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南疆的維吾爾人從沙漠公路南部的民豐,西行到昨晚住的莎車縣,一路所見,絕大部分都是維吾爾族人。滿街都是阿凡提和庫爾班大叔:四方小帽、八撇小胡、腰板筆直、瀟灑倜儻。趕著小車,蹬著三輪,動作舒展大方,與童話故事片《阿凡提》中的場景一模一樣。
最靚麗的風景線當然屬於維吾爾姑娘。高鼻、深目,漂亮而端莊。一方紗巾披在腦後,色彩鮮亮的彩裙爭奇鬥艷,婀娜多姿,風情萬種。
維吾爾人深諳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精髓。趕驢車需要加速時,看他們抬起胳膊,動作誇張,呵斥連連,那高高舉起的皮鞭或樹條子卻決不肯落在毛驢身上。
阿凡提的毛驢們也絕頂聰明,不同於內地那幫子強驢。明知非要拉車跑路不可,何必非要挨一下子呢?好驢不吃眼前虧,於是撒開四蹄,便滿街蹄聲得得了。
一頭毛驢拉了一車人,蹄聲響亮地跑了過來,車上歡聲笑語,喧鬧一路。我們一看,是五個孩子,最大的不過十來歲。在驢車正中靠前的三角支撐架前——那是領導、統帥、舵手的位置,正站著一位目不斜視、不苟言笑的大將軍:大約兩三歲的孩童。
趕緊用相機拍下這鏡頭。
兩個小伙子各趕著一架驢車在公路上賽跑,有閑人在旁邊吶喊助威,這是路易斯與約翰遜的百米較量。
維吾爾人在這一帶的住房實在無法恭維。絕大部分是土坯砌築,然後再糊上泥巴。門窗都很小。牆體及院子好像根本沒有橫平豎直的概念,歪歪斜斜,表現出童稚的天真與浪漫。
所有的房子都沒有房檐,房頂都是平的,上面簡單地鋪了些土。他們的建築少了內地同行們最為撓頭的一道工序:防水。原因很簡單:這裡少雨。
少到什麼程度呢?我們在和田吃午飯時,一位河南籍老板娘在這裡出生長大,她告訴我們,小時候從來沒見過雨和雪。這幾年綠化搞得好了,有的年頭能掉點雨星。
有一利必有一弊。雨雪可以不管它,一年到頭的風沙卻不能不防。因此,所有的人家,房前屋後都是密密麻麻的樹木,儼然一小樹林,弄得我們想拍張民居的全景圖都不太容易。
他們的主食是牛羊肉。滿街都是烤羊肉串、烤羊排的,喝一些什麼冷的、熱的奶,弄得腥膻滿天。連他們的身上、他們住過的旅店、他們走過的地方,都帶著那些讓我們這些草食動物難以忍受的異味——近似狐臊。如果不考慮民族團結,我們早就常常掩鼻了。

(n)

(n)

(n)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