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李太白要到采石江邊的雲光月影中醉飲,蘇東坡非要在西湖畫舫中品嘗醋魚一樣,佳肴原是要與美景相得益彰的。在小石船景區內的水雲間食府享用美食,便可知道什麼叫真正的秀色可餐——一座坐臥在青山碧水間的小木屋,曲曲折折的長廊外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幾張木椅木桌,微風吹過,芭蕉葉輕輕地拂過桌面;近處,幾只雞鴨在草地上悠閑地散步,時不時低頭啄一下泥土;放遠處,流水淙淙穿過小橋,水面蒸騰起來的霧氣隱約可見。坐在這水雲之間,一面品嘗人間美味,一面欣賞人間美景,實在是人生一大快哉!
小石船景區內的養殖園、種植園、作坊一應俱全,自給自足,因此說起“我們自家產的純天然食品”時明顯理直氣壯。嘗上一口,果然滿口都是大自然的味道,怎一個“鮮”字了得。價錢也相當實惠,一群人去吃,每人平均20到30元就能吃得非常滿意了。
菜式推薦
水瓜浸農家雞:這是最受大家推崇的一道菜,也是全沾了這山清水秀的光,雞是山上放養的走地雞,水瓜是園子裡種的新摘下的水瓜,連水都是山澗清冽的泉水,缺一不可。將雞、水瓜和著山泉水,加上冬菇、姜片等配料燉至九成熟即可上台,以保持雞肉的爽滑、有彈性。主人家說:用水瓜、山泉水燉雞不僅去掉了雞的血腥味和油腥味,使雞湯清甜香馥,而且也化解了雞肉的熱氣。因此這道湯滋補祛火,是真正養顏美容的靚湯哦。
黃皮果燜鵝:在夏天吃這道菜很何時宜,而且十分適合廣東人口味。現在正是黃皮當季,將黃皮酸酸甜甜的汁用於燜鵝,不添加醋作為調料,配上冬菇、姜、蔥、蒜等輔料,味道頗為清新,化解了鵝肉的油膩。據廚師說,這道菜是該食府的獨創菜肴,看似簡單,做起來可是很有講究的。燜的時候,著眼點就在於要掌握好黃皮熟度。黃皮燜得太熟就失去了酸味,只剩甜味;而燜得太生則又只有酸味而沒有甜味了,這種火候尺度可是很難掌握得喲。整道菜酸甜中帶一點點辣,十分開胃可口。跟廣州男人一樣,屬於典型的好吃不好看類型。
香芋南瓜飯:這飯的賣相十分的好,白的底色上點綴著幾點橙、幾點粉,一端上桌,這色、香、味它就占了頭籌。這麼好的賣相,做法自然是與眾不同的。先將香芋、南瓜切成丁,用油在燒滾的煲仔裡炒一下,然後放米和適量的水,焗到飯熟並帶點兒焦。最後從鍋邊再稍放一點油,繼續焗至約五分鐘,讓整鍋飯充分吸收飯的焦香味。油香、飯香、焦香和南瓜、香芋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味道非常獨特,令人愛不釋口。而且,這香芋南瓜飯還有一個賣點在於劃算的價錢,這麼大一煲不過16塊錢,夠上一桌子人吃。如果嫌它大過頭了,還可以點小份一些的。
南瓜燜山坑螺:這是一道經典的農家菜。將本地新摘的南瓜切好用慢火燜至松軟,撈起。將山坑螺下鍋煮熟,然後將配料爆香後與煮熟的山坑螺一塊炒,再放一些水與南瓜一起燜3分鐘。最後辣椒醬和調制的姜料等加入即可出鍋。燜軟的南瓜充分吸收了山坑螺的鮮味後,別有風味;而山坑螺在南瓜清甜的襯托下顯得更加鮮美。
肉茸蒸山水豆腐:賣相相當乖巧,與其它樸實的外表不引人注意的農家菜相比之下有些異樣,不太像同一個系統的同志。一塊塊切成三角形嫩白的豆腐整齊地立放在盤子裡,頂端嵌著一粒粉嘟嘟的小肉球,看起來煞是可愛。“山水豆腐”,這名字也是相當的靈氣,不過看看那菜形,看看那的豆腐——嫩得好像輕輕一碰就要流出水一樣,感覺倒也名副其實。這豆腐可是我們親眼在外面看到主人家現磨的,磨豆的水也是用過濾過的山泉水。難怪吃起來爽滑鮮嫩得不一般,豆腐的清甜中再滲透著一點點的肉香,賣相與口感完全成正比。
生煎山坑魚:這道菜做法倒是好像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山坑魚一定要選用新鮮得活蹦亂跳的那種。將魚倒入不粘鍋中煎至焦干,放上蔥花、鹽細粒、姜粒等味料炒香,然後加入美焗汁煎干即可上桌。吃起來那一口香啊,香中又帶著鮮味,鮮中又透著甜味,甜中又還有些許辣味,是可口的下飯菜,就是當零食吃也是很不錯的。用塑料袋打上包,一邊溯溪玩耍,一邊抓一把扔進嘴裡,別有風味兒哦。
自駕路線
水雲間在帽峰山森林公園南面,距廣州市中心區25公裡,離天鹿湖5公裡,自駕車從廣汕路轉天鹿路,然後再轉興太三路,就可見到小石船風景區的路標。或選擇黃埔大道入華南快速干線,在帽峰山出口下,沿和龍水庫往前,然後在丁字路口右轉,直走,轉興太三路,車程約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