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婺源

作者: guiliniyin

導讀四季輪回的當兒 我與婺源又相逢在初春的藍天下,那是一個艷陽與細雨的約定,一切是那樣的和諧,給人以從眼睛至心靈的享受。終於彌補了去年留下的遺憾,看到了油菜花叢中一個多彩的婺源。 從踏上婺源土地的那一刻,紅色就始終伴隨著整個旅程。那紅色的泥土在陽光下呈現著不同的色調,向陽面透著明亮、令人亢奮,背陽處濕潤厚重、感覺深沉,干土的淺紅色和潤土 ...

四季輪回的當兒 我與婺源又相逢在初春的藍天下,那是一個艷陽與細雨的約定,一切是那樣的和諧,給人以從眼睛至心靈的享受。終於彌補了去年留下的遺憾,看到了油菜花叢中一個多彩的婺源。

從踏上婺源土地的那一刻,紅色就始終伴隨著整個旅程。那紅色的泥土在陽光下呈現著不同的色調,向陽面透著明亮、令人亢奮,背陽處濕潤厚重、感覺深沉,干土的淺紅色和潤土的暗紅色形成的對比極大地豐富了視覺感官。山坡上、溪流邊不時地從綠葉叢中探出頭來的紅杜鵑透著幾分頑皮,倒映在水中,讓紅色又增加了一個層次。清爽的空氣、甘冽的山泉滋潤的花兒更鮮更艷了。都說:“紅花須用綠葉襯”。在婺源卻應改成“紅土須用綠葉襯了” 。紅土地孕育的綠色生命覆蓋在紅土地上,紅綠相間,更顯大自然的蓬勃生機。

四月的婺源醉人的是那滿山遍野的油萊花,站在江嶺的山頂放眼望去,從山頂到山谷,梯田層層、菜花疊疊,真是層層疊疊的金黃一片。暖暖的陽光下,那美妙無比的線條構勒出不同幾何圖形的片片梯田,仿佛是從天上飄向人間。從上往下鳥瞰,塊塊金黃鑲著紅土與綠葉間雜的圍邊,構成一大塊深深淺淺、不同色澤的絨毯鋪展在天地之間。其間不經意地點輟著幾許村莊,裊裊炊煙升起在藍天白雲下、彌滿在山間田野中,和著山風飄來的油菜花香、此情此景想讓人不醉也難。

在半山腰平視梯田,最下層是紅色的土壤、中間是綠油油的莖葉、上面則是金黃色的花朵,每層梯田都由紅綠黃組成,色彩的層次分明,整齊劃一,遠遠望去猶如一片片三明治灑落在青山綠水間,我下意識地咽了下口水。

在山腳下仰望梯田,金黃色的花由片、塊變成了線,一條條的頂在綠葉之上,這時青山被黃色線條一圈又一圈地圍繞著,就像戴著無數條金項鏈。不同的視角,金黃色變幻著不同的形態組合,真是飽了眼福,累了鏡頭。

去過婺源的人無不對那遍布鄉鎮田間的老房子留下深刻印像。我也一樣,也許老房子寄托著人們對過去歲月的懷舊情愫吧,那高高的具有徽式建築特征的白色馬頭牆頂著片片黑瓦,俯視著深深窄巷裡的條條青石板,仿佛在敘述著一個又一個曾經發生在牆裡牆外的悲歡離合。晨曦裡、晚霞中,白牆、黑瓦、青石板,為古樸的山村變幻著不同的意境。

清晨、冉冉升起的炊煙漸漸地在空間迷漫開來,陽光透過它照射在白牆黑瓦上,鳥兒啁啾唱著晨曲,給人以百般的溫馨與寧靜 。而當突然而至的雨點打濕了白牆和黑瓦時,那白更顯的爽淨,黑卻愈發深沉了。

落日時分,晚霞為婺源塗上了一層金色,青山綠水紅土地、白牆黑瓦青石板組成的色塊是那麼和諧地溶入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在天地之間展示著迷人的畫卷,讓人回味、沉醉、享受。

多彩的婺源少不了棕褐色和灰色,那誕生於古建築上的木雕、磚雕無不顯示出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人物花卉、飛禽走獸、歷史掌故、文學藝術、學仕兵農商、甚至於居住者的人生理想都一一於雕梁畫棟、門楣花窗、飛檐翹角上得到了栩栩如生的體現。浮雕、透雕、鏤空雕,淺刻、深刻、陰陽刻,古人的審美及藝術才華在每一件作品上都得到了完美的體現。於是棕褐色的木雕、灰色的磚雕為美麗的婺源添上了讓人難忘的色彩

初春的婺源被各種色彩包圍著,青山綠水、處處到影。紅黃綠、黑白青、棕褐加土灰在藍天白雲下,組成了幅幅如畫似的田園岡光。山水橋屋、人鳥花樹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是那麼地和諧、那樣的歡樂。此情此景用風光無限也好、美不勝收也罷,這樣的形容都對,但又都不准確。因為心靈與大自然的撞擊所產生的震撼是無法描述的,需要的是靜靜地、慢墁地去咀嚼、去回味、去享受這上蒼賜予人類的色彩。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