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游記(4)--阿洪山與阿古爾峽谷

作者: 曉魚兒

導讀阿洪山“歷險”索契是北依大高加索山脈而建的著名療養城市,阿洪山就在索契市邊上。1936年,在海拔1120米的阿洪山上建成了一座羅馬式的了望塔。因在塔上可以遠眺大高加索山群峰、索契市全貌和汪洋大海的萬頃波濤而聞名。因未到旅游旺季,本應開到山腳下的大巴車均未啟動。我們打了一輛出租車。俄羅斯的出租車都不打表,乘客和司機提前講好價格。我們打的這輛車司 ...

阿洪山“歷險”索契是北依大高加索山脈而建的著名療養城市,阿洪山就在索契市邊上。1936年,在海拔1120米的阿洪山上建成了一座羅馬式的了望塔。因在塔上可以遠眺大高加索山群峰、索契市全貌和汪洋大海的萬頃波濤而聞名。因未到旅游旺季,本應開到山腳下的大巴車均未啟動。我們打了一輛出租車。俄羅斯的出租車都不打表,乘客和司機提前講好價格。我們打的這輛車司機是個50多歲的小個子男人,開價200盧布,說走盤山路開到塔下足有12公裡。出租車很舊,好在司機非常健談,一路上向我們介紹索契。他說自己原來是阿洪山集體農莊的主席,以前常陪蘇聯高官參觀了望塔。那時候的國家領導人也沒有多大架子,經常是輕車簡從,不像現在的官們前呼後擁,派頭十足。看得出他很懷念以前的時光。汽車在山路上繞了N多個圈以後,停在了阿洪山的山頂。司機熱情地說可以等我們下山,但我們想這種蜻蜓點水式的游覽好沒意思,想自己下山,便婉言謝絕了他的好意。了望塔是用灰色的大塊石頭建成的,分為四層,一圈圈盤旋而上。我們沿著樓梯爬到塔頂,才發現果然不負盛名。塔並不算很高,但因為建在山頂,視野極好。往東南望,是索契市容,點綴在山中的別墅、樓房和城市的道路橋梁盡收眼底;往西南望,優美的黑海海岸線劃出美麗的弧線;往北望,是連綿起伏的大高加索群山,近處的山巒綠色濃濃,遠處的群山依然被白雪覆蓋。很早以前就從地理課上學到:巍峨的高加索山脈位於黑海和裡海之間,自西北向東南蜿蜒,其中的大高加索山脈是亞歐兩洲分界線的一部分。沒想到今天置身其中,親眼目睹了高加索山的美景。從塔上下來,老公問好了下山的路,我們就從塔後的林間小路往山下行進。開始的路還算平坦好走,樹林茂密,綠草叢生,女兒不時采下路邊的黃色野花拿在手裡把玩,一家人悠閑自得,不時拍幾張照片留念。走著走著就覺得有點不對勁了,路越來越窄,越來越難走。因為前幾天的雨水有些地方有些泥濘倒並不奇怪。但有時會出現兩條岔路,看起來都好久沒有人走過,不知哪邊是正確的下山路線。我們在大山的包圍中,了望塔早就從我們身後的視線裡消失了,一個多小時沒見到一個人,周圍異常的安靜更讓我心裡發毛,難不成我們就困在這高加索山裡了?老公還算鎮定,說遇到岔路一概往左走。這樣也對,實在不行,我們可以順原路回去。這時候拍照的心情已經沒有了,只想快點下山。又走了將近半個小時,開始聽到潺潺的流水聲,而且水聲慢慢地越來越大,老公高興地說,有溪流就說明我們不會迷路。不知他從哪找的理由?當我們終於走到溪流邊時,看到了一個40多歲的俄羅斯男子帶著兩個十幾歲的男孩向我們這邊走來。總算見到人了,我的心一下子踏實了。知道了回去的路,但卻必須穿過眼前的這道溪流。水中有幾塊大石頭,女兒過的時候一腳踏空,掉到了水裡,鞋子裡面都濕了,但這時也只能堅持了。在起伏的、有些泥濘的山路上行走,雖然體力消耗很大,但周圍的景色非常漂亮,隔不多遠就有一道美麗的瀑布。向碰到的游人問路,才知我們已經走到了阿古爾峽谷。我們在地圖上看過阿古爾峽谷的介紹,峽谷以瀑布聞名,最高的瀑布有27米的落差,是索契著名的風景。考慮到峽谷與阿洪山還很有些距離,本沒想過來,沒想到誤打誤撞就走到了裡面。雖然小小地歷了一下險,但卻意外地欣賞到了峽谷的美景,也算對我們的一種補償吧。問路時挺有趣,當我們問離門口還有多遠時,被問到的人總是好奇地看著我們,詫異地問:你們難道不是從大門進來的麼?一對中年俄羅斯夫婦得知我們從阿洪山下來,也想從峽谷走到了望塔,老公好心地提醒他們上山更不容易,他們笑著堅持。走出峽谷大門時,已經是下午2點多了,4個多小時的山路把女兒累得不輕,門口還沒有出租車,只能繼續往外走。好不容易一輛出租開過,趕緊攔下。回到住處換了衣服、鞋子,稍事休息,我們溜達到海邊,在上火車前最後再沐浴一次黑海的陽光。



阿洪山了望塔


在塔上俯瞰美麗的黑海



遠望大高加索群山



阿古爾峽谷瀑布



阿古爾峽谷大門

(未完,待續。更多內容可查看http://1969.blog.***/)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