。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所謂“紅層”就是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現在懸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細相間的沉積層理,顆粒粗大的岩層叫“礫岩”,細密均勻的岩層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點是“赤壁丹崖”廣泛發育,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方山、石牆、石峰、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各異的山石形成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風景地貌,是名副其實的“紅石公園”。沿著左邊的小路前行,拾階而上,就來到一處觀景點。從這裡看去,視野更開闊,可見“群螺朝天”奇景。向前不多遠,有一小亭可以休息,前面就是“龍脊”。因道路險峻,如龍脊背而得名。不過景區防護工作做的很好,兩側各有三道鐵鏈保護,可以說有驚無險。
到了上面,回頭再看,才知來途險惡,不是生人所到的。暗自慶幸,無須由此下山。
登上龍脊,順路而行,至一觀景台,景像更加壯闊。且可看見著名的“眼睛石”。
繼續順路而行,上上下下,一會就來到著名的“降龍棧道”。道路絕險,有座木橋,在崖壁之間,下臨無底深谷,站在橋上,兩腿哆嗦,不敢視下。
在絕壁間穿行,接下來就到達一個山谷——這裡就是人字天。因從山谷上望,有縫隙如“人”字而得名。
繼續往上爬,雖然很辛苦,可是更美的風景還在上邊呢!在此處,應該算半山腰的地方吧,我們就可以看到八角寨的四個角了!
又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攀登,終於來到峰頂,景像也最為壯闊。而八角寨“龍頭香”是八角寨的一個翹角,長20余米,寬不足1米,最窄處僅容一足,三面陡壁如斧劈刀削,直逼數百米之下的山谷,其險峻,真可謂猿攀膽顫,鳥過驚心。
在山頂平坦竹陰處,休息,午餐(自帶干糧)。山上沒有游客,有兩個寺廟,都很簡單,廣西的叫“天宮寺”,右邊湖南的好像叫“雲台寺”。
下山途中見許多小動物(可惜變色龍沒拍下來)。觀看片刻,順便休息休息。
下山走另外一條路,很快就到景區停車場。叫了一輛摩托車到梅溪。又從梅溪到資源,已是17:00了。回公寓,洗了一下澡,吃飯時間還早,就又到資源雙龍風雨橋那散步。好多當地人在那游泳戲水,女兒也融入其中。
夜晚來臨,華燈初起,漫步在資源街頭,一下就能感受到小城的平靜。這個遠在千裡之外的小城,我只呆了兩晚,雖喜愛可明天卻不得不離開,她將注定要讓我今生難以忘懷。
晚飯仍然在腊味土菜館吃的,點了一份爆炒竹雞,一份山青蛙燉湯。真是山珍野味,無法言說的好吃。
資源之旅以美景與美食的彙聚而讓人回味不已!
旅行提示:*八角寨的景色很值得去看,現在那裡的人還很少,走在山路上,很寂靜.門票:40/人,如想省下,可以與搭客摩托車主商議.
*八角寨地處湘桂邊陲,那裡的人們生活還很貧窮,所以建議去的人可以在景區買些礦泉水,飲料,即可免背負之苦,又可給當地人們增加點收入.(山上物品價格合理,絕無其它景區漫天要價之感.如要燒香,價錢難說)

(資源之傍晚江景)

(八角寨峰頂景像)

(八角寨之四角)

(八角寨之龍脊)

(八角寨之眼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