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作者: 大 麥

導讀自古就流傳“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由此可見蘇州杭州的美麗景色如人間天堂般漂亮,如此多矯的江山自然引無數文人墨客競折腰,歌頌和描繪蘇杭美景的詩詞歌賦自然汗牛充棟不勝枚舉。我雖然很多次的去過蘇杭,每次都被那裡的迷人景致感動,但始終不敢把這樣的感覺寫出來,一方面是怕有班門弄斧的嫌疑,一方面是怕傳達不出蘇杭之美的妙處。但總是有自己的 ...

自古就流傳“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由此可見蘇州杭州的美麗景色如人間天堂般漂亮,如此多矯的江山自然引無數文人墨客競折腰,歌頌和描繪蘇杭美景的詩詞歌賦自然汗牛充棟不勝枚舉。我雖然很多次的去過蘇杭,每次都被那裡的迷人景致感動,但始終不敢把這樣的感覺寫出來,一方面是怕有班門弄斧的嫌疑,一方面是怕傳達不出蘇杭之美的妙處。但總是有自己的一些感覺,把這些感覺記錄下來,權作對自己去過這兩個城市的紀念,不知道讀者是不是能接受?把這兩個城市放在一起寫,是因為他們有太多的相似,而在飛速發展的今天,又有各自偉大的突破,有些方面甚至成為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典範。

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號稱東方威尼斯的水城。蘇州保留了中國最多最典範的江南園林遺跡,蘇州園林也因此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蘇繡和湘繡、粵繡、蜀繡並稱我國的“四大名繡”,其中以蘇繡最為著名,市場影響最大。桃花塢木刻年畫與天津楊柳青木刻齊名,世稱“南桃北楊”;蘇州的緙絲、雕塑、宋錦、玉石和紅木雕刻等,各有千秋,巧奪天工。

蘇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舊城保護的典範,蘇州也是新城市經濟建設的典範。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位置上,基本保持著“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史跡名園”的獨特風貌。全市現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87處, 其中國家級15處、省級101處。保存完好的古典園林60余處,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9座園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昆山周莊、吳江同裡、吳中甪(lu)直等千年古鎮,充滿江南水鄉風情。蘇州在保護歷史文化遺跡的同時,也實現了GDP江蘇第一全國第四的驕人成績,2004年,蘇州GDP增速位列長三角15個城市之首,總量躍居全國第四,排在上海北京廣州之後,其中工業躍居全國第二,成為僅次於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工業基地。作為千年古城蘇州是怎麼實現這樣的矛盾統一呢?蘇州把文化和歷史留在了老城,把現代經濟建設發展到了新區。早在改革開放初期,蘇州市政府就和新加坡政府合作開發了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經濟開發區,並且在近20年的經營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如今已經是長三角經濟圈中舉足輕重的經濟熱點,此外常熟、江陰、昆山也都是全國排的上號的經濟強市。蘇州經濟告訴發展模式和蘇州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一樣成為一種典範,今天的蘇州人正在用它獨特的節奏締造新的人間天堂。

杭州和蘇州一樣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而且還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如今杭州市政府又把杭州定位為國際休閑和旅游城市,這樣的勇氣和條件全國也沒有幾個城市具備,在我看來也就成都、三亞、麗江可以算休閑城市,前面加個國際恐怕就只有杭州敢這麼說了。我對杭州印像最深的親身體會就是處春時節漫步西湖蘇堤白堤和盛夏在龍井村品茶,那種身心松弛心曠神怡的感覺只有在戶外遠足的原始綠野裡體會過。“半湖山色半湖城”是杭州城市格局的真實寫照,杭州憑借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人間天堂一點也不為過。不過今天的杭州依靠浙江省雄厚的經濟實力在中心城市服務功能上也取得巨大成就,杭州市區的房產價格一度超過上海成為全國最熱的城市,就在專家們驚呼警惕房地產泡沫的時候,杭州人民依然處變不驚,房價繼續昂首前進。其實稍微研究一下杭州房地產的背景就不難發現,杭州這樣自然條件優厚的城市環境附近的上海沒有寧波沒有,而中心區域土地供應稀缺,物以稀為貴,背後又是藏富於民的財大氣粗的浙江人完全具備購買力,等等這些因素構成了市場熱銷的基本條件,僅僅憑一時的房價怎麼能說是泡沫呢?也許這些個經濟現像剛好說明了杭州在長三角經濟圈裡的獨特地位和分工,聽說浙江省政府、上海市政府正在醞釀建設杭州到上海的磁懸浮軌道交通專線,把開車需要2個小時的路程縮短到半個小時,喜歡過休閑生活的人們完全可以在上海上班而居住則選在杭州,真是絕妙的選擇。有了這樣底氣,杭州可以不必像蘇州上海那樣把第二產業作為發展重心,一心一意發展旅游業和休閑娛樂,全力以赴抓城市環境保護和公共設施建設,這樣的發展目標也許更有前途?!10年20年社會經濟效益可能不明顯,30年50年之後子孫們肯定會感謝我們為他們保留了這樣一塊城市樂土,那時候他們才會有理由認可並繼續傳誦“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