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敦煌的名字,在嘴裡念起來就有一種特殊的味道,知道那裡有壁畫,有飛天,還有漫天的黃沙和溫順的駱駝,此次敦煌之行,我還特地帶上了一塊紅艷艷的絲巾。一來是以防風沙之用,二來也是有臭美之心^_^
一大早,我們就起身去鳴沙山,惜隊伍裡很多人不願早起,導游就沒有安排我們去看鳴沙山的日出。不過我們還是很早到了,騎駱駝和電瓶車都是自費項目,駱駝來回60元,剛進門,的確味道不怎麼好聞,不過一旦騎上駱駝,近墨者黑也就沒什麼感覺了。駱駝走起來雖然平穩,但前後顛得厲害,相機沒電了,也不敢換。聽說這裡掉一樣東西到沙子裡,很快就看不見了。饒是這樣,也咬咬牙拼了最後的電,到處拍,妄圖把這裡不可思議的風景拍下來。
可以說,鳴沙山就是沙漠,但是它就停留在原地,無飛舞的狂沙,也沒有企圖吞沒敦煌市區的意思。但是它也是不停地變換自己的身姿,一天下來,游客、駱駝、越野車所留下的痕跡比比皆是,可隔了一晚,再去看,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的樣子。
駱駝停在了滑沙的道口,願意滑沙的需要自己爬到山頂上,每人十元,再滑到山下。看看山並不高,但都是沙,幸好有人專門做了木制的長梯,一直通到山頂。大家也是互相幫助,這才跌跌撞撞上了山。呵呵,和原先想的一樣,沙山頂上只有可憐的一小條山脊,可沒有那麼多人的立足之地。小孩子最喜歡這裡了,上上下下的,仿佛也不知道累的。也許我真有點恐高,山雖不高,但要滑下去,也還是有點怕怕的。如果是順著前面的人的沙道下去,速度比較慢,要是你新開一條,那就快很多了,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後者,我也不甘人後。坐到滑沙的竹椅,才知道前面的擔心是多余的,坐下之後,人的重心在後,雙手輕插沙中,即可自行調整速度和方向,方便得很。也許是放心了,我沒有做任何減速的動作,下滑的速度之快,一下子就超過了比我先滑下的朋友,哈哈哈哈, 好開心。不過,最終偏了方向,後半程必須用手作槳,才慢慢下到山底:P
繼續由駱駝帶我們到月牙泉附近,這裡有片很大的水塘,以為這就是月牙泉,一頓猛拍。然而再向前走百來米,進入一個山坳,頓時知道,我們上當了。真正的月牙泉就出現在我們前方,彎彎的一泓碧水,倒映著沙山,怎麼會有這樣的奇觀,沙漠中的綠洲啊。聽導游言講,原本月牙泉深達數十米,可惜現在也只有4米余深淺了,我們也是有眼福之人,不知道再過多久,也許這樣的奇觀也將不復存在了。
回程有點不太開心,可能是人多駱駝少,我乘騎的駱駝被帶走拉其他的客人了,結果調了很久,才解決問題,耽誤了不少時間。回到大門口,有一溜販賣照片的地方,全是剛才乘騎駱駝,或者是滑沙時拍下的照片,一張20元,也不乏拍得較好的照片,一切也是自願原則。
(備注:65歲以上老人可享受半票;游玩時間較長的可以選擇駱駝,時間有限的電瓶車也可以玩得很好了;裡面還有很多自費的娛樂項目,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行選擇)
中午提前返回敦煌市內洗澡,吃了午餐,下午直接前往莫高窟。由於窟內絕對禁止拍照,遂偷偷帶了MP3進去,想錄下講解員的解說,大概當時她也發覺了,但並沒有點破我。現在拿出來聽聽,可能還能回想起當時我們眼前呈現的景像,從窟頂結構,到塑像,到舉世聞名的壁畫,講解員介紹得相當細致,怎奈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走馬觀花一般,只能不時地抱以幾聲驚嘆而已,想如此浩大的工程豈是我們一天能夠讀完的和參觀完的!?
有幸看到了反彈琵琶的舞者,仰望了婆娑起舞的飛天,近觀端莊細膩的佛像,與這些無價的國寶如此近的面對面,還能有什麼遺憾呢。藏經洞的故事,早已耳聞,斯者已逝,但歷史不可重演啊!!心情有些沉重,在窟外匆匆照了相,突然風起,塵土飛揚,只能眯起眼睛走路,越行越遠卻還不時回頭駐足遠望一眼,漸漸地輪廓已是朦朧不可辨了。再見了,莫高窟!再見了,敦煌!(晚上我們將在柳園搭乘Y501次旅游列車進疆。)
(備注:65歲以上老人可享受半票,70歲以上可以免費參觀;有寄包處,大於20*20釐米的包包都不能帶入)

(鳴沙山1)
(駝隊)

(鳴沙山2)

(月牙泉)

(莫高窟外牆)

(莫高窟到此一游紀念)