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哈佛,不得不談到耶魯。這不僅是因為耶魯近年來連續產生了兩位總統,更是因為耶魯法學院連續多年蟬聯全美法學院排名榜首,其地位之牢固,令所有人嘆服。為了一睹耶魯的神采,我特地放棄從波士頓直接返程的計劃,又乘火車到紐黑文尋訪,誰知道大失所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周邊的環境給我感覺太差了吧。紐黑文是一個小鎮,我原本就沒有想過它能和波士頓這樣的大城市相提並論,但是它以前在我的想像中,是一個寧靜的、古樸的、甚至帶點神秘色彩的小鎮,我渴望能感受它的古老的氣息。誰知道一下火車,就感覺來到了另一個北費(我所在的T大在費城北部,是黑人聚居區)。建築、道路、草木,整體感覺就是一個廢棄的城市,設施陳舊,人煙稀少,衛生狀況很糟糕。走了十幾分鐘到了所謂的downtown,就是一個中央綠地,周圍有一些比較古老的鐘樓、教堂等建築,稍微給人感覺好一點,但是仍舊沒有發現特別能吸引眼球的東西。可既然來了,只能說服自己繼續往前走,來到了耶魯的校區。雖然現在正處美國學校放假期間,但是像耶魯這樣人丁稀少的地方還是第一次看見,在其他大學裡常見的三三兩兩的學生或坐或臥、愜意地看書聊天的場面,在這裡根本看不到,除了老校區一個城堡似的建築能走進去看看裡面的綠地,所有的大樓都是大門緊閉。是啊,生活環境如此乏善可陳,假如我是學生,也不願待在這裡度過本應多姿多彩的暑假。
耶魯的占地面積要比其他學校小很多,而且沒有特別完整的校園,各個院系的建築都是被街道分隔,所以沒有我期望的學校氛圍。建築雖不失古樸,但也時時處處給人一種年久失修的感覺。我本來打算逗留到晚上,見到這樣一種場面,便匆匆打道回府了。

(耶魯法學院)
事後,我在同學錄上發言表達了我對耶魯的失望,結果遭到了不少反對意見。可能我的印像太主觀了吧,畢竟學校的好壞不是單從外觀來評價的,像我這樣匆匆瀏覽一下外觀建築、周邊環境,能多少了解學校的內部精髓呢?
我不否認這一點,但是我想說的是:第一,學校的財富和精髓固然不應該是物質的東西,而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是學術,是學生、老師,但是外圍環境是否也會多多少少影響到學生的精神世界呢,甚至一個建築的風格會影響到學生的氣質呢?我覺得會。第二,在美國這樣一個素來強調社區關系的國家,紐黑文擁有耶魯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巨大財富,與耶魯歷經了三百年的共同發展,但是其經濟、文化、環境仍然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這說明了什麼?我想,至少說明了耶魯與當地社區的關系,出現了某種問題,它沒有發揮其世界一流名校應有的輻射作用。因此,我對耶魯的地位及影響產生了一絲懷疑。

(再見了,紐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